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Nokia, President of technology: no return to the cell phone market, bullish on digital health
余额宝可以买房了 - 余额宝,淘宝,支付宝
诺基亚CEO:计划重返手机市场,只做设计 - 诺基亚
VR this “pipe dream“, Cook, and Jack Ma and Lei, MA Qi Dian-Zambia
微软中国在华缘何成碳排放大户? - 微软中国,碳排放
雷军:小米的师傅是海底捞、沃尔玛和同仁堂 - 雷军,沃尔玛
屡遭炮轰,Facebook“实名”政策态度放软 - Facebook,实名制
Drop in response to Apple’s $ 1 billion investment: this round is not over yet,
MWC2016:Imagination推出PowerVR Series8XE GPU - MWC2016,GPU,PowerVR
Uber上线拼车服务:乘客欢喜司机愁 - Uber,优步,拼车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什么叫国家
男人,就要活出棱角
这才是真正的人体艺术1
Gang rape
Hunan province aizhai super-large suspension bridge open to traffic and 4 world first2
Startling Russian girl blind date scene1
Wild animals melee moment of life and death2
The world first motorcycle will be auctioned for 21000 pounds
Men's and women's orgasms
Chinese paper-cut grilles art appreciation6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电脑知识及技巧大合集
徐若瑄成名作“魔鬼天使”
C#程序员参考手册
Photoshop 8.0图象编辑软件
天龙八部十二宫服务端
星际争霸1.08硬盘免安装版
C#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
Dance with duck(male prostitution)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4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7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8/27 18:50:52 Edit(编辑)
印度80后13岁借父亲500美元创业,如今身家10亿 - 创业,亿万富翁

印度80后13岁借父亲500美元创业,如今身家10亿 - 创业,亿万富翁

印度80后13岁借父亲500美元创业,如今身家10亿 - 创业,亿万富翁 - IT资讯

腾讯科技编者按】20年前,13岁的他从父亲那里借了500美元创业;本周,他作价9亿美元卖掉了自己的第7家公司Meida.net,而他今年还不到35岁。

在2016年的当下,9亿美元似乎算不上太引人注目,甚至连“福布斯400富豪榜”都进不去,但迪夫的故事真正引人入胜的并不在于收购金额,而在于他的象征意义:他似乎与HBO电视剧《硅谷》中的角色格格不入,但依然通过高科技行业赚得了巨额财富。

迪夫几乎白手起家,但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幸运的出身,成功利用互联网的诞生和崛起构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精力旺盛的的印度孩子恰恰是“美国梦”最真实的体现——只不过,这样的梦似乎已经不再属于美国人。34岁的他,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征程。

外媒长篇特写介绍了Media.net创始人的传奇经历。以下为文章全文:

(全文共有5927字,阅读完大约需要12分钟)

迪夫严克·图拉克西亚(Divyank Turakhia)第一次在飞机机翼上行走是在英格兰。他当时想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疯狂,比如在洛杉矶进行特技飞行(那是他的业余爱好),或者在防鲨笼里潜入南加州的海底(他很早以前就这么干过了)。他想做一些真正惊世骇俗的事情。

打了几通电话后,他终于在几天之后站上了一架1934年的波音-斯蒂尔曼双翼飞机。在飞向天际时,这种两层机翼中间夹着驾驶舱的设计让人想起奥利奥饼干。迪夫体型消瘦,他瘦弱的身躯被绑在飞机中央伸出来的一根杆子上,但他的腿和胳膊都可以自由活动。“这就像自由式过山车。”他说。

当飞机加速到每小时120英里时,他的身体受到空气的猛烈冲击,面颊和脖子上的皮肤开始“飘动”,此时的噪音巨大: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夹杂着嘶嘶的风声。在心脏的压迫下,血液有节奏地涌向全身。随后,他从飞机上看了看地面,所有的感觉都减弱了。

