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现“意外”问题:平时玩不玩LOL? - 大学生,LOL
阿里通信公布170资费,比三大运营商贵多了 - 阿里通信,170资费
Dong mingzhu: gree profit lowest in the industry, can’t make a lot of money,
Microsoft is considering purchasing Shoutcast and Winamp,
中国电信董事长常小兵失联,电话已无法接通 - 中国电信,常小兵
Women’s micro-wave to the big boss secretly pleased, tortured by fraudsters,
雅虎决意分拆所持阿里巴巴资产:纳税也在所不惜 - 雅虎,阿里巴巴
BlackBerry: losses are temporary, seek to retain staff
Goddess falls: the Paladin love him hands to do color mode public
诺基亚员工真情流露:以人为本 vs 急功近利 - 诺基亚,微软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30 beautiful school beauty5
Men's and women's orgasms
史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移
NeedWallpaper7
代沟,真好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2)
这才是真正的人体艺术5
传几朵花
赵惟依写真3
The real super beauty15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超级战舰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1
Unix video tutorial13
美女写真2
网络管理员第三版
Unix video tutorial20
Desire a peach blossom
Ashlynn Video3
在线棋牌游戏3.05版
SQL2000 For 4IN1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5/20 4:01:29 Edit(编辑)
看来,Apple Pay确实要和支付宝联手了 - Apple Pay,阿里巴巴,支付宝

看来,Apple Pay确实要和支付宝联手了 - Apple Pay,阿里巴巴,支付宝

<P><P><P>深入本质,微信和QQ并非社交产品 - 社交应用,社交产品,微信 - IT资讯 <br/><p>近来,有做社交的朋友来找我,让我帮他们找找,他们产品的0到1在哪,顿时我觉得我让自己掉坑里了。但后来冷静想想,其实他们跟我之前的心态一模一样,幻想用一些小的创意点去做社交,然后通过把这个点打到极致,就可以把社交做起来。他们也和之前的我一样,关注0到1更多的不是因为关注人性本身,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迅速让自己项目成功的捷径,对自己的项目有一种一步登天的侥幸。</p><p>当然,也感谢这些朋友的逼问,再加上我这两年的爬坑,也倒逼着我想把社交的底层逻辑全部想清楚,希望各位能够和我一样尽早跳出妄想与执念。</p><p><img src="http://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5/5/20150511_142854_90.p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p><p><strong>一,社交底层人性是“中心化”</strong></p><p>社交这个东西应该直接倒回到古人时候看,以求知为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有一种顶层设计的规则,大家来这里都是首先对知识感兴趣,然后聚拢到最有学问的老师身边,而老师则看到一些不错的学生,将其提拔为学长,而下面求学的人向老师无法请教的时候,就选择向这些学长求教。这个例子不是特别恰当,是帮助各位对社交本质的初步理解。</p><p>接着谈论坛BBS,当前的社交APP本质上就是BBS,回头会细谈变与不变,现在总体谈一下BBS的游戏规则。</p><p>首先这个BBS论坛社区有一套自顶向下的游戏规则,话语权最大的是管理员,管理员可以掌控每个版块的生杀大权,接着是版主,版主可以管理每一个用户的发言,可以对好的内容进行置顶。于是,游戏规则就形成了。刚开始,管理员自己是各个版块的版主,通过发现里面的一级活跃用户,不断对其优质的发言内容进行置顶,让其获得成就感。然后根据深入交往后,选择每个版块所对应的版主,接着版主也开始重复这个路径,在板块下面看到不错的内容就进行不断的置顶,而被置顶的人会因为内容置顶而不断发表更多优质内容。