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Kissing a child disease is myth: adults not sick is not infected,
印度寺庙高大上:用机器人数香火钱 - 印度
Tencent recognize micro-maximum number of personal friends,
魅族牵手葡萄生活,直击小米生态短板 - 葡萄生活,魅族
专车“国家队”:首汽约车回应出租车新政 - 专车,专车新规,首汽约车
IBM executives: long-term investment in mega-computer Watson,
360 privatisation programme agreed: the fastest 2 weeks to complete the delisting,
小米平板新学期大降价:999元起 - 小米平板
Network anchorwoman was fraudsters: at that time believed he was handsome,
Study: China-made mobile phones freely is maker gene is bound to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漂亮的跳舞妹妹2
The hot big eye big breast beauty3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5
真正的国产-非模拍 贵在是真实1
HongMenYan premiere XinLiangGong clairvoyant outfit PK YiFeiLiu1
Look for from human art net, is good--2
2015中美最新武器装备巅峰对决!
全球清廉国家排行
Photographed the passion of the clients and prostitutes in the sex trade picture2
传几朵花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C#COM编程指南
I for your crazy
Unix video tutorial18
金山office2007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4
Visual C++界面编程技术
Red cliff
Detective task-the top secret prostitution files
美女写真3
Ashlynn Video4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10/31 9:49:48 Edit(编辑)
从西方看“东方”:东方Project之父ZUN访谈录

从西方看“东方”:东方Project之父ZUN访谈录

从西方看“东方”:东方Project之父ZUN访谈录 - IT资讯

ZUN是谁?东方Project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可谓无边无际。要取巧的话,倒是有个简单的答案:直到2013年《舰队Collection》横空出世之前,东方Project都是日本同人界最受欢迎的IP。而ZUN就是东方Project的缔造者

然而,假如你对ACG文化没有基本了解的话,上面这段回答仍然难以解决问题。

在新生代IP(舰娘、LL等)的冲击下,东方Project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前。然而,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反而很适合把ZUN和东方拿出来讲一讲。

我思考过很久:要如何向圈外人讲清楚,“东方Project”(下文的“东方”全部为东方Project的简称,例外将特殊注明)到底是什么?

直到几天前,我看到了一篇西方媒体对ZUN的访谈,这时我突然想到,也许西方人对ZUN的提问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即使西方宅圈存在一部分东方的死忠,但他们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同时,ZUN很少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因此东方在西方主流游戏媒体眼中始终是相当陌生的存在。正是这个前提,使得西方媒体对ZUN的采访基本上都很明了,很直接。我对近年来所有西方媒体对ZUN的采访进行了整理,选出了其中同ZUN和东方本身最相关的问题。借助西方人的眼睛,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东方。

前言:东方系列游戏和东方Project

本文的重点将放在ZUN的个人经历,观点和东方系列游戏的制作历程上。因此我想在开头解释一下关于东方的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东方是什么样的游戏?绝大多数东方系列游戏都是弹幕游戏。更通俗地说,就是《彩京》《雷电》那样的飞行射击游戏。

绝大多数东方系列游戏的画面看上去都是这样的。

▲《东方永夜抄》游戏截图

其次,东方Project高人气的表现在于大量的二次创作作品,东方的人气,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二次创作作品带来的。但是那是一个太过庞大的话题,本文只会从侧面谈到它。

什么是东方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做游戏的?

一般来说,都会有“某一天我与一个梦幻游戏发生了命运的相遇,我指着那个游戏说,我要做出这样的游戏!”这样的剧情吧?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剧情。

我小时候真的玩了很多游戏。游戏是我最主要的爱好,我对它非常痴迷。从那时开始,我就确定,我绝对不会从事游戏以外的职业。到东京上大学之后,我开始一个人住,终于有机会和时间能够开始做游戏了。当时我并没有很明确的“进入游戏业界”的想法,只是自然地开始做游戏。回想起来,我觉得对游戏制作的渴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存在于我体内了。

:你的第一个东方系列游戏(译注:東方靈異伝〜Highly Responsive to Prayers)大受欢迎,但是第二个游戏(译注:東方封魔録〜the Story of Eastern Wonderland)的玩法马上就和前作完全不同了。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弹幕游戏”,但在当时,这种游戏类型还完全没有成型。1996年甚至更久以前,在我做第一个游戏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一副画面。在那幅画面里的,就是我所追求的游戏。它同《东方封魔录》还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游戏的核心概念——满天飞舞的子弹——已经形成了。