他眼前的大气层空旷而开阔,他正在高速冲入其中。

迪夫并不是喜欢冒险的硬汉,他并不是在追逐危险。他患有骨质疏松症,所以普通的事故都有可能引发伤害,轻则脚踝扭伤,重则摔碎整条腿。但他相信在机翼上行走不会摔断腿,因为他非常着迷于风险管理。

“我其实很厌恶风险。”他说,正因如此,他才用杆子固定自己,并在自己会开飞机的情况下执意带着一名飞行员一同出发。“我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让我丧命,所以我要保证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说。你相信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相信。正是这份信念促使他尝试一些看起来越来越疯狂的体验。

你可以把这看成他的信条。迪夫在创业过程中也采用了相同的方式——他从一开始就会下大注,大到不可思议,然后获得丰厚回报。

他跟哥哥布哈文(Bhavin)创办第一家公司时用的是从父亲那里借来的500美元。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所以兄弟二人从小就在孟买的中产阶级家庭里长大。

他们曾经创办过多家公司,包括Directi Group,这家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办事处。(他们家在迪拜、孟买、温哥华和旧金山都有房子。)

虽然迪夫兄弟是Directi的共同所有者,而且这家公司的创意和运营都由布哈文来负责,但他们迄今为止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功却是由迪夫创造的:这是一家名叫Media.net的上下文广告公司,最近刚刚被中国财团斥资9亿美元买下。由于兄弟俩从未融资,而是使用利润来提供后续运营资本,所以出售公司的所有收益几乎都被他们二人装入腰包,使得他们的净资产达到了13亿美元。

“这将成为迄今为止个人收益最高的广告并购交易。”泰瑞·卡瓦嘉(Terry Kawaja)说,他创办的Luma公司专门追踪广告科技公司的并购交易。

当然,在2016年的当下,这笔钱似乎算不上太引人注目,甚至连“福布斯400富豪榜”都进不去——今年的最低门槛达到17亿美元。

但迪夫的故事真正引人入胜的并不在于收购金额,而在于他的象征意义:他似乎与HBO电视剧《硅谷》中的角色格格不入,但依然通过加州的高科技行业赚得了巨额财富。

迪夫几乎白手起家,但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幸运的出身,成功利用互联网的诞生和崛起构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精力旺盛的的印度孩子恰恰是“美国梦”最真实的体现——只不过,这样的梦似乎已经不再属于美国人。34岁的他,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征程。

成长经历

迪夫从小就着迷于电子游戏。

他不仅喜欢玩,还喜欢自己开发。

他从8岁就开始编程,因为家里没有电脑,所以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在学校里待到很晚。

13岁那年,他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跟哥哥一起开发了一款游戏,玩家扮演一个刚刚被合伙人骗走全部公司的商人。玩家需要从头创建一家新的企业,要最终取得胜利,必须拿下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

那是在1994年。你还记得1994年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吗?那时的互联网在美国还是个新生事物,《今日秀》节目甚至专门举行了一次活动,对@符号究竟应该读“AT”还是“ABOUT”展开了讨论。

《纽约时报》也发文质疑互联网的潜力是否言过其实。当时的网民只有1400万。(约占全球总人口的0.25%。)而在印度,迪夫使用一台24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网速大约只有现在宽带速度的1/4300)创办了自己的BBS,方便朋友们接入进来一起玩游戏。

从一开始,迪夫就有极强的创业意愿。他收费10美元帮助富人家的孩子完成编程家庭作业。在成立公司之前,这似乎是笔不错的收入。

他帮助科技组织NASSCOM临时接入网络,并举行了一次互联网会议。当时的互联网还很新颖,没有太多人知道。

“在那之后,每次有大公司碰到问题都会请教NASSCOM,而NASSCOM则会说,‘我们认识一个孩子,他能帮你解决问题。’”他说。所以,16岁的迪夫在卧室里拥有了一台可以跟哥哥共用的电脑,他们为一些印度最大的公司建设网站和企业电子邮件帐号。