那些被置顶多的活跃用户于是就成为这个版块的小红人,大家都认识,他的发言下面也会有很多回复,小红人也很享受,大家也很享受这个社区,这个社区也让他们找到存在。</p><p>管理员培养版主,版主培养小红人,小红人不断活跃发表优质内容,这些内容再把其他用户留住参与。</p><p>所以整个流程是一套中心化体系,与平时聊的什么互联网去中心化完全不是一回事,互联网不是去中心化的过程,而是减弱非互联网时代原有的中心化格局,重新建立中心化的过程。</p><p>整个亚洲由于其农耕文化的渊源,其集体主义的文化更为显著,其亚洲的互联网社交比美国呈现出更为中心化的特点,新浪微博与twitter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心化的强度,新浪微博通过明星、公知、段子手建立了一套比twitter更为强大的中心化体系。而新浪微博也是当时几家微博中有着最强中心化的一家,所以做成了。</p><p>所以,做社交如果不站在中心化话语权的理解上,是一定会失败的,任何希望通过一个创意点,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不可能存在。不理解中心化,就是不理解人性,一定做不好社交。这里有人可能要反驳,微信是去中心化的,这点我放到后面再讨论。</p><p><strong>APP社交的变与不变</strong></p><p><strong>变</strong>:由于手机的便携性,今天的社交APP在社交上融入了更多其他元素,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这些再加上其他各种组合可以变化出无穷的各种社交产品。这是变。</p><p><strong>不变</strong>:今天的一切社交APP和过去的社交BBS论坛没有任何区别。在BBS诞生之初并没有运营这个工作,而随着上网的人越多,中心化的社群越来越多,所以运营这个工作也就诞生了。其本质上不过是对管理员和版主工作内容的系统化,标准化的建立与执行,其工作本质与之前没有任何变化,就是为了建立中心化话语体系,让更多用户追随。</p><p>所以我再强调一遍,当前的APP依然是BBS的还原,只不过被融入了各种元素而已。如果这个系统中没有中心化的话语体系,就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呈现,就更不会有追随与停留的用户。</p><p>所以,如果一个团队要做社交项目,没有运营能力或者运营资源那一定是必死无疑的。</p><p><strong>微信不是社交,是基础设施</strong></p><p>接着谈一下为什么微信和QQ不是社交。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看所有微信和QQ之外的其他全部社交产品,全部都是从公司层面直接通过运营介入用户中的,而微信和QQ就没有。</p><p>因为微信和QQ做的是熟人关系,不是陌生人。微信和QQ更应该是底层的水、电与空气,陌生人关系一定会在其基础上自动生长出来,各种中心化的微信群被用户自发建立起来,微社区也是用户自己建立。而朋友圈表面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朋友圈依然是中心化的,在你的小圈子中注定有几个是红人,他们发什么都注定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点赞,这一切也是用户自发形成,无需腾讯通过顶层介入。所以微信和QQ本质上一个工具,互联网是第一层,而他们只是在这之上再加了一层。</p><p>这时候又有人会质疑,QQ里面有一个“QQ部落”是一个类似贴吧的社交社区,这不就说明QQ还是社交吗?这又是没看到本质了,熟人层面,腾讯是没有介入的机会的,腾讯介入的是陌生人层面,腾讯也同样是在通过工具切入陌生人社交市场,这只是一个附加的模块,而不是其核心。</p><p>还有一个可能的质疑就是,像微信和QQ在诞生之初,用户在上面加的都是陌生人,微信还通过摇一摇发现陌生人,这不是说明QQ和微信还是社交吗?这也是一个误区,我们要看到,这其中没有公司层面运营的介入,没有建立中心化体系,这在本质上依然只是工具,只不过寻找陌生人这是其原始爆发的人性本能动力,但<strong>本质还是一个工具</strong>。</p><p>此外陌陌在爆发初期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去爆发,本质上也是一个工具,其如果成功,那么未来的路径与微信和QQ一样,就是熟人市场。但由于微信更出色,并且捷足先登,所以陌陌又只能折回陌生人市场,从工具转变为社交,通过强运营手段维护用户。比如在刚开始建群的时候唐岩就管得很严,需要通过控制分散的中心化,来控制好底用户使其更活跃,随后也开辟了陌陌吧这些能够加强运营的功能,培养更多红人。这次6.0改版,就是全面的将工具转向运营,意味着彻底放弃熟人市场,对自身最为彻底的一次清晰的重新定位。</p><p>另外像米聊、遇见、比邻、无密这样的产品和陌陌微信本质逻辑一致,属于工具,但是现在和陌陌一样,已经没有了成为底层基础设施的机会,也在反过头来做社交,都在想办法运营,而这三者中无密的运营模式最为简单,但无密无法产生红人,只能靠编辑这个唯一的中心化管理者,非常单薄,所以更接近一个看内容的新闻阅读平台。