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比尔·盖茨六十岁生日:十三岁时就已独立编程 - 比尔盖茨,微软
台湾复航空难真相大白:机师收错油门 - 空难
依靠虚拟现实,王雪红能否带领HTC走出泥潭? - HTC,VR,王雪红
Kunming, Fuzhou airliner slides off the bird, overhead for half an hour,
晒自拍分得快!专家:网上晒自拍影响恋情 - 自拍
谷歌Google X、微软研究院很牛叉?雅虎不服:我也有 - 雅虎,微软研究院,实验室
She is 24 years old to join East of Beijing, and Liu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Bell in just 5 years,
Bkav: Beware, global 22% site for vulnerabilities,
Debian
Nokia’s acquisition of Medio, powerful blessing Here map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Flow chart of breast implants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2)
网络游戏与脑残
抗日又出雷剧情
Born After 90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campus flower photos5
The goddess of the single reason1
女人化妆前后的对比
2012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picture3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5
奇趣的世界记录2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4
Unix video tutorial4
Boxer Classic video2
jBuilder2006
matrix3
星际争霸1.08硬盘免安装版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10
JSP+Ajax Web development typical examples
Sora aoi - one of more PK
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hpmailer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12/19 13:27:58 Edit(编辑)
昔日霸主今何在?盘点没落的科技巨头 - 诺基亚,柯达,索尼

昔日霸主今何在?盘点没落的科技巨头 - 诺基亚,柯达,索尼

昔日霸主今何在?盘点没落的科技巨头 - 诺基亚,柯达,索尼 - IT资讯

苹果公司从一位领导者褪色成追随者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创新性受限致使坚持这一呼声的人更多,显然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不怎么好吃了。尽管苹果团队在通过各种手段挽留“果粉”,同时保持着每年近乎疯狂的产品的迭代更新,但产品间的差别并不明显,而创新性有限对科技公司来讲是噩耗。

早些年,包括诺基亚、HTC、索尼等多家科技行业巨头留给用户的印象是讲究、有逼格,用心做产品的公司,但几乎是在顷刻间,霸主地位不保,最终一步步的走向没落。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企业今天的萧条也许就是其他企业的明天,而创新和竞争会始终伴随企业,以没落收场难免让人惋惜,但这就是行业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诺基亚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最要命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诺基亚产品可以砸核桃,成为现在人们对诺基亚的主要印象(图片来自微博)

曾经霸主位置难撼动,现在略显落寞的诺基亚衰退的主要原因:

1、处境艰难,战略失误,忽视iPhone所带来的威胁;

2、死守塞班不放,垂死挣扎,管理层缺乏远见;

3、创新不足,忽视软件。

编辑点评:对于70、80乃至90后这三代人而言,诺基亚这个品牌伴随了三代人的成长,无论是谁谈到诺基亚都会陷入沉思,沉浸在当时的匆匆回忆中。而诺基亚曾推出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一度主宰着市场潮流,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工艺以及设计理念都在诠释着诺基亚极为重视的极致精神。有关诺基亚每个人的记忆或有所不同,但从开机页面、诺基亚主题铃声、贪吃蛇,乃至塞班系统,都成为我们这代人对诺基亚的回忆。英雄迟暮,落寞退出...

第一代贪吃蛇画面简单耐玩(图片来自网络)

事件回顾:诺基亚在鼎盛时期的多项成绩众多就不再赘述,曾占据着手机市场的大半江山,却似乎在一瞬间陨落。美国市场在21世纪初期掀起了“翻盖式”手机的潮流,但钟爱“直板设计”的诺基亚并没有重视,持续忽略美国市场需求,加之失去美国运营商合作伙伴。反观三星却在借助运营商的帮助下获得了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并借一步抢占了美国市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苹果首台iPhone让整个市场为之惊艳,此后,谷歌宣布Android系统,塞班终迎来真正的危机。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免费,但诺基亚并没有从一开始认识到塞班系统的落后,最终导致被微软收购了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并推出了一系列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但并没有受到市场认可。

(通过有趣儿的视频来回味一下《Nokia Tune》(诺基亚旋律)的进化史,从1994到2011年历代诺基亚经典铃声:点此查看)

一代机霸掌控市场笑傲江湖:

1、情怀最珍贵难超越,一个时代的回忆,成为当时街机,轻松主宰市场潮流;

2、Symbian OS曾是最受欢迎的智能系统,该系统曾在当时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3、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连续15年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成为行业领军品牌,没有之一;

4、诺基亚1110销售额突破了2亿5千万台,唯一一部销量超过2亿的手机

5、诺基亚市值从最高峰的近2500亿美元,目前已一路下滑到仅百亿美元。

●专利诉讼成拐点 HTC回天乏术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专利诉讼成拐点,在欧美市场发展受制约,HTC市值惨遭滑铁卢,渴望转投国内市场却为时过晚

曾经的多项第一仍难救主 HTC没落的主要原因:

1、国内外市场竞争失利

2、手机缺乏竞争力

3、产品营销定位不清

编辑点评:不得不承认,HTC的逐渐衰落也进一步验证了,无论当初有多么辉煌,衰退或已成为每一个科技厂商的必然。受限于多种因素(不少人认为是HTC内部判断失误),截至今日,HTC仍在为当年的错误买单。当然这对肠粉来讲,也成为不得不咬牙接受的事实。HTC曾在2008年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安卓手机:HTC G1 Dream,尽管在陆港台皆未上市。但这款机器正式拉开了HTC在智能手机市场攻城略地的序幕,也成为Android系统称霸这个时代的开端。

2008年世界第一款安卓手机出自HTC之手:HTC G1 Dream,就此拉开HTC在智能手机市场攻城略地的序幕,推动Android系统的进一步竞争力

事件回顾:HTC凭借着首款安卓手机的产品优势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但随着在美国与苹果专利的诉讼,并被美国实施进口禁令,这就进一步导致了HTC在海外市场受阻。逐渐意识到中国市场更为重要的市场,但为时已晚,这时以小米为首的大量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快速崛起,将高歌猛进瞄准中国市场的HTC轻松截杀。

辉煌时期轻松秒苹果不留情:

1、HTC曾经是第一个推出Windows和安卓智能手机的厂商,并一度笑傲欧洲市场;

2、2011年市值高达338亿美元,目前HTC的市值只有20多亿美元;

3、HTC一跃成为可与苹果抗衡的公司,和三星苹果占据手机市场前三;

4、优秀的系统体验和硬件设计独领风骚。

●索尼没落的日本帝国 短期利益难救主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索尼大法好,敢想敢做却难逃衰落:

1、技术是立企之本,却让位短期利益的追求;

2、冗长产品线,技术创新匮乏;

3、战略误判,领袖过错,错失多个重要的产品战略转折点;

4、管理古板,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之疾。

至今索尼Walkman设备已出售2.2亿部,并仍在销售中,Walkman的风靡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也推动改变了音乐市场。当年将索尼打造成为伟大公司的产品已成昔日黄花。

编辑点评:苹果iPod还未诞生时,索尼的Walkman就已成功风靡全球,但现在已成为历史,索尼用足足50年的时间走到了企业最辉煌的顶点,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向没落。当然,索尼并没有终结反倒是依靠金融与娱乐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但一家原本以技术至上的企业,如今却沦落到要以金融业为企业盈利支撑,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但此后索尼前几任CEO的一系列举措,没有为公司的长远利益考虑,而是去迎合董事会,迎合华尔街的资本,也成为这一代日企帝国衰落的诱因。

在中国游戏机禁售令废止后,PlayStation 4于今年终于登陆大陆市场,渴望通过占据娱乐市场带领索尼重回巅峰,这或许有望成为索尼公司再度恢复雄起的经济基础

事件回顾:本是以技术为立企之本的一家公司,却着眼短期利益。从而着眼发展软件领域,并开始大笔投资发展娱乐领域,还在几年后涉足金融领域。一味地降低企业成本,并且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裁员,技术人员大批流失。此外,索尼的产品线有多款产品,但产品之间毫不相干,难以形成优势互补。更糟的是,在众多产品中,索尼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冗长的产品线,为索尼树立了太多的竞争对手,内部也十分混乱,使其进一步发展的包袱过重,错失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机会。

索尼堪称日本帝国,款款黑科技:

1、索尼几乎是日本乃至世界科技的代名词,是创新和品质的化身;

2、创新性产品众多,如收音机、电视、随身听、数码相机等,在同类企业中可谓傲视群雄;

3、索尼市值由2000年的最高值1250亿美元,下降到170亿美元,

4、继风靡全球的随身听--Walkman之后,PlayStation系列也跻身索尼最成功产品之一。

柯达:1秒钟短视 "百年柯达"落寞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以前为他人留下记忆的柯达,现如今自己却被众人缅怀

宿命还是自导悲剧?"百年柯达"落寞主要原因:

1、成也柯达败也柯达,垄断优势延误创新脚步;

2、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没有成功把控市场;

3、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

编辑点评:随着百年老店柯达在2012年正式申请破产,以前为他人留下记忆的柯达,现如今自己却被众人缅怀。早前照相是要找胶卷的!而现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柯达申请破产也是情理之中。不久前还在高呼拥护胶卷不死的人,以及胶卷比数码的N个好处,但如今,至死拥护者都基本消失,一切都逐渐成为过去时。柯达是绝对的龙头霸主,一时的创新,却最终被持续的创新“干掉”,也不免感到“百年柯达”却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

中国已经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胶卷市场,仅次于美国。尽管适时地做出调整,但为时已晚,传统的“冲洗”刻板印象使其无法受到国人的印象转换。

事件回顾: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价格更为低廉的胶卷,以及担心自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仍将重点放在传统模拟相机的胶卷生意上,放在如何防止胶卷销量的下降上。伴随着“一直在转型而又一直未转型”,直接导致了柯达错过最佳的战略调整机遇期。柯达在数字成像技术方面基本无人能及,许多开拓性的创新都源于柯达,而柯达本身却不能将其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能将其真正市场化。最终导致其在2013退出破产保护,100多年的经验却抵不过1秒钟的短视。