迪夫很快厌倦了咨询师这份工作。当时的印度网民还不到5万人,但他和哥哥明白,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个人和企业都将上网。他们读过很多美国科技创业者的传记,其中也包括比尔·盖茨(Bill Gates)。

“我估计我读了11本跟他有关的书。”布哈文说。他们希望创办一家不需要跟所有终端用户一一互动的公司。所以他们向父亲借了一笔钱,租下了一台美国服务器,创办了一家网络托管公司。他们的第一批客户是之前向他们咨询过技术问题的企业。

迪夫记得,不到一个月,他们的客户支付的费用就足够偿还向父亲借来的那笔钱,还续租了3个月的服务器。他们的客户包括NASSCOM和民族国大党。到了18岁,迪夫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在此之后,他们的业务持续增长,但他们又看到了新的创业机会。为了推广自己的网络托管业务,兄弟俩开始销售域名,通过为客户提供域名来对抗竞争对手。2001年,他们买下了自己的域名注册商。来自其他国家的订单很快就大幅增长。

“我妈妈说,‘我明白你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你们也必须上大学!就算是为了我吧。’”迪夫回忆道。

他考进了当地的一所院校,但多数课程他都没有去上,只参加了最后的考试。在成为百万富翁后两年,20岁的迪夫拿到了最普通的大学学位。

奢华生活

多数认识迪夫的人都能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多数故事似乎都过于夸张,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当时担任微软高级战略和合作总监的史蒂芬·维茨(Stefan Weitz)在经停迪拜的9个小时期间曾经给图拉克希亚打电话,看看他是否也恰好在那里。迪夫主动到机场去接他。

当维茨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时,迪夫开着一辆加长劳斯莱斯来接他。在哈利法塔的112层吃过晚餐后,普拉克西亚提议晚上去狩猎。

“他打了个电话,我们就坐着一辆奔驰防弹车来到沙漠中央,戴着夜视镜寻找鞋子和有袋动物。”维茨说。他在最后时刻返回机场,登上了转机航班。

图拉克希亚喜欢财富,他似乎也总是很有财缘,就像最优秀的奥运游泳选手获得金牌,或者最有天赋的钢琴演奏家获得嘉奖那样理所当然。

在加州,如果你是个亿万富豪,可能会非常低调。你可能每天穿牛仔裤和运动鞋,但却会在Facebook上发一张自己给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捐款3万美元的票据。

与之相反,迪夫的日常生活极尽奢华。

他穿着Gucci的西服。而当杰基·雷塞斯(Jakie Reses)担任雅虎首席交易官时,他还曾经开着自己的法拉利458 Spider到会场接她。那是他在美国的座驾。

在迪拜,他还有一辆劳斯莱斯幻影。

在孟买则是一辆奔驰S级轿车和一辆保时捷。

他总是极力展示自己的奢华生活。当朋友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举行40岁生日聚会时,迪夫穿着皮短裤出现在现场,还带来了一位米其林星级餐厅的主厨。

第一次到迪拜参加欧洲科技会议F.ounders时,迪夫在维斯伯雷酒店定了一套总统套房,那是当地最好的房间。他还去观看了Laday Gaga的演出,而且带着在迪士尼乐园认识的年轻女友。

迪夫有很多女友,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结婚,但似乎缘分未到,因为他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乐趣还是在工作上。他对工作极度着迷。

“我的多数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他说。迪夫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当他坐在旧金山客厅的巨大办公桌前,通过流媒体视频看到孟买或迪拜办公室里的情形,借助各种电子表格判断某项交易是否值得,或者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来改造已经成熟的业务。他很享受这样的时刻。