▲《东方灵异传》游戏截图。这个游戏和其他PC-98上的东方系列游戏一同被称为“黑历史”,因为极少有人真正玩过

当时,我还没有想到用“弹幕”这个词来描述它。不过我需要证实它的可行性。我要逐步摸索出如何制作它。

所以,我的第一个东方游戏其实只是投石问路。我通过《东方灵异传》学习了很多游戏制作和引擎开发相关的知识。从《东方封魔录》开始,我才算是真正地开始做游戏。

问:东方系列有众多的角色。我听到的一个说法是角色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个,这是真的吗?并且,似乎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可爱的女孩……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角色(笑)。我从来没数过。在这方面粉丝比我专业,我相信他们的统计。那么就150个吧。

要问为什么角色里多数角色都是女性……我想这当然是有意的设计(笑)。

我认为,弹幕游戏的玩法是有一定“女性性”的东西在里面的。不会有人让你秀肌肉。你不需要莫名其妙跑起来然后把敌人干倒。

在弹幕游戏里,我希望创造的是某种唯美的东西。子弹移动的方式、游戏的操作、视觉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其中都有美学存在。当你将“美”看做理所应当的事,你自然会更多地考虑女性而不是男性,因此这是一种……美学。相对于动作性,我的游戏更关注于美学。

即使这些美学是用子弹表现出来的,它们也和枪无关。这就是从游戏本身出发的考虑。

当然,很必然的,漂亮女孩子更容易吸引男性玩家。我当然也有这么觉得。

我也这么想

问:意味深长的回答呢。

我确实认为,在东方里放男角色和女角色其实都可以。我最初的考虑是,放男角色在游戏里会让游戏显得更有侵略性。更像是在秀肌肉。我知道有很多人觉得,东方里的角色全部是美少女,因为我就是想讨好男性粉丝。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问:东方的哪一作最畅销?

《东方红魔乡》是最畅销的。

问:那么,你觉得哪个游戏的口碑最好?

这个问题很难……我想是《东方妖妖梦》。《东方风神录》也很火。

问:我很喜欢东方系列的英文名。你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是的。通常它们会和标题里的汉字没有关系。我会审视一遍故事,然后选择出同故事最相关的单词。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东方当成一辈子的事业的?

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出现了YouTube,视频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平台。我觉得,是时候出来展示自己了。于是我就开始抛头露面。我知道,公开活动有点覆水难收的感觉,因为一旦开始,你就停不下来了。那时我意识到,东方会变成我一辈子的工作。

上面是帅气的版本。说老实话,当时对于东方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然后就辞职了。之后我顺理成章地开始全职做东方,慢慢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问:我们都知道东方有多成功。会不会经常有人问你成功秘诀之类的?

我必须澄清一下:游戏业的人其实并不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他们可能觉得东方……很“特殊”。你知道,他们会想:“努力做游戏,然后游戏就成功了,怎么可能!”在他们眼里,东方就像是……邪教(所以他们不屑问我)。

红白巫女博丽灵梦

问:有什么角色对你来说很特别吗?

博丽灵梦

ZUN谈粉丝和二次创作

问:你会在制作东方游戏时特别考虑到海外玩家吗?你怎么和海外玩家交流?

说实话,我甚至都没怎么和日本玩家做交流,别说海外玩家了。9月的时候(2013年),我参加了亚特兰大的一个活动。美国居然有这么多东方粉丝!我真的惊呆了。难以置信。

“特别考虑到海外玩家”……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问:你和粉丝间的关系有没有失控过?

