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Frenzied website: crash experience how big is our solar system,
高盛合规部门前中国员工被起诉:涉嫌内幕交易 - 高盛,证券,投资
品牌走过数十年,那些变了又变的Logo - Logo,商标
I can’t believe on these great ideas born out of paper towels,
Super good job: watching TV at home,
Mobile payment has been made, Apple and Google, who will be the winners? ,
2013 who won and who lost? ,
公安部部长:今日起将全面开启快递实名制 - 快递,实名制
苹果改善工作环境,员工将感受乐趣 - 苹果公司
Regal by intermediary net about Angelababy cheated 18 million, user: IQ is moving,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30 beautiful school beauty6
Sell the barbecue as says father du breul2
女人化妆前后的对比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4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22
Japan sexy beauty passion photo
ashlynn brooke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效药,一万二一支
各种囧况!玩游戏最不喜欢出现的十件事
西游日记1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好色的外科大夫
仙剑奇侠传98版歌曲
美女游泳记
Unix video tutorial12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7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3
美女写真1
仙剑奇侠传98硬盘WINXP版
实战黑客不求人
XML+Web+Service开发教程
hpmailer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12/5 11:30:51 Edit(编辑)
美国富豪扎堆做“慈善”,为啥促进了科技领先? - 扎克伯格,慈善,Facebook

美国富豪扎堆做“慈善”,为啥促进了科技领先? - 扎克伯格,慈善,Facebook

美国富豪扎堆做“慈善”,为啥促进了科技领先? - 扎克伯格,慈善,Facebook - IT资讯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本周突然宣布要追随比尔·盖茨巴菲特:要“裸捐”,要支持慈善。

很多中国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超级富豪们总喜欢“倾家荡产”捐财富(有悖中国人留富于子女的传统)。一部分人单纯的将之解释为高尚道德水准,但也有另一部分人会怀疑其中动机,并抛出了所谓的“避税阴谋论”以解释后背的“真相”。

面对种种疑问,身为常年在美国混的小编,今天就好好聊聊美国的“慈善”文化——希望通过对这种文化价值的认知差异,来解释为何“美国梦”总能培养出一些富可敌国,但“道德水准”(注意引号哦)却又高到令人惊呼和令人胆颤的神人。

此“慈善”非彼“慈善”

首先,美国人理解的“慈善”并非是网友们广泛认为的那个慈善,这尤其是体现在了法律上(周四那期易评已经解释过了,相关内容这里不再复述)。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对“慈善”的解释有两种:一种为“施舍”,即把财富赠送给有迫切需要的人,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慈善;另一种是法律认可的社会公共利益,而凡是能推动这种公共利益向前发展的研究和计划,也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善举”。

所以说,在美国社会的价值观里,“慈善”绝不仅仅是“施舍”。扎克伯格把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并不就等同于这笔财富从此赠予他人,从此不再属于自己。而“裸捐”后的财产通常依然会受到原财产主人的控制与支配,只不过具体操作方式是通过对基金或公司的控股投票来执行(小扎后来解释为什么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时基本就解释很清楚了)。

由此可见,“裸捐”真正的含义其实可以解释为:把全部资产独立出来并交由新成立的基金或公司管理,该基金或公司将会以投资慈善事业为主要向导,但并不反对还进行蓝筹股、债券或房地产等较保守投资以寻求资产增值,因为只有保持资产增值才可能长期地运作下去。

法律从“基层”鼓励慈善

并不是只有美国富人才享有成立慈善基金,为慈善事业做贡献的权利,平常老百姓也可以——除了最常见的将自己不再需要的旧衣物或家电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外,老百姓还可以在超市结账时,选择捐赠现金(一般就是1美元到5美元之间)给癌症研究基金、艾滋病预防研究基金等发展社会公共利益的慈善组织。而美国政府为了鼓励此类行为,则在全国都推行了所得税“抵税”的政策以示奖励。这便是“避税”一说的由来,也是小编周四写道“避税只是慈善‘副产物’”的一个原因。

由于美国税法极其复杂,很难三言两语道清。在此,小编想再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以帮助大家理清“避税”、“抵税”以及“免税”三个关键词的差异。

一般百姓捐赠衣物或钱财后,是可以在年终递交1040税表时,通过填写捐赠物实际价值以抵扣一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但捐赠100美元并不等于可以少缴100美元的税,而是等于可以从个人收入里先扣除100美元,再计算应纳所得税。难理解?套上数字计算一下就清楚了。

