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专利:中国“去山寨化”的最大软肋 - 专利,山寨
上海人社局:网上代缴社保公司属于诈骗 - 社保
从美团和大众点评说起: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老大老二爱合并 - 美团,大众点评,互联网,O2O
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软件革命 - 软件,大数据,应用
Jiangsu Xuzhou Suining Apple stores by thousands of people in containment, patriotic to be reasonable,
以色列教授:200年后富人将成神,穷人嘛…… - 死亡,机器人,人
Facebook:再屏蔽广告,财务状况危险 - Facebook
Let the software “hard“: Samsung will push their own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Frenzied website: crash experience how big is our solar system,
Bangladesh banks lose money, thanks Chinese hacker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Extremely rare TianShan Mountains snow lotus1
The real super beauty13
徐若瑄展示美丽胸围1
Sora aoi possession of boudoir1
不知名的美女素颜照1
Sora aoi on twitter3
Sora aoi on twitter4
Ashlynn Brooke show proud chest measurement1
Photographed the passion of the clients and prostitutes in the sex trade picture1
白嫩丰满美女照片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美女游泳记
C#高级编程(第4版)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0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2
星际争霸1.08硬盘免安装版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5
XML+Web+Service开发教程
豪门浪荡史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6
matrix3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2/1 14:06:14 Edit(编辑)
网上聊天爱“龇牙”,背后心理学揭秘 - 表情符号,emoji

网上聊天爱“龇牙”,背后心理学揭秘 - 表情符号,emoji

网上聊天爱“龇牙”,背后心理学揭秘 - 表情符号,emoji - IT资讯

看到条有意思的新闻。最近,腾讯发布了2015年QQ网民表情使用数据,在这项涵盖8.6亿网民的数据中,“龇牙”堪称“国民表情”:过去一年,我们一共呲了52亿次牙。榜眼和探花则分属“微笑”和“偷笑”,这和人们的直觉大抵相符——分身数字世界时,由于沟通和投入成本的下降,我们已习惯不假思索地给予对方一种友善的幻象。而集“打招呼,礼貌回复,示好,可爱,缓解尴尬”等社交功能于一身的呲牙,自然会高频次出现在装扮虚拟人格时的间隙。

不只中国,以emoji为代表的表情符号正侵占整个网络世界:牛津辞典将2015年度单词赋予了“喜极而泣”(俗称笑哭了)的emoji表情——相比呲牙,这个表情的理解更加模糊而多义;数据显示,超过74%的美国网民经常使用emoji和表情贴图;每天有超过60亿个表情符号流淌在全球社交APP上,如繁花一般与各种文字共舞(譬如超过50%的Instagram的留言包含emoji);汉堡王等商家制作了自己的emoji;有人用emoji写了一整本书;也有公司开发了一款能直接输入表情符号的物理键盘……总之,人类似乎突然间多了一种近乎于普世的语言——毕竟,无论在哪个国家,笑容就是笑容,哭泣就是哭泣。

通常而言,人们将表情符号的进化起点定格在1982年9月19日,那天,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大学的电子公告牌上建议,用“:-)”表示笑话,用“:-(”表示那些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以避免线上沟通产生误解——三十余年之后,表情符号的形态和数量飞速演化,成为网络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其作用似乎万变不离其宗。

回忆一下你用emoji的经历。基础功能上,它可以降低沟通成本,譬如:当你和线上好友无话可说时,相比沉默或悉心造句两种极端,甩几个诸如呲牙的表情无疑是讨巧之举(貌似比“呵呵”和“哈哈”更得体);当你懒得与半熟不熟的人瞎BB又碍于礼貌,emoji也可以派上用场;除此之外,人们多少已经达成共识,回复一个表情符号,不过是代表“我看到了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而上述场景,在动辄十倍于邓巴数的朋友圈,emoji无疑可以让你将“维系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当然,相比于维系,emoji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传递情绪。这些呆萌的表情符号是人类在虚拟世界表达语气,变幻手势的工具,它们可以将空洞的口语文字叠加一个新的维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让文字沦于苍白——及其因此带来的不便。

如你所知,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段,面对面——语言配之以表情,语调以及肢体动作——才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然而,至少在过去,科技在带来低成本连接同时,也消磨了表达情绪的棱角。加之人们往往倾向于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持乐观态度,忽视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情绪损耗,让屏幕对面的信息接收者产生某种不适和误解——某种意义上,视觉反馈和情绪暗示的丧失,正是“饭桌上可以谈笑风生,微博上却恶言相向”现象的解释之一(顺便说一句,无论社交网络还是人机互动,情绪分析识别都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情绪暗示。有科学家表示,人脑在识别表情符号时是当作“非语言性信息”对待的,换句话说,人们在线上沟通时确实能通过emoji的选择表达喜怒哀乐,活跃气氛,缓解尴尬,完成真实情绪的镜像和夸大

另外,颇值一提的是,作为一种意外诞生的高频次应用事物,有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大脑对表情符号的对待居然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早期研究显示,当人们看到表情符号时,大脑中负责人脸识别的区域并未被激活,但近些年的研究却显示,表情符号可以激活某些脸识别区域:这意味着,通俗的讲,当对方发来一个笑脸,就好像你真的看到他(她)在微笑一样。而作为古老共情本能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你甚至有可能在看到对方笑脸时,在潜意识里调节自身表情,达到相对统一的情绪。

那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已有一些学者指出:随着全球网络将每个人连接起来,所谓“同感文明”正在迅速横向扩张——数亿人(甚至数十亿人)开始将其他人(甚至陌生人)的经历当作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会轻易感染其他人的情绪。

好吧,也许未来在“同感文明”的照耀下,和人聊天最为可悲的事,就是在表情符号里看了一圈,却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