(感动千万人的柯达广告,纪念柯达!keep it forever:点此查看)

多项第一胶卷时代霸主:

1、柯达是世界上第一个量产相机的厂家,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兆像素数码相机,当之无愧的霸主;

2、胶片业务笑傲全球,胶卷时代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

3、130年攒1万多项专利,巅峰时期全球员工达14.5万人;

4、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如今的1.75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0%以上。

5、中国全国到处可见柯达店面,冲洗照片以及胶卷成为小时候的独有回忆。

●凡客:凡客体风靡 难掩速生速灭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试图复制雷军和小米的成功,但并不适用小米模式只迎合水军看似客观的参数。

模仿PPG结果前一个倒下了,把前辈的错全犯了一遍:

1、管理不善引发高库存积压;

2、品牌影响力急速攀升,质量却不断缩水;

3、盲目扩张,人浮于事;

4、不够专注,不够极致,现想回归为时已晚。

编辑点评:提到PPG相信熟识的人并不占多数,但凡客从学PPG切入男士衬衫获得初步成功开始,但不得不说一家没有个性、没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哪怕短暂成功也无法久存于世。凡客便建立了品牌一个没人能说清楚究竟做什么的品牌。雷军曾为凡客站台,凡客不少策略与雷军和小米颇有相似之处,但“小米式”改造并没有挽救凡客,只是令迷失的凡客再度迷失。而小米的所谓“发烧”光环只是掩盖了“便宜”这一事实。可见这一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凡客,略显残酷的选择,难以绝处逢生。

“凡客体”彰显自我路线和个性形象,另类手法也招致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由可见其影响力

事件回顾:凡客自07年成立一直顺风顺水,还未上线就引来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而到了2011年,凡客优越感不再,无论是积压库存还是深陷各种负面新闻都使其难以逆转颓势。本应得益于“凡客体”的火爆继续稳扎稳打,却似乎在创办公司之初便失去重点,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小米式”改造并不成功,反倒被带到沟里去了。现如今凡客仍在艰难持续经营,却远失风采。

双·11的火爆反衬出凡客的萧条:

1、凡客公司的规模,从巅峰时期上万余人规模,精简到目前的300多人;

2、2010年在中国B2C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2%,2013年市场份额只有0.2%;

3、凡客最高时的B2C市场份额仅次于京东、卓越亚马逊(天猫当时初创,阿里主要是淘宝平台电商)。

●国产品牌:凋零已逝 无法言说之痛

事件热度:★★★★★

行业影响:★★★★★

综合评定:★★★★★

现如今,国人一边喊着抵制洋货、抵制日货的口号,一边夸着日本的电饭煲做的更好吃,夸着日本的马桶盖让“屁”更舒适,夸着洋奶粉不会摧残中国的花骨朵。但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民族品牌,部分早已易主外资,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仍旧屹立者寥寥无几。其余的却被市场压榨,中国国策引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国人的眼界更广,使得曾经炙手可热的国货,在当时略显萧条,并逐渐消失在支持洋货的消费者手中。

华丰三鲜伊面被在康师傅、统一进军大陆市场之前占据着中国方便面市场,是人们魂牵梦萦的味道,没有地沟油的熟悉味道

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珠海华丰食品公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其推出的华丰牌三鲜伊面在80年代曾热销全国,在康师傅、统一进军大陆市场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霸主地位。随后外资企业生产的方便面以精美的包装,独特的风味打败了低档面的产品结构格局,争夺主战场,三鲜伊面已经不再呈现风靡天下的局势。

乐凯胶片是胶卷行业的唯一可以与世界品牌柯达和富士并存,并且一直在中国胶卷市场上鏖战了多年。2003年与柯达的合资成为败笔,被拉下马并一夜之间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乐凯(lucky)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产品品种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跨地区的现代化企业。与柯达的联姻是一次彻底失败的品牌合作,甚至谈不上合作。即使是在2005年国内彩色胶卷的市场份额都是20%,此次“合作”导致乐凯品牌一夜间从人们视野里消失。

全文总结:

作为亲眼目睹上述公司的一名普通人,本文并不是想“马后炮”深究到底是何原因导致昔日行业霸主在顷刻间覆灭。包括诺基亚、HTC以及索尼这些科技巨头的没落,难免让不少人感到惋惜,但这是产业变化的基本规律。而索尼的今天也许就是其他企业的明天,当然,包括目前的科技霸主苹果微软等企业也未必能够永远长盛不衰。它们足以领导整个行业发展的创新性,促使能够立足整个行业。此外,能够积极应对变革的企业才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这也是对不少目前企业的启示。

对于国货,国人已没有早几年的崇洋媚外,反而依旧坚信“国货当自强”。而企业要在自律的基础上做出让国人满意的产品,当然,一些本不该出现的问题,在民生以及质量上均存在漏洞。希望国人能够在各个行业打出自己的品牌,进入良性循环,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毕竟国人的购买力是可观的,以此治愈国人之殇。

微信搜索“IT资讯”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资讯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