我没有和粉丝之间出过什么问题。说老实话,是存在一些非常专注,非常热爱东方的玩家。但要说东方系列的创作主导权的话,我完全不担心。

有些玩家很善于讨价还价。他们会和我说要这么做那么做,其实我觉得,都可以。但是,还有非常多的同人作品是完全取得过我同意的,而这些作品使用了我的角色,或是其他劳动成果。当然,这些事情并不会对我造成实际困扰。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哪天有哪个东方同人让我对游戏失去了热爱,那该有多可怕。所幸这件事从未发生。我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游戏,这就足够了。

问:这种态度太棒了。有的大公司可会给粉丝耳光吃。

好吧,这种问题是会存在的,我能理解大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那不是我处理问题的方法。

问:我们都知道,很多同人作品是角色的色情内容有关。

我并不喜欢这样,有的时候他们做得过火了。他们这么做是他们的自由,但我确实不喜欢。

我还没有要往东方游戏里加入此类内容的计划(笑)。

ZUN本人的画风是这样的。东方能衍生出海量的XX作品,堪称一个奇迹

问:粉丝都会创作属于自己的东方剧情。你有在规定东方的正史吗?在做游戏的时候,你会事先写好剧情吗?还是说你并不需要一个确定的剧本?

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说,每当我开始做新游戏,第一个任务就是确定剧情。我不会一边编程一边写故事,我会在动手写代码之前把一切都考虑好。

谈起粉丝的影响,其实我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我没有看过多少东方的同人作品,或是玩粉丝做的游戏,因此我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我只写我想写的东西。我不会从同人作品里吸取点子。我没有受到粉丝的影响。

问:外国玩家会制作东方的翻译补丁,你怎么看?

完全没问题。很明显,我说不了英语,也没法用英语做游戏。他们让更多人玩到了东方,我很开心。

问:众所周知,你对二次创作非常宽容,这也是东方Project能够红火这么久的原因之一。但是,二次创作常常会过火。你对二次创作的底限是什么?

首先,你不能大规模贩卖二次创作的产物。其次,不要使用我游戏里的原始数据,包括画和音乐。要使用曲子可以,但你必须自己mix过,或者做一些改动。总之别用原曲。这就是目前为止我全部的规则。

当然,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现在出现了智能手机和直播,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也是时候制定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规则了。

问:东方游戏有很多海外粉丝,你有预见过这一点吗?

绝对没有。你要知道,我的游戏里都是日语,但日本玩家也常常搞不懂剧情说的是什么。我搞不懂东方游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非日本粉丝。

问:你相信有粉丝能和他们的Waifu发生情感交流吗?

我不相信。

“我也不相信”

ZUN谈游戏开发

问:你有在不同的游戏间复用游戏的代码和引擎吗?

在从PC-98转移到Windows平台时,所有的代码都必须要重写。那时就是从《东方怪绮谈》到《东方红魔乡》的过渡时期。这两个游戏的代码很接近,但画面经过了完全重制。从那时开始,游戏玩法和最核心的引擎就一直再没有变过。当然,我一直在修改和升级引擎,但某些代码我从2002年写出来开始就一直用到现在。

问:从你开始做游戏到现在,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对于游戏的理解,我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改变。唯一改变的,可能是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比以前更好了。

问:你有没有放弃过某个东方游戏的开发?东方系列存在什么“幻之作品”吗?

我是这么看的:既然一个人做游戏,既然没有受到任何人控制,那么,我做的游戏必定是自己会喜欢的。有过很少数几次我对游戏不满意,那时我就会返工。我不记得我有放弃过什么项目。每个东方游戏都是有始有终的。

要具体到剧情的话,倒是有些不一样。写剧本的时候,我会常常直接扔掉不满意的部分。所以,从“系列”的角度来看东方的话,它的剧情其实并不完整。它当然有一条主线,但某些应该存在的故事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款游戏里。

▲东方最新作截图

问:有什么你尝试过,但是最终放弃的玩法吗?你能描述一下它们吗?

当然有。我曾经设想过一个模式叫“网络走廊”。网络走廊的意思,就是你在玩的时候连接着网络,这样别的玩家就能观看你的操作。这个系统里还带有基本的聊天功能,所以你能和观众说句“真可惜”之类的。当时大概是2005年左右。

现在有观战功能的游戏已经很多了,但在当时,这种概念还很新奇。我最终没有完成它,但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

问:我看到了类似NicoNico一样的东西……

还真是这样的。某一天,我一边想着这个功能一边上网,然后突然看见了NicoNico。“好吧,我不用做那个功能了”。为什么要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呢?

问:对想要做同人游戏或者独立游戏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做游戏,那就去做。不要犹豫,Just do it。这就是我能给的所有建议。

问:在两个游戏之间,你会休息多久?