</p><p><strong>熟人层面的连接不能称为社交</strong>。互联网是为我们连接更有效率而铺出的第一层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一个工具,那么在这一层基础上,我们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关系需要被还原,所以还需要在互联网这层工具上面再做一层工具,这就是QQ和微信了,它们本质上应当称为关系还原的工具。</p><p>所以<strong>微信和QQ做的不是社交,做的是原本就存在关系的还原工具,然后让用户在上面自然的拓展社交</strong>。但是一上来就做社交的公司,就不是在做关系的还原,因为这些关系是原本不存在的,这些社交产品做的是建立新关系,也就是重建中心化,所以必然需要运营强势介入。</p><p><strong>一针捅破天理论不适用社交</strong></p><p>这两年一直很火一个理论,就是一针捅破天理论,傅盛每次出台都要为该理论摇旗呐喊,而很多互联网人都开始信奉这套理论,认为只要找到了这个极致的“点”,“0”到“1”的奇迹就会出现,就能够马上进行颠覆式创新了。</p><p>但跟着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理论,找到一个“点”来做到极致,如果要让很多人用,那么这个“点”必定是切中了所有人的需求,切中所有人需求的点一定是也只能是工具,比如清理内存,Wi-Fi连接,拍照等等这样的工具,这是没有什么中心化的东西在里面的,这是每个人都平等的,这里面是没有运营的,有运营也是在这个工具产品的论坛里面和产品自身没关系。</p><p>所以“一针捅破天”理论一定仅仅适用于工具。</p><p>我们现在对社交产品其实有一个最大的妄想,也是我之前最大的毛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工具化的“点”,只需要通过少量运营,就能够让所有用户都被自动卷入其中,所以一大堆创业团队会围绕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等这些点上轮番找新意,做出小创意的东西,弄出各种产品来。</p><p>这么弄可以,但是有两条路径。</p><p>先说第一条路径,创业团队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点”去结交陌生人,比如通过蓝牙雷达找到附近的人,通过共同在哪个位置出现找到附近的人,通过对着麦克风吹气来发现陌生人,这样的小创意来发现“人”。这本质上其实是陌陌微信已经干完的事情,是一个工具,已经早就错过了这些风口了。当然也有一些垂直领域,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点,依靠不需要运营的方式来实现用户的积累,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p><p>第二条路径,就是通过这些小的创意点,加上强大的运营来推动,那就有机会。比如nice就是一个图片加标签的形式,然后有着很强的运营,让用户看到优质的内容和小红人,而小红人们也被促进着继续发表内容,这样就可行了。但这本质上一定还是BBS,还是运营,本质不会有任何改变。</p><p><strong>说几个“一针捅破天”的社交产品</strong></p><p>唱吧:唱吧的陈华很有意思,也可能他是受“一针捅破天”理论的影响,每次演讲都说唱吧是因为把唱歌录声音这个“点”给做好了做透了,所以用户才留在上面。我承认,把声音变好听这个“点”相当重要,但有批判精神的人更应该反向思考。</p><p>难道真的就因为把这个“点”做好了就可以对抗竞争对手了吗?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依然还是运营,还是靠编辑挑选优质内容,刺激美女红人唱歌。我们反着想就很清楚,一个唱歌APP的效果再好,但是当她唱完之后只有3个人听,并且只有收到1个鲜花,而另一个唱歌APP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当她唱完之后有30个人在听,收到10朵鲜花,那么这个用户会选谁自然是不言而喻的。</p><p>所以唱吧能够超越对手的除了技术外,最重要的还是运营功夫。任何创始人都可能会对自己的成功有归因谬误,也同样是因为这种中心主义的文化,我们很容易相信一个权威所说的话而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人也被“一针捅破天”的理论带到了坑里去。</p><p>美拍:美拍做的也很不错,据官方公布日活千万。之前也有人跟我说,看吧,这个就是把用户拍视频的功能做到了极致,切中了虚荣的底层需求,然后成功的。这又是“一针捅破天”逻辑在作怪了,美拍刚诞生就已经势能十足,各种明星都是直接就入住的,而运营编辑又不断的把明星内容前置,接着又把那些活跃草根号的内容前置,不断刺激,不断激活,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用户停留与观看以及使用,甚至愿意成为红人。这和美拍切入的那个点确实有关系,但是试想如果美拍刚诞生没有这么多强势