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Sniper Apple,Pay! Huawei mobile payment Huawei,Pay debut
Unicom Telecom: FDD licence, we missed you so much,
China-made mobile phones after savage extended: users in line maintenance,
郭台铭:我对赢得夏普控制权充满信心 - 郭台铭,夏普
下单后被骗24万元:5名消费者怒告苏宁易购 - 苏宁易购,诈骗,隐私
Credit card cash in fermentation: partial payment or a licence cannot be secured,
京东翻新机引发关注:揭秘产业链背后毒瘤 - 翻新机,京东,iPhone5C
没有买4K电视的理由?NASA帮你想了一个 - 4K电视,NASA
Week of black duck’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4 one second implant, anger and Sue,
【IT黑板报】第14期:朋友圈有气质却没朋友,都是要红包的怎么办? - IT黑板报,微信,朋友圈,红包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Li Zongrui hunting video screenshots1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8
Athena chu perspective cheongsam shine with New York
中国的十元人民币的秘密
Parking technology is great, that give you the keys can't stolen
NeedWallpaper11
More attractive than sora aoi1
机器人也有性生活吗?
我国房地产真相
妹子最好别玩单反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4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DreamWeaver8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2集
asp.net技术内幕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3
终极变速大师Speeder3.26
功夫熊猫2(下集)
Unix video tutorial17
Popkart Cracked versions Mobile phone games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8/2 10:31:16 Edit(编辑)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奋斗史:56岁才创业,堪称最会赚钱的华人 - 台积电,半导体,张忠谋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奋斗史:56岁才创业,堪称最会赚钱的华人 - 台积电,半导体,张忠谋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奋斗史:56岁才创业,堪称最会赚钱的华人 - 台积电,半导体,张忠谋 - IT资讯

在半导体产业不知道张忠谋,相当于在软件业不知道比尔·盖茨

56岁创业的张忠谋,不但一出手就改写半导体产业格局,而且一手缔造了最会赚钱的华人科技公司:

2015财年,他的台积电以1671亿营收获得净利润604亿,其利润规模是台湾最大企业、营收8872亿的鸿海精密231亿净利润的2.6倍;是营收3950亿的华为369亿净利润的1.6倍;是营收1028亿的腾讯288亿净利润的2倍多,也领先阿里2016年财年(营收1011亿)427亿净利润将近180亿(注:货币单位均为元/人民币)。

获利能力可谓冠绝群雄。而这样的获利能力,对台积电来说,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保持了几十年。

2005年华商韬略第一次请求张忠谋先生,让我们写写他的故事时,他寄给我一本他只写到1960年代的自传。飞快读完后,我的第一感觉是:

这个人的人生,只能用从卓越到极致来形容。

张忠谋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他的父亲张蔚观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在他出生时,已是宁波的财政局长,后来到南京转战金融业,再后来则辗转重庆、上海、香港等城市并移民美国,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初到重庆时期的张忠谋(后排右五,右四为父亲张蔚观)

成人之前,张忠谋已居住过6个城市,在10个学校念过书,体会过去家离乡,不知归期的无奈与悲哀,澎湃过慷慨激昂,救国救民的大情怀。几十年后,他还在感叹:那是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其悲哀与激昂,都不是非过来人可以理解与想象。

在打得人仰马翻的科技界,张忠谋是最安静也最文艺的人之一。

这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据他自己回忆,10岁前他已读完包括《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在内的全部“儿童文库”书籍,由此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并贯穿终生。

小小鲜肉时代,张忠谋文采出众,是还曾立志当作家,直到父亲受不了他兵荒马乱还搞天真烂漫,警告说“当作家要饿肚子”,他才收住念头。

不过,他的生活依然文艺而多彩,音乐会,小提琴,网球,电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特长班都报吧。不同的是,他折腾这些,纯粹是因为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张忠谋少时在上海的家

高中毕业时,张忠谋被父亲诱导考入自己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至今他还清楚记得当时的一番情景:高中毕业的那晚,和几个相熟同学庆祝,大家喝了不少酒,尽情地叫喊,尽情地欢乐。