我曾经问迪夫,他计划怎么花这些钱,是否想做慈善事业。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他也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集中精力把钱捐出去,有可能瞄准教育领域,而花钱的方式可能会跟他赚钱一样“凶猛”。但现在还没到时候。与此同时,他也不想委托他人来做这项工作,因为他不认为有人比他更能胜任。他认为,早点参与其中可以“提高运营效率”。

我问布哈文,他的弟弟为什么工作这么努力?他们兄弟俩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责任根据自己的潜力对外界施加相应的影响。”他说。因为他们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所以别无选择,只能经商。

商业高峰

迪夫2005年开始思考Media.net。

那时,他的企业多数都已经自主运转,布哈文开始集中精力孵化创业公司。迪夫则希望做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追求他所能想象的最大机会。互联网的多数收入都来自广告。

“我想,‘我该如何进军广告领域?’”他说,“很显然,我已经晚了。”他说的没错。谷歌AdSense业务最令迪夫感到好奇,但那项业务彼时已经运营了5年之久。

但他还是看到了机会。他已经拥有了一家域名注册公司Radix,经营着一系列.store、.tech、.online等通用域名。

他开始研究AdSense最初的发展模式:早在谷歌收购那家创造了这项技术的公司之前很久,它就开始编写上下文精准广告技术,在未开发的域名上展示相关广告。

迪夫认为他也可以做这项业务。他先是建立了一家公司,向域名发布商授权广告匹配技术。

“构建一套可以利用信息的系统是个非常合理的步骤。”维茨说,“他赶在合适的时候利用了自己的洞察力,不仅挖掘了需求,而且坚持下来。”

那是在2011年,当时担任雅虎CEO的还是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迪夫已经通过早期业务与雅虎建立了联系,他提议为该公司开发与谷歌AdSense类似的业务——构建一个网络,根据用户正在访问的网页主题决定应该在页面上投放哪些广告。

“他们说,‘我们已经试过了,很难。’”迪夫回忆道,“我们说,‘还是测试一下吧。’”利用迪夫收集的数据,他的广告网络效果的确比雅虎的广告更能吸引受众,因此取悦了广告主。

第二年,雅虎与迪夫达成独家协议,避免他把公司卖给谷歌,或者与这家搜索巨头合作。作为交换,迪夫有权将自己的公司称作雅虎网络。

雅虎搜索产品前副总裁妹儿·盖蒙(Mel Guymon)表示,Media.net对雅虎的业务十分重要,以至于雅虎曾经三次考虑收购该公司。

盖蒙在2013年初负责了第一次收购谈判,他当时刚刚从谷歌跳槽雅虎不久。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项交易。

在作为雅虎合作伙伴的那些年里,迪夫在谈判中的咄咄逼人众所周知,交易止步不前。

第二次尝试是在2015年初。Media.net的搜索业务正在扩张,而雅虎的核心业务仍然举步维艰。当雅虎大幅压缩海外开发人员时,交易再度难产——Meida.net的多数员工都位于印度。最后一次尝试则是在2015年末。那时,雅虎正在全力压缩成本,所以谈判也无果而终。

那一年,迪夫对出售Media.net很认真。他还聘请了银行家,并获得了美国和欧洲私募股权基金的关注,但这些公司的出价都远低于中国企业。

他结识了北京梅泰诺通信董事长张志勇,后者通过一个财团融资收购了Media.net。该交易仍在等待监管部门审批,而梅泰诺则计划从财团手中买下Media.net。

张志勇看重了Media.net庞大而利润丰厚的美国广告业务。

Media.net今年营收为2.32亿美元,超过半数来自移动广告,几乎全部由美国广告主贡献。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开发出了中国尚未出现的广告技术——相对而言,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这令迪夫颇感振奋。

他将继续与自己的哥哥共同经营这家企业,但却会按照梅泰诺的意愿行事,同时学习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