我会有一段正式的休假。制作一个游戏,我会通常花掉四个月的作业时间。这就意味着剩下的八个月……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休假,不过我的节奏就是这样,大概一年一个游戏。很明显,我有在利用时间,我并没有整天摸鱼。我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做下款游戏的细节设计。这个过程是很耗费时间的。

ZUN谈同人游戏和游戏业

问:你有在用什么PC游戏平台吗?GOG或者Steam之类的?

我绝对不玩FPS。除了打枪以外,其他任何游戏我都可以玩一玩。我一直在玩《模拟人生》和《文明》之类的游戏。

说到数字分发服务的话,我不看好这种东西。不过,我也有想过东方的将来。也许有一天,我会把东方放到那些平台上。

问:谈谈Comiket吧。

我选择Comiket的最初理由是,我的团队成员就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别的什么途径可以发布游戏了,而Comiket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卖游戏的机会。

现在的开发者可以把游戏随便上传到什么平台上,无论体积多大都可以轻松下载。但在当时,没有人能从网上把这么大的东西弄下来。所以,我只能物理搬运数据了。

即使在现在看来,Comiket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Comiket上,我才能卖掉带包装的物理拷贝(注:原文如此,不过据我了解日本还是存在不少能在线下买到正版东方游戏的途径的)。面对面地亲手把游戏交给玩家,这让我觉得很开心。即使我向数字发行了,我仍然会继续做盒装版东方。

问:对我来说,Comiket是一种很神秘的文化。它在这些年里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我认为Comiket的基础理念和设计并没有变化。它的规模越来越大了,无论从顾客数量还是摊主数量来看都是这样。另外,来参观的外国旅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认为Comiket越来越开放了。

回想1997年,Comiket还是一种地下文化现象。当时的同人作品,很类似一种打版权擦边球的灰色产物。因此,Comiket在过去是比较隐秘,低调的活动。现在当然完全不同了。

▲正在接受访问的ZUN

问:(现在Comiket的开放性)是因为违法内容被禁止了吗?

不,正是因为违法内容没有被禁止,所以让同人作者才不用再……(进行地下活动)。现在的同人游戏已经是一种游戏分类了,大多是原创内容,所以并不存在什么版权上的问题。不过,我觉得有些同人作者还是太大胆了……

嗯,怎么说呢。违法内容是不应该拿来卖的。于此同时,相对于同人纸质出版物,同人游戏还远远不够多。这是件很微妙的事。

问:移动游戏大潮有影响到你吗?你会出东方的手游吗?

这要看未来的发展了。我经常玩手游。在我看来,手游的最大问题是,手游通常不需要物理的控制器。因为手游其实是一种游戏时间特别长的门类,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好事。

我认为,东方绝对是那种需要控制器的游戏,它在触屏上很难实现。如果我想出了一种只有在手机上才能实现的游戏形式,也许我会把它做出来。

问:你觉得“同人游戏”和“独立游戏”之间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话题。现在西方的独立游戏风潮正在盛行。几年之前,我就听说过西方的独立游戏有多火。

我觉得同人游戏和独立游戏很类似,但是同人游戏会更边缘一些。例如,独立开发者肯定是渴望成功的,游戏开发是他们的梦想。但是同人游戏就不一样。要是一个同人游戏开发者的游戏没人买,他大概根本就不会关心。

问:要是你的下一个东方游戏完全没人买,你会继续做下去吗?

要是真的没人买东方,我会抑郁的……另外,我觉得东方是很好的游戏,所以肯定有人会买。其实,相对于同人游戏开发者,我更像个独立开发者。然而在内心深处,我终究还是Comiket上众多同人开发者中的一员。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发行过商业游戏,但对游戏成功与否并不关心。

问:你有PS3或者XBOX360吗?

我有Wii、WiiU、XBOX360和PS3。

问:你会买次时代主机吗?

很可能会。不过我不确定XBOX ONE会不会引进日本。它看上去并不太受欢迎。我肯定会买PS4。

问:你有没有想赶个时髦,搞搞众筹什么的?