“夜已阑,我们漫步到黄埔江畔,大家凑了点钱,租了一条帆船到黄浦江上游江。满天繁星下,远远的上海如痴如醉如梦,也不知是我们醉了,还是上海醉了。同游中有一人,乘酒意跑到船头大喊:‘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张忠谋说:“这样的豪情,以前、以后都不曾再有。”

两个月后,内战爆发了,逃到香港的张家决议:张忠谋要去美国读理工,以防万一,将来好在美国安生立命。

“油然生起饱历沧桑之感觉”的张忠谋于是坐上前往彼岸的飞机,并在记忆中写下这样的心情:“旧世界已经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须鼓足勇气。”

在美国,张忠谋的条件也不差。

他的三叔,已从哈佛拿到电信硕士学位,之后还拿到应用物理博士学位的张思侯先生,已是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张教授自己学理工,却不主张让张忠谋直接学理工,他认为小张同学从小兴趣广泛,应该再让马儿跑一会儿,看看他到底适合做什么?

一番运作后,张忠谋被送进哈佛大学。当时的美国,以全世界5%的人口创造着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黄金时代。虽然大人们把张忠谋当作只需被安排好的小毛孩处理,连话都不跟他多讲,但他却好像什么都懂一样,并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头”的美国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鱼得水。

▲哈佛时的张忠谋,皮带系歪了点但整体较为飘洒

回忆哈佛的经历,张忠谋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

一是,入学时一个才刚见面聊了几句的美国哥们,热情地要他退掉学校安排的室友与自己合住,但他并没有答应。他说自己不想得罪那位被学校安排,连面都还没见的室友,更对这美国哥们的不含蓄有点受不了,称“他的邀请可谓是相当的唐突”。

二是,他从小就喜欢的文艺和浪漫,在哈佛得到更好的培养,他在那里耕读西方经典,听歌剧,看戏剧,参加国会大人物和名流大师的演讲与辩论会,全方位地陶醉在西方文明盛宴之中。这让他好生喜欢,也对哈佛格外有爱。

还有一件事,是游泳考试。哈佛规定大一学生须在学年结束前通过游泳考试。张忠谋说,等他这只旱鸭子好不容易划及格时,游泳班已只剩下一个还没合格的人。“当我对哈佛游泳池做最后一瞥时,只见他手舞足蹈地在水中挣扎。”

哈佛第一年,张忠谋的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

此时,国民党彻底溃败,父母也从香港去到美国,并在中国是回不去了的悲观中,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再次决议,张忠谋必须转学理工。

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后一年。

张忠谋的父亲张蔚观先生——他44岁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工商学院就读,并在47岁获得硕士学位。张忠谋说,父母在美国的老年生活是安定的,但父亲一直不能摆脱流亡异国,壮志未酬的忧虑,进而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这个独生子身上。

学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了。

张忠谋想去,就去了。

1950年的麻省也正处于黄金时代,拥有众多世界级大师,在机械系学习的张忠谋成绩依然优异,还帮教授打点工,挣点碎银子,但却过得并不快乐。他形容自己对麻省“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对搞机械这件事,他也是始终兴趣缺缺。

不知是不是麻省小心眼,看出了张忠谋只有五分爱的心思,当张忠谋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时,他连续两次落榜了。当时,他已结婚,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如今却被再一再二的挫败。

他被弄蒙圈,整个人都不好了:“呆呆地望着没有我名字的榜,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嘎然中断,下一步做什么都还没有想到,我何以对父母?对我新婚不久的妻?”

成为大人物之后,张忠谋曾骄傲但实事求是地,把麻省博士落榜说成自己一生最大的幸运。但在当时,这却让他郁闷、惶恐了好长一段时间,是他人生最大的打击。

麻省不留张爷,何处可留张爷呢?

答案是,大致上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到别的学校去读博士,这不难。我可是麻省的硕士,到你们这里读博士是看得起你们。第二,找工作。

找工作比较难。按照所学,结合实际,他只能进公司上班,或者到学校找个教职。这两个领域,一般的工作,麻省的张硕士看不上;好点的工作,则不一定看得上麻省的张硕士。尤其进公司,当时整个中国人进入大公司的成功先例都是少之又少。

中国人成功的先例很少,但谁规定我不能做个先锋呢?