开车兜风

迪夫在旧金山的住所是位于俄罗斯山顶的1栋3层别墅。西面的坡度极陡,甚至连人行道都被换成了通向海湾的楼梯。我今年7月1日参观了那里,他提议开车带我去兜风。

对迪夫来说,那是很普通的一个星期。星期一,他跟Media.net CTO和COO一起从迪拜飞到西雅图。然后坐车来到贝尔维尤,在那里调查Infospace。

“我们计划收购他们。”迪夫说,他边说便走向停着法拉利的车库,“他们告诉我,他们向让我们给出具体价格,我们希望完成尽职调查。”

如果你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你可能还记得Infospace,这是一家由微软前高管纳维恩·简恩(Naveen Jain)创办的公司。在.com泡沫的高峰期,该公司的市值曾经达到310亿美元。但今年早些时候,它却沦为金融服务公司Blucora旗下一项萎靡不振的搜索业务。

这种收购吸引了迪夫的兴趣,他说:“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价格合适,买任何东西都有意义。”尽管这种理念很好,但只有在价格合适时才能带来回报。迪夫没有与Blucora的高管达成一致,所以放弃了这笔交易。

简恩已经多年没有参与这家公司的运营了,但他却是迪夫的朋友。那天晚上,他们一起在当地餐馆共进晚餐,之后来到简恩家中——走过拐角,就能到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家。他们一起在简恩的船上喝酒聊天,交流着对科技前景的看法,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

迪夫及时赶了回去,在凌晨1点参加了与孟买办公室连线的一次视频会议。睡了3个小时后,他又赶了个大早,与参与Media.net交易的审计师召开了电话会议,然后就前往旧金山。

这种生活可能会令一些人感到筋疲力尽,但迪夫却很享受,他自夸说自己可以在任何地方入睡,而且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起来后还能接着工作,累了接着睡。

我们现在坐在他那辆红色敞篷跑车的前坐上。他来到拐角,顺着陡坡下到海湾,这里可以一览恶魔岛的美景。

我们接着下山,跑车加速时,任凭强风迎面撞在脸上。有一段时间,速度很快。我担心自己被甩出车外。随后,他踩下了刹车,车子优雅地停了下来。“你想开开吗?”他问我。

我摇了摇头,谢过了他的好意。

我们又驶过几个街区,迪夫突然加速,又突然减速。随后,他把车停在街边,走下车来。

“我说真的,”他说,“该你开了。”

全新篇章

如果刮蹭了这辆27.5万美元的豪车,公司给我的报销账户肯定赔不起。当我不情愿地跟迪夫交换座位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我按下了方向盘上的“启动”按钮,引擎的声浪巨大,令我感到有些尴尬。路边有一位中国女士盯着我们。我小心翼翼地踩下了油门,车子突然噼里啪啦一阵乱响,险些熄火。

“你得敢给油。”迪夫说,“它可不是用来慢慢跑的。”所以我猛地踩到了底,我们飞速爬上了山顶。当我踩下刹车时,车子温和地停下来。我们来到了格林街的顶端,在他别墅下面的一个街区。我似乎多了几分自信,多了一些力量。道路在我前面伸展开来,我感觉自己可以冲进城市。

我看了看迪夫,但他没有看我。他盯着我们下面的街道。正是在这座城市里,迪夫和数不胜数的创业者积累了自己的个人财富。他已经功成名就。一个月内,他就将完成Media.net的出售交易,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买卖。

但对迪夫而言,对科技行业而言,现在仍在发展初期。旧金山只是一本书的第二章,这本书的内容仍在延续。高潮就在前方,就在亚洲。

那天下午,迪夫飞去了迪拜。很快,他就会把北京也加到自己的常规目的地列表中。

“我们要跟中国合作伙伴做很多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他说。

片刻间,我似乎看到了13岁的迪夫。他就是他自己开发的那款游戏的主人公,是那个试图抢占100%市场份额的商人。

他现在正在向下一阶段进发,向胜利前进——胜利于他而言似乎已经触手可及。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