假设收入为1000美元,所得税率为20%,捐赠物抵价100美元。那么最终计算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捐赠发生,1000美元需交税1000 X 20% = 200美元;因为捐赠物抵价100美元,所以最后是(1000-100)X 20% = 180美元,只比没捐赠时少了20美元(而不是很多人一开始会误解的100美元)。

为什么要列举上面的例子?因为这可以解释为何小编要强调“讨论小扎是否在避税”是个伪命题。

捐出450亿美元(实际能纳入慈善范畴的价值还有待美国国税局仔细评估后确定),依照上面的法理是无论如何也没法计算的——难不成减至负数了,国税局倒贴钱给扎克伯格?因此这里并不适用上述的“抵税”条款,并不存在逃避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作为对比,一些富豪年终时给某些慈善基金捐款几百万,倒是真的有抵免个人所得税之嫌。注意,一个是成立慈善基金,一个是给慈善基金会捐款,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千万别混淆了!

成立慈善基金所适用的是另外一条税法细则,而其中有关基金类型区分的部分,这里只再重复强调一条:比尔盖茨的私有基金和扎克伯格的慈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能与社会公共慈善基金一样享有完全的免税福利。非慈善类的投资,收益是需要缴纳所谓的利得税的,只不过税率极低(鼓励再投资)。

慈善也是投资,并受政府鼓励

美国政府当然知道富人可以通过成立所谓的“慈善基金”,合法地避开因股票套现再投资而产生的巨额税费。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是鼓励这种行为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免税,富人不会轻易套现,而不套现就没有法理可以征税,同时也阻断了资本家再投资的欲望,尤其是看似无底洞的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疾病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研究等“慈善”领域。

抛开属于“施舍”范畴的慈善,其他法律规范的慈善项目可以说清一色都是烧钱的科学研究。这实际上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那个社会价值观问题:我们要不要适当引导超级富豪们大胆地将个人财富投入到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研究中?美国政府对此则是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了比尔盖茨“裸捐”,巴菲特随后加入,如今少壮一代的扎克伯格也表示将追随……与其说他们是在刻意守住自己的个人财富,并逃避财产税,小编却更认为这是在政府支持下的“风险投资”行为,是一种为了最大程度不浪费(缴税其实也是种浪费,否则美企业为啥死都不愿把海外现金调回国内),而采取的资本管理手段。

慈善项目的背后是前沿科技

生命科学是什么概念?DNA是谁发现的?比尔盖茨前不久喝下去的那杯尿液过滤后比纯净水还纯净的水……在人类未来可能就是移民外星球的关键,可能就是现阶段根本无法预测的商机。

谁说慈善不能赚钱?比风险投资还要“无底洞”的“慈善投资”,只要研究有了成果(癌症疫苗?艾滋病疫苗?),那就是下一个巨富的制造机。

从美国政府大力鼓励全民“投资”慈善的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网友们,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总是美国最先研究出引领“人类希望”的前沿技术了吧?

慈善并不一定是“赔本赚吆喝”的,慈善也可能是高回报的。

最后说说富人的那点“小心思”

人活着,先是求温饱,然后求富裕,再然后当财富不再是问题时,名利、地位和身体健康便成为了余生的追求。虽然这是很世俗的观点,但却是人的通性。

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以及扎克伯格这样成功的人,钱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只是个数字(不代表不当回事)。在他们余生之年,如果问还可以再追求些什么,还可以再做些什么?那显然,健康长寿会是一个。

小编并不是要表达“想多活几年,多享受几年花花世界”这层意思,而是想说,成功的人都会希望能多做一点和多看一点。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谷歌几个创始人都去研究生命科学了,其中有个项目是关于怎么延长寿命至百岁以上的;比尔盖茨拉着巴菲特成立了慈善基金,除了救济贫苦儿童外,还主要投资如何治疗绝症及根除遗传病……硅谷巨富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有关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的慈善投资研究,但相比之下,我们的富豪因为缺乏政策的刺激和文化的熏陶,则大多去研究所谓的养生之道(具体就不点名了,大家可以百度),听起来格调是低了不少,但方向和追求都是一样的(小编要表达的其实是这个意思)。

既然有钱后的追求都是差不多,而且政府也希望借助巨富们的财力造福社会,那么把资产独立出来成立特别基金,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所谓不可厚非,也符合“扎克伯格们”的兴趣。

所以小编给本文一开始的“高尚道德”四个字加了引号,并非他们真的有那么高超的思想境界,说简单其实就是有钱想任性了!小编要是有那么多钱也一定会成立慈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根治社会“脑残”,哈哈。

微信搜索“IT资讯”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资讯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