被落榜羞辱的张忠谋,带着雪耻的怒火,把简历一封封地寄给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万一大公司不成,先将就一下的备胎们。

后来,张忠谋把这个过程形容得颇具诗意、理性与规划性:“一个阳春的工程师,50年代在美国的中国人,要去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但当时的他却是个相当意气用事,比较不够理性与规划的人。然而吧,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很大一个原因是,哪怕意气用事,甚至当时看来做错事,他们也往往歪打正着,狗屎运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确的点上。

发出简历两个月内,张忠谋获得了4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其中两家令他满意,最满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也好;比较满意的是一个叫“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公司不怎么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一美金不多,但张忠谋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福特凭什么少给一美金的问题。于是,他自信满满地跟福特讲价:“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

结果,那个在面试时跟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态度180度大转弯: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你要来就来,不来,拉倒。这一作,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去福特,但也死要面子的张忠谋覆水难收了。挂完电话他就决定,别了,小气而无情的福特先生。

1955年5月,年轻气盛的张先生,一气之下,去了多给他一块美金的“希凡尼亚”,进而一脚踏入半导体产业,并一路走到今天。

这也让他在后来屡生感叹:“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进入陌生的半导体,让张忠谋给自己找了麻烦事儿。

什么都不懂,唯有夜以继日地加快学习。他找到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经典著作——《半导体之电子与洞》来研读。这是他在半导体的第一本教材,他说,这有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困难,但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威廉·肖克利

读了想,想了读仍不懂的,临时住在一个旅馆的他,就去请教一个几乎夜夜喝酒,但很懂半导体的人。每天吃晚餐时就和他坐在一起,不学他喝酒,学他怎么搞半导体。同时,他还大量学习了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论文或动态信息。

张忠谋的厉害在于学东西飞快,更厉害则在于他非常善于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而且非常主动地去学以致用,并在用中继续学习。

当时,他的工作是负责锗电晶体产品生产的改良及设计,进入公司不到一个月,他就捯饬出一个改良传统铅焊技术的小成绩并被全公司推广,大大提升生产良率。

这让他很受鼓励:“学校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充满荆棘。”之后一年左右,张忠谋被提拔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4个小兵。

但这4个小兵中的两个,让他又一次意气用事,犯下外人看来不值当,也不应该的错。新来的外行上司因为公司一直烧钱,要他辞退这两个勤奋上进的小兵,他不服,也不能把上司说服,于是果断负气走了人。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一次负气对了,而且太对了。离开“希凡尼亚”后,带着在半导体产业的小资历,张忠谋加入到另一家公司——德州仪器(下称:德仪)。

德仪当时只是个小公司,但已是半导体业生猛成长的新势力。在张忠谋进入之前,它已通过发明硅晶体管改写了半导体市场的格局。

在德仪,张忠谋真正感受到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大家一起赌,一起输,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身处此境的张忠谋也立即成了邻居眼里“疯狂的工作者”,一进去就立下一大功。当时,德仪替IBM生产着四个电晶体,其中一颗电晶体在IBM生产的良率10%,但到了德仪,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张忠谋点子很正,被安排来搞定这最难的一颗。

在“每天早上8点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开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让产品良率超过了IBM本身,最高达到惊人的20%,也赢得“27岁人生中最喜悦的一天”,并因此进入大老板的视野,获得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后来主导了半导体产业诸多技术革命的张忠谋,到今天依然不是技术专家,他希望也一直在走领导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角色,这个小经理则是重要的开始。

担任德州部门经理时获客户嘉奖,与客户及销售人员合影

张忠谋走上管理岗位时,他的一个同事也在干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加入德仪不久,张忠谋就认识了这位身材出奇的高,瘦削,而且拥有巨大头颅的老兄,并很快因为同样来自东部,年龄也差不多而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他们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交谈中,这位老兄告诉张忠谋,自己正计划把好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他还跟张忠谋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对他这个想法也很赞,并问张忠谋怎么看。

