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北漂”毕业生调查:房价太高,六成人想离京 - 北漂,毕业生
China’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 of sixty or seventy people, China can’t watch this,
广电手游新规今起实施:中小厂商或将被淘汰 - 广电,手游
49岁“中华第一考王”:今年第20次高考,终极一战 - 高考,最牛考生
Question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be reasonable, not scientific revolution,
5 to do graduate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out of 58 days of true sports car,
误播普京“与希特勒散步”,俄罗斯电视台出糗 - 俄罗斯,普京,希特勒
United Kingdom woman camera lost 3 years back: still available for 1000 km,
马云:阿里巴巴最骄傲的工作,是证明了诚信值多少钱 - 马云,阿里巴巴
Fast envelopes to hook refers to households spend a lot of money,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8090后结婚的各种XX事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6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2)
The little woman's bright wire1
Take you to walk into the most true north Korea rural4
西游四格漫画(三)
何炅哥为中国人的平均工资鸣不平了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1
A man's favorite things1
Embarrassing things comic collection2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C#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
Unix video tutorial13
Such love down(擒爱记)
Boxer vs Yellow1
VC++6.0简体中文版
仙剑奇侠传98版歌曲
matrix1
Unix video tutorial2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7
Unix video tutorial20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2/8 7:21:47 Edit(编辑)
我越来越恐惧微信了 - 微信

我越来越恐惧微信了 - 微信

我越来越恐惧微信了 - 微信 - IT资讯

有一段时间我曾特别恐惧微信,所以一直在酝酿写篇文章。正好年关临近,时间充裕,得以成文。

首先要说的是,我不否认微信带来的正面意义,尤其是对于我这样需要靠“卖字”为生的自由撰稿人,微信简直是我的“衣食父母”。很多合作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得以促成,也有很多人是通过微信认识。哪怕人际间、地理上的距离相隔再远,只要拉到一个群里,牵头的人介绍下,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寒暄几句,再加个好友,两人算是认识了。和电话、手机、电子邮件时代相比,认识成本降低,熟络成本也减少很多。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微信也不例外。在去年的某段时间里,我甚至都恐惧打开微信。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它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是上班的时候,信息不断,无法进入状态。

现在沟通工具本来就多,比如QQ、RTX、邮箱,但有了微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微信聊工作,甚至交叉使用。与此同时,微信“群”林立,运营群、编辑群、部门群、频道群……这导致上班的时候,微信群信息不断。

这些群,还不能遮蔽,一旦遮蔽了,错过了什么信息就是你罪过。于是,你的工作可能就不是在写文案,或者是做一些有连续性的工作,因为窗口上行的那些红数字,总是让你动不动就想去看下,而这根本让你无法进入状态。

二是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一种是工作效率,另外一种是沟通效率。对于第一种,上面已经提过,这里不再重复。提到沟通效率的低下,对于以下场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A:在吗?

B:在的。

A:有个事想问你一下?能不能介绍XX老师认识下?

B:可以啊,不过你找他有什么事?

A:是因为XXX。

……

这和使用电子邮件沟通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封邮件里说清楚所有情况:

XX,你好:

我想请你帮个忙。

因为XXX,我这边想请你介绍XX老师认识下

……

我很想说,用微信沟通,效率不仅低下,而且有的时候和某类人沟通真的很令人抓狂!

三是“全天候工作”。

微信群算是真正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时空界限,下班了之后,面对领导在群里交代的指示,是回?还是不回?不回,是不是工作不积极?如果回了,效率低下的“探讨”,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看书,还继续做吗?或者是,你正在和朋友在一起聊天,你的一心两用,不仅和领导的“探讨”没有讨论好,而且和朋友间的聚会也显得心不在焉。

尤其是周末,本来这一周工作都已处理好,兴冲冲计划好两天的安排。但微信工作群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总是让人感觉到被“绑架”。彻底关闭微信,和其他人无法联系,并且总担心错过什么内容,导致周一挨批——“昨天微信里说了,你没看到?”因此,一天都处于一种反复焦虑状态。正是因为这样,周末如果关闭了微信,我就特别恐惧打开微信,因为要酝酿好面对各种没及时回信息的压力。

