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360 open letter: monopoly, will give the Chinese Internet, “desertification“,
女孩失联24小时传遭绑架:真相令人心疼又愤怒 - 电信诈骗
国产手机厂商学着点:看宝马奔驰是如何相爱相杀 - 奔驰,宝马,智能手机
Phone App 15 interesting facts
动图:苹果、谷歌、微软每一秒钟的“印钞”速度 - Alphabet,苹果市值
New critically-acclaimed: Samsung 2016 annual profits are expected to exceed $ 27 billion
钱已到位:世界第一高楼“王国塔”2018年完工 - 王国塔,哈利法塔,沙特
华为爱立信续签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覆盖2G、4G技术 - 华为,爱立信,专利
You forgot “double 11“ really means
惊呆!姐妹网盘存150万部淫秽视频贩卖被抓 - 网盘,云盘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浴室里的美女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4
徐若瑄展示美丽胸围2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3
A man's favorite things11
中国女孩大胆自拍,显露完美身材4
有种屌丝级别的好妹子
刘亦菲写真集1
这只猪到底犯了什么错?
猫眯也疯狂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XML+Web+Service开发教程
The hero
Eclipse 4.2.1 For Win32
Unix video tutorial6
Sora aoi's film--cangkong_Blue.Sky
美女写真1
艳兽都市
Unix video tutorial19
虚拟机汉化软件
终极变速大师Speeder3.26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9/25 11:42:46 Edit(编辑)
日本单反相机牛,能证明什么? - 单反相机,佳能,尼康

日本单反相机牛,能证明什么? - 单反相机,佳能,尼康

日本单反相机牛,能证明什么? - 单反相机,佳能,尼康 - IT资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凡涉及中日比较和争论的话题,总会有人提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仿佛单反已经成了维护日本国家主权、捍卫日本民族尊严的坚强盾牌,是日本“先进”的标志。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如今单反相机领域日本品牌一枝独秀,并不能用来证明日本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理由是什么?对我这种看法表示异议的人可能立即会指出:如果单反不能证明日本先进到变态的程度,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单反?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反问一句:你见过现在市场上有什么美国品牌的单反吗?美国和日本究竟哪个更先进一点呢?换句话说,如果把语境改到美日比较的话题,用单反作为论据恐怕就很难令人信服了。

你可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用单反作为论据的不妥。但是究竟为什么不妥呢?因为单反是一种小众产品。虽然在电视尤其是体育转播中常常可以看到手拿单反相机的摄影记者,单反相机的需求和保有量却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主要的单反相机制造商佳能在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共才生产了几千万台单反相机,平均到每年大约几百万台。

单反本身的价格也导致了这个市场注定不会很大。一套最低配置的入门级的单反,2600元人民币,不便宜。但是用这种入门配置能拍出的东西也很有限。想达到准专业水平,投入数万元是相当正常的情况。如果你不是爱好摄影,恐怕很难一次掏出几万元购买单反器材。

而且,单反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诚然,任何人都可以把单反设置到程序自动曝光档位,把单反当作傻瓜相机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只会把单反当傻瓜相机用,如今的手机照相功能可能更适合你,而且手机还更加轻便廉价呢。这个使用的门槛也限制了用户的数量。

还有一点,从胶片时代开始,单反相机以及镜头就是被当作耐用消费品进行设计的——手机可以一年一换,但是没有哪家公司敢设计用一两年就要换的单反。尤其是单反机身镜头都不便宜,一个好的镜头动辄上万元。如果你的产品平均起来用两年就损坏,谁还愿意购买?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单反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慢。打个比方,如果手机像单反那样发展,那么2003年我们使用的主流机型是诺基亚1100,2015年我们使用的主流机型是诺基亚1050。

在这种小众市场里,先发优势就非常明显了。以新闻摄影为例,虽然市面上至少有5、6种135单反品牌,实际上摄影记者使用的要么是佳能要么是尼康,这两家基本把这个领域专业用户的市场瓜分完了。这时候,一个新的品牌要想挤进来就非常困难。事实上,就连索尼这样的日本电子产业的领导者都没有自己开发过单反相机,近来数年索尼的单反实际上是收购了日本另一家相机生产商美能达的相关部门。即便如此,索尼的单反至今仍然进入不了单反的第一集团。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决策者,面对一个市场规模一年几百万台,有一定(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而市场已经被成熟企业瓜分得差不多,未来又很难有大发展的情况下,你会决定投入大笔资金开发产品挤进这个市场吗?多数人都会选择:不会