张忠谋不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此时独立做个电晶体都非常困难的他,觉得这位老兄侃侃而谈的,把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的计划,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匪夷所思”,不切实际。

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兄却告诉说,他已经把那玩意儿弄得差不多了,而且还饶有兴致地显摆了一番。

有点被震到的张忠谋,为这老哥感到高兴,但也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儿就算弄出来,又有什么用呢?离实际应用是那么的遥远。

但最后,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震撼了。当他正式获悉这位老兄已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时,这件事情已经震撼了整个半导体世界。

这位老兄就是改变了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杰克·基比(Jack Kilby)。当他希望张忠谋欣赏自己倒腾的那玩意儿时,他事实上是在让张忠谋见证人类史上的一个重大科技进程:眼睁睁地看着世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

后来,杰克·基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被认为和他同时搞出了集成电路的另一位大仙诺伊斯,则在此后带着一个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Intel公司,并很快在电子业掀起一股股惊涛骇浪的革命。

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领教了前瞻技术的力量,而这些在他当时看来跟自己不太有关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后来,成为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1961年春天,张忠谋再次赢得好机运。“总经理召见我,夸了我一番,说我有足够潜力角逐未来全公司研发副总裁之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后,他还得到一个公司从来没有给过别人的机会,支全薪去读博士,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之后,张忠谋通过了半导体业内第一学府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的博士考试。“在麻省理工落第的耻辱终于洗刷,这又是人生中喜悦的一天!”放榜当晚,他和妻子带着2岁的女儿到旧金山中国城大吃了一顿,还打了决定读博士以来半年内的第一次桥牌。

1964年初,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到德仪的张忠谋,被提升为锗晶体管研发经理,统领将近3000人的队伍,斗志昂扬地朝着心中的殿堂狂奔。

方才33岁的他,收入已达到美国的中上阶级,拥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学府的学习经历,也受到世界最大半导体公司最高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春风拂面中,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如同德州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无限宽广。

41岁那年,张忠谋登上了新高峰,成为德仪统领3万多员工和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也是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三号人物,以及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之后,世界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中国人Morris Chang(张忠谋英文名)参战、发起战争,并不断赢得战争的新时代。

其时,被诺伊斯和摩尔飞速壮大的Intel,已是德仪半导体业务最强劲的对手。坊间甚至传闻,Intel已把中国人当政当作击败德仪半导体业务的最佳时机,而刚刚“登基”的张忠谋则是另外的想法:

他要打掉Intel的威风!

内存是Intel当时最强的业务,并且已经做到世界最大,甚至Intel已成为内存的象征,许多公司都在其攻势下落荒而逃。

但张忠谋却决定,就从Intel的内存开打。

他不但决定大干内存业务,而且决心夺下Intel在内存领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这个象征。这个目标吓到了德仪的宝宝们,但张忠谋态度坚决地推进。他的看法是,混科技产业的大企业,一旦决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并获得理想的利润,否则,就是赔钱去陪第一名耍。

当时,整个市场以及Intel的主力产品都是1K,为了夺第一,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4K产品开打。这个大胆决策遭到很强烈的反对,但他以更强的力量勇往直前。

结果,4K新品出来不久,就把Intel打成了手下败将,也打出一个张忠谋地位。

此后,Intel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便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转型成为CPU巨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忠谋也算是Intel的恩人,为逼迫Intel转型立了功。

不做第二,只做第一。你出一,我不出一,而是直接跳空高开、一剑封喉,打天牌,这也是张忠谋在科技界打赢关键战争的核心制胜策略。

在最近几年带领台积电与三星争夺iPhone芯片处理器的残酷战争中,他更是将这一策略应用到极致。

半导体发展史上,行业技术更迭一直都谨守着上面提到的那个摩尔所创建的摩尔定律──一年半到两年之间,电晶体最小尺度的线宽(half-pitch)缩小至0.7倍(面积缩小至0.49倍,差不多是二分之一),并由国际组织──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联盟(ITRS)统筹,领着业界一二一,齐步走,90纳米、65纳米、45纳米……数字越走越小,成本越走越低,性能越走越先进。

