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集体“信任危机” - 互联网,信任危机
未来主粮:首批土豆馒头上市,价格小贵 - 土豆,马铃薯
United States network anchorwoman Sun “Lion hunt as“ public outrage,
网友坐飞机发现神奇河流:造型神似中国龙 - 网友,河流,龙
Chinese capital to buy English Premier League club West Bromwich Albion, are still awaiting approval,
余额宝,一夜回到解放前 - 余额宝,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
危险!民用核设施遭网络攻击风险上升 - 核电站,网络攻击
小冰发话:和我对话有三个规矩 - 微软小冰,小冰,聊天机器人
Forbes in 2016,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brands: Apple Google Microsoft top three,
“Eat Cactus challenge“ becomes famous online: look at pain,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The terra-cotta warriors1
PengLiYuan lady fo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ght TB and AIDS goodwill ambassador
黑社会大哥相亲
Chinese paper-cut grilles art appreciation6
2012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picture6
人美胸美腿更美4
Sora aoi possession of boudoir2
50个至今影响世界的德国发明
传销的好处
赵惟依写真2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Unix video tutorial9
软件工程思想
传奇私服架设教程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传奇私服架设教程
Ashlynn Video1
电车之狼R
linux初级教程
ASP.NET.2.0.XML.高级编程(第3版)
jdk1.5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8/24 9:12:09 Edit(编辑)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我们该怎么办? - 地球,资源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我们该怎么办? - 地球,资源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我们该怎么办? - 地球,资源 - IT资讯

北京时间8月24日消息,本月13号是所谓“世界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到这一天,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从而进入了年度生态赤字状态。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天都在消耗着未来的食物,土地和其他资源。今年是这一预警机制设立以来最早越过赤字红线的一年。

“世界超载日”由一个名为“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GFN)的机构发起并负责计算。他们会将我们在建设、生产环节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自然环境对我们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清理能力,与森林,农业土地以及渔业资源的年度生产量或可再生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我们耗尽当年全球产出自然资源的日期。

我们对于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始于1970年,耗尽年度资源产出的日期是在当年的12月下旬。而时至今日,我们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源相当于自然界年度资源生产量的150%,年复一年,“世界超载日”到来的日期越来越早。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对于这一数字有不同的贡献,这主要取决于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英国为例,和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口一样,英国人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超出了其本国能够供应的量,实际上他们的需求超过供给达3倍之多。

而如果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采用相同的生活方式,那么“世界超载日”的日期将会进一步提前到每年的5月份。

我们应该重新回到配给制度下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过度消费是受到了攀比心态的影响

英国最近一次经历严重的物资短缺是在二战时期,当时英国政府不得不对一些重要的稀缺资源,如食物,燃料和其他商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

那么当下的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新实行类似的限制制度以便让我们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得到遏制?BBC近日采访了“新经济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萨玛·阿德拉(Saamah Abdallah)。阿德拉的主要观点之一便是认为应当从一些更有意义的指标,如人们的幸福感指数等,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成功。

我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确保我们的消费不会超越我们的资源拥有量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了限制居民消费,会对直接面向儿童的广告行为进行限制,如瑞典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

无动于衷

首先,我们似乎并未采取任何的有效措施。为什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呢?步入“生态赤字”阶段意味着我们正在过度消耗珍贵的自然资源。科学家们指出这种状况正在导致森林退化,干旱以及野生物种的灭绝,更不用提在空气与海洋中不断累积的污染物水平,因为我们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

科学家们认为我们这种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正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阿德拉表示:“当前我们其实已经开始为这样的行为付出代价,并且当前这样的代价还只是一个开始。”很多气候学家估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发展,洪水将变得更加普遍。

阿德拉指出:“在孟加拉国中部有超过50万人由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放弃了他们的家园,而这个数字到2030年时将达到5000万。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5年时间内这里将有5000万人变得无家可归。”

配给制与幸福感

那么我们有无可能建立某种对剩余资源的分配制度?

阿德拉指出:“配给制度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自我约束,这是对于个人自由的限制。而我们都知道个人的自由是幸福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看来配给制并非一个可持续的理想选择。”

然而考虑到全球许多自然资源的严重消耗,其中最紧迫的是气候的转变,我们必须找到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一项可能的方案就是所谓“总量控制与交易”规则,其中规定了你每年的碳排放量限额,这与配给制有些相似,但你可以出售或购买配额,这样就有了一定的灵活性。

但我们现在所做的却是征收碳排放税,尽管这种做法会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也意味着你可以继续排放,因此它对于富裕人群而言很少会产生约束作用。于是在实行配给制度与征收碳排放税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阿德拉表示:“我希望我们不必实行配给制度,好的生活不一定需要消耗如此多的地球资源。”

我们对于资源的消耗很多时候是由攀比性的心态造成的,因此或许重要的方面是要关注那些将自身与他人生活水平进行对比的生活方式。

阿德拉所在的研究机构对不同国家之间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幸福感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的幸福指数与预期寿命很高,几乎与英国人处于同一水平上,但他们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却只有英国人的一半左右。

阿德拉指出:“在英国,很多资源的消耗都是不必要的。如果你每年都换一部新手机,或是在衣柜里塞满你只穿一次或两次的衣服,或者购买太多的食物,以至于你根本吃不完而只能丢弃。这些事都不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但它们却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基础之上。”

不断增长的财富意味着你可以住越来越大的房子,更好的车,更频繁地去更奢华的地方旅行。阿德拉认为这是英国人可以大大减少浪费的领域。在英国,享受这样生活水平的前10%的富裕人群,他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是普通民众的两倍左右。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英国落后于其他国家

调查显示英国民众对于环境表示关注,但至于自己是否会采取行动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人是否也会采取相同的行动

国家能够做些什么?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了限制居民消费,会对直接面向儿童的广告行为进行限制,如瑞典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甚至在一些地区这类广告是被完全禁止的,如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以及巴西的圣保罗。

阿德拉表示:“我们对于消费的欲望很多来自商业宣传的鼓动,商家希望我们购买的东西越多越好,而他们的宣传手段就是广告。商业广告的内在逻辑便是暗示我们当下所拥有的东西不够好,我们应该去购买他们的新产品。”

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实行配给制度显得过于极端而难以接受,那么作为政府而言,鼓励民众减少过度消费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政府能做的事有很多,比如提供替代出行的方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步行与骑车人士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所有这些措施都将大大降低资源的消耗。

另外一项非常关键的可改进的领域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风能的利用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个人选择

那么对于个人而言,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止步不前,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让我们对于资源的消耗与我们实际的拥有量相匹配呢?阿德拉表示,调查显示英国民众对于环境表示关注,但至于自己是否会采取行动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人是否也会采取相同的行动。

他说:“当调查者询问普通民众:‘你是否愿意减少自己的某些行为以便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时,很多人会说‘愿意,但是。。。’——而在这许多的‘但是。。。’中,其中所占比例非常高的一个就是‘如果其他人都不做任何改变,为何我要有所行动?’。因此,重要的是需要形成一种集体行动,大家一起采取行动并做出改变。你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确保自己不会过度消耗资源,我们需要在个人层面上采取行动,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整个国家采取行动。”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