那么目前的中国是否有能力制造出单反?答案是:当然有。首先要指出,20年前中国国产的手动胶片单反相机有好几个品牌。单反机身的机械、光学方面的制造不会有多少困难。电子方面,国内的生产水平也完全可以生产出成像用的传感器。(有人可能马上就会问:为啥有能力却不生产呢?答:那些单反厂商要么自己生产传感器要么有稳定的渠道,你生产出来卖给谁呢?)其余的电子部分不需要多高的技术。镜头的问题类似。国内的光学企业现在也在为日本厂商提供镜片,凤凰甚至现在还生产光学器件研磨设备。即便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最高档的镜头,做出中档的镜头还是有可能的。

也许很多人不太相信这种分析。我还是以手机为例,10多年前的中国手机市场也类似于今天单反的情况,甚至还不如现在中国在单反领域的技术能力。但是由于手机的需求量大更新换代快,中国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把情况颠倒了过来,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流。

由于单反市场是一个已经被充分瓜分的小众市场,要想重演手机领域的成功,在可见的将来似乎都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至少有一点我觉得很好:如今有人要秀日本的优越性,最终找到的是照相机(还有马桶圈),时代终究是不同了。

后记

就在我发布《单反相机能证明什么?》一文之后的几天,看到在媒体上出名的某教授发了一条微博说:

【怎么办】今读一文,方知我国在单反相机制造方面竟是空白,市场几乎全被日货占领。因技术完全无法跟日本比拟,且在可见将来此局面不会改变。假如一个摄影发烧友恰好又要抵制日货,多纠结!我倒有一计:设法推动日本将照相机企业国有化,并将佳能尼康索尼合为一家以免竞争,二十年后,你看吧!

那句“且在可见将来此局面不会改变”,和我正文中倒数第二段的话极为相似,莫非他看的“一文”就是我的这篇文章?倘若如此,这就有点令人发笑。因此自我发布此文以来,有一些人指责我“吹牛”,然而也有人竟然能把文意理解反了,变成了“技术完全无法跟日本比拟”。

在下面的段落中,我将对之前的文章做一点补充。首先,给媒体上出名的某教授一个容易读懂的结论:今天的中国的工业水平是能够制造出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目前尚未见到国产品牌,主要是因为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一个已经被先来的厂商充分占领、又有一定门槛的小市场,这导致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动力不足。但是单反本身是一个发展缓慢的产品。用单反来证明日本“先进到变态”并不成立。

首先把单反分解,比照一下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分析一下。

外壳和机械结构:无障碍。

电路、显示、接口部分:无障碍。

反光镜箱、五棱镜与快门帘幕:无障碍。这些本身源于传统胶片单反相机。在胶片时代,中国有多种单反品牌。

(有人可能会提出耐用性问题。目前至少可以达到入门级产品的机械部分的运作寿命。)

图像传感器:国内的半导体工艺水平是够的,也确实有人做出来过。没见过大量生产可能是因为主要的单反厂家要么自产、要么有稳定的供应渠道。这也提示我们,最有可能搞出国产单反的,要么是一个很有协调能力的生产者,要么是像华为这样比较全能型的生产者。

自动对焦:整个对焦反馈环路分成两部分。自动镜头是在手动镜头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焦镜片组驱动模块和光圈叶片驱动模块,本身技术是成熟的。机身上的自动对焦模块采用的相位对焦的方法是明确的。无法从市场上直接购得对焦模块是由于该模块用途太专一,而主要的厂商自己设计生产。国产品牌需要自己设计生产,技术障碍也不大。

镜头:国内光学设备厂家有能力提供光学和结构部分(事实上这些厂家也为国外进行OEM)。

如果整合上述水平的产品,能制造出什么水平的单反?至少可以达到入门级别的。如果能够打开这个市场而且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做出更高级别的产品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也要取决于生产者的进取心。

其次,主要的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生产厂家都来自日本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在于,日本幸运地赶上了一个时代。像佳能这样的照相机生产商本身就是以山寨起家积累了技术能力,到了八十年代之后,日本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能力让日本厂商容易地把这种能力应用于自动对焦照相机和数码相机。相比之下,当时的德国照相机厂尽管相机、镜头制造水平仍然很高,它们整合电子技术就力不从心了。

我之前举出了日本手机的例子。倘若日本先进到变态,为何在智能手机整机方面无建树(是的,别再举索尼的例子了,索尼手机不但市场份额低,而且手机部门连年亏损)?这个问题恰恰能提供很好的反思材料。中国手机厂商比日本厂商做得更好。中国给别人代工打下了基础,然后自然会产生所谓的“山寨”。山寨多了,产业链齐全,自主品牌就能够出现。再加上市场规模巨大,研发的动力充足,涌现出反超日本手机的品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在一个侧面也显示出了的中国制造业水平的进步。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再点评一下前引微博中那句让“佳能尼康索尼合为一家以免竞争”。事实上,这两家不合并,竞争也并不激烈。摄影爱好者把这两家技术升级缓慢形容为“挤牙膏”就是一个证据。

本文仅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IT资讯立场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