但2010年,张忠谋却突然出奇兵,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节奏把台积电推向巅峰。他不露声色,默默跳过当时应该推出的32纳米,直接推出28纳米技术,去与包括三星在内的32纳米技术竞争,不但赢得iPhone 6及后来系列产品芯片处理器的战争,还一举创造了台积电历史上最赚钱、称霸时间最长的新产品。

据行业权威媒体报道,台积电目前还已凭借再次高开的16纳米技术打败三星,独揽了iPhone 7的A10芯片处理器大单。市场预计,该处理器将带动台积电16纳米制程芯片进一步攻城掠地,甚至达到70%的市场份额,进而远远甩掉三星

最新情报则显示:苹果已开始准备iPhone 8的A11处理器,而这个以第二代10纳米工艺为核心的艰巨又诱人的任务,依然成了台积电独家饕餮的盛宴。三星方面,则在拿出吃奶的力气,学习张忠谋跳起来、隔代打的策略,全力攻克7纳米技术,意图抢回丢失的领地。

话再说回来,张忠谋执掌德仪时的半导体市场,群雄四起,硝烟弥漫,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但整个行业却处于混沌状态,犹如任正非所说的迷雾中航行。稍不留神,今天的领先企业,明天就被视线内外的对手拉下马。

站在最高处的张忠谋,为了保住德仪的绝对优势,不但在技术上持续领先,而且还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主动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得产业同行们一听德仪又出招了就一脑子们的汗,甚至丢盔弃甲,主动落败。

张忠谋跟客户签订协议:每当公司开发出新产品,他就以每季降价10%的幅度往下跳水,而且说到做到,亏本也坚持。这一看上去是打击对手的策略,实际上是一箭双雕,让他逼迫德仪以生死时速加快产品和技术迭代,进而持续巩固技术竞争力。

这一主动降价的价格策略在当时的高科技界,是前无古人的颠覆性大创新,具有超强的杀伤力。在此诱惑下,同行手里的客户纷纷转向德仪,和张忠谋“一起赌,一起赢”。

他在此间推出的诸多最新半导体制程,也因此迅速席卷全球,不但占有世界50%以上的市场,更成为引领产业向前的标准。

▲德仪工作的张忠谋

靠着技术、价格上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在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将近10年里,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除了他自己,似乎没有人可以凯旋,包括Intel、摩托罗拉也不例外。德仪在半导体领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终被他紧紧握在手里。

甚至,早在1974,《电子》杂志就将刚刚执掌德仪不久的张忠谋,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德仪的威武下,张忠谋肇始的大跨步的技术创新,自杀式的价格战策略,也逐渐成为整个科技业的新打法。因为不降价被张忠谋击败过,并著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Intel总裁格鲁夫,曾是价格战策略的主要与坚定反对者,他曾多次当着张忠谋的面,偏执地表示不接受降价的策略,但最终也都放弃偏执,接受现实,加入了价格战阵营。只不过,那时,已不在德仪的张忠谋和已不做内存的格鲁夫,已是很好的伙伴和朋友。

1978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加大力度向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对张忠谋,对公司而言,都是个错误。

在消费品集团,张忠谋带领团队发明了好莱坞大片《E.T.》衍生产品——ET拼音玩具“SpeakandSpell”。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用语音单晶片做出来的玩具,这个晶片也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旗舰出版物《IEEE Spectrum》评选为“改变世界的25颗晶片”之一,可谓是获得了耀眼的成绩。

▲德仪工作的张忠谋到车间考察产品制程

但已在半导体产业干上瘾的张忠谋,从内心不认同德仪的转型战略,他坚信半导体才更有发展前景,所以这个职务他做得认真,但并不愉快,也缺乏感觉。

甚至,他还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声疾呼德仪应该加大半导体投资,进而与一门心思要搞消费电子的集团新总裁菲伯格格不入,也逐渐萌生了退意。

1983年,张忠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离职的消息一传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门。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前往纽约,出任通用器材的总裁。

但当时,他已是52岁的人,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对他而言,显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悦,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还需要一个其他意义上的崭新开始。

不久,这个开始就来了。

他如何开始的,又如何走到今天?

且听下回为您分解。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