我一直有在关注这些。但我和你讲实话,东方真的不需要众筹,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开发经费。我一个人做游戏,就一个人,根本就不需要多余的钱了。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要搞众筹。有件事我很疑惑。要是你拿了钱,然后游戏出问题做不出来了,怎么办?(译注:ZUN显然是多虑了……)

ZUN和音乐

问:谈谈音乐吧。据说你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

我在上学的时候参加过交响乐部。其实,我做东方的终极原因就是:我想做游戏音乐。当时,相比起做游戏,我更想写歌。我写了一大堆曲子。我觉得它们非常棒,于是想随便找个谁的游戏然后把它们放进去,无奈我一个做游戏的人都不认识。因此,我决定为了这些曲子,自己做一个游戏。

问:这还真是前所未闻……东方是为了配合你事先写好的音乐才诞生的?

是的,刚开始时是这样的。1998年到2002年我没有任何作品,因为当时我刚进太东,新人嘛。反正我决定成立一个同人音乐社团,社团的名字是“上海爱丽丝幻乐团”或者“上海爱丽丝弦乐团”。

2001年的时候,我以音乐社团的名义参加Comiket,结果被拒了!所以我就想,干脆做一个游戏算了(笑)……即使到现在,我还是把编程看成自己的工作,而音乐绝对是爱好。

问:你受到什么音乐风格的影响?

这很难回答。我主要受到80年代和90年代游戏音乐的影响。那个时代的游戏基本上没有语音,所以游戏音乐格外重要。

ZUN的历史——早年生活

问:你第一个玩的游戏是什么?

我们以前会在咖啡店里玩游戏,《太空侵略者》之类的。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个游戏了。那时候的咖啡厅会找一张专用的桌子,然后把游戏机放在上面。也许就是那一类的,但也可能是更古老的街机游戏。

问:你大学主修什么?

我主修数学。

问:你是自学的编程吗?

是的。比起编程,我对做游戏本身感兴趣得多。但是也没办法,毕竟要做游戏就必须会编程。于是我自学了。关于学习的途径……当时并不是什么互联网时代,但只要你肯花心思,总还是能在网上找到一些东西的。剩下的就是不断啃书、练习然后犯错。

问:你是从什么语言开始入门的?

C语言。

问:在成名之前,你做过什么游戏?

在东方之前我做过屈指可数的几个游戏。我从来没有公开发售过它们,不过有拿给几个朋友看过。我的第一个游戏是抄的《噗呦噗呦》(笑)。

:你是从PC-98上开始起步的。我们知道,Windows电脑从1996年开始在日本普及。为什么要从PC-98起步?

很简单:我当时不觉得Windows是可以玩游戏的平台。我做第一个东方游戏的时候,真的没有考虑Windows。那时候可没有什么DirectX,并且我喜欢的游戏全部在其他的平台。当时,有些人买下一台PC-98或者X68000,完全就是为了玩游戏。因此,我完全没有“在Windows上做游戏”这种概念。在PC-98上做游戏看上去合情合理,对我来说非常自然。

问:那么你的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是PC-88吗?

不,是PC-98。那是我的第一台电脑,也是我当时用来做东方的电脑。

前Windows时代的著名个人电脑型号之一,PC-98

问:还能用吗?

(笑)我不知道。我也不确定还能不能记得怎么用它。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问: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在Comiket上开张的吗?

第一次是1997年。我至今记得这个年份,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它对我意义非凡。

当时我很震惊。我带了30份东方第一作,50分东方第二作,总共80份拷贝。当时我根本就没准备把它们卖出去,我觉得肯定是无人问津的。

但是我把它们卖光了,非常快地卖光了。我很惊喜。这算是我关于Comiket印象最深的记忆。

问:我挺好奇的,谁还保存有这些古董……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买了它们的人,肯定会把它们保存到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我的朋友。也就是说一些古董流散到了我朋友家里。

真正喜欢同人游戏的,其实每年都是那批人。1997年买了东方的人,现在仍然会是东方的粉丝,只是他们有些变老了。做同人游戏的和玩同人游戏的,常常就是固定的一群人。我们就像一个社区。

问:“ZUN”的来历是什么?

出于文化的考虑,我不使用真名。在同人文化里,大部分开发者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我选择用化名的原因。至于“ZUN”嘛,我的真名是Junya(译注:ZUN原名太田顺也),“ZUN”听上去和很像“JUN”。

另一个理由是,老街机游戏里都会有积分排行榜,上面显示的玩家名字是用三个字母表示的。我觉得在那些街机老玩家长大以后,可能都记得小时候使用的三字母代号。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