四是无尽、也很无奈的骚扰。

“老板,我是送财神爷的,两元一张。必须给,不给不保佑你。”“请扫描关注一下,然后给我的孩子投个票。”“发个红包给我吧,随便给就成,不需要太多。”……太多的骚扰,无尽的应付。有时候熟人还好,你时间不方便直接告诉他们就好。最怕的就是那些有点头之交,但平时又不怎么来往,你正忙的焦头烂额时,不处理又似乎不给情面,处理了就得停下手中本已很焦急的工作,再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思绪已经断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组织技术大会,虽然劳累一天,但凌晨零点之后却失眠。在朋友圈吐槽了下自己失眠后,刚准备放松、开始看点轻松的东西酝酿睡意。这时已经有好几年不联系的大学同学问我在不在,我以为是安慰,并告诉克服失眠方法。然而是我太自作多情了,现实是:“实在没办法,请帮一个忙。”我很郑重,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但谁知道是要我在凌晨的时候帮她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鉴于第二天还有很重要的会议举办,我必须得静下来睡觉,“我没时间弄这个,明天吧。”因此礼貌的暂时拒绝。然而接下来的发展让人惊讶,言辞很不友好。

综上,我恐惧的是有的时候真心想做点事,却没办法做;工作忙的要死,但最后却什么事也没做成,夜深人静了,可能还得继续加班;生活被微信吞蚀,你只能戴着枷锁,开始过没有完整时间支配的生活;除了应付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外,还要应付微信上的人情绑架。恐惧微信,但又没办法不用微信,因为另类的你,会发现很多事没了微信都玩不溜。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现象和苦恼,可能一二线白领、蓝领或者在底层做执行的人才会感同身受。而对学生、家庭主妇或小城市的普通微信用户而言,第一反应或许是:“你神经没问题吧?”因为,在他们眼中微信这个工具太好了,哪里有什么负面影响。

先别这么天真,微信真的是你们想象中有那么多好处吗?下面来看看我更深层次的恐惧。

微信影响的不仅仅是当下,还有未来

从社交的本质上来说,社交工具是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但结果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曾表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对微信群来说,因为不见面、不认识的人也能形成社群,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了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

另外微信太“大”了,导致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微信上。其中,需要单独拎出来说的是朋友圈。

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写的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朋友圈里的消息,林林总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似乎无所不包,很多人也乐于沉湎其中,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然而可怕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朋友圈里的这种阅读,只是一种表层阅读,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浅知,看似什么都懂,然则什么都不懂。许纪霖曾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中指出,表层阅读很轻松,也很愉快,因为它不会太耗费你的脑细胞,不怎么需要你思考,然而正是这些不过头脑也不过心灵的内容,激起某种愉快或某种情感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有每天都在获取知识的错觉,感觉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什么东西都懂,然而一旦这样的阅读习惯养成,你的专注力就开始丧失,思维就会凝固,思考也会逐渐停止。这样,你对事物多层的剖析能力就会失去,无法对复杂事物进行判断,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失去一系列机会。

此外,很多人刷朋友圈有瘾,每隔十来分钟或其他固定的时间就必须得刷一下,不然就总觉得生活缺少什么东西一样。这种必须的仪式和确认感,让不少人的时间都被割得支离破碎,不仅让他们无法好好工作、思考,也让他们无法有一整段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东西。

没有一整段的时间静心阅读,就无法系统性地学习一些知识,同时也无法获得智慧,因为智慧就像存在于各个花朵里的蜜,零碎地散落于各种知识中。习惯轻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人,是不容易获取到这种智慧的。

当然,轻阅读、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它确实有一定价值,但这种从指间获得的沉淀时间比实在太低,它给整个人生带来的智慧太少。

结束语:

在2015年10月份,腾讯对外公布了微信的一些数据:今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已达到5.7亿,去年增加49%,今年增加64%。

由于网络效应,相信今年的数据将会更大。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对微信存在困惑或恐惧的,是不是就我一个人呢?有理由相信,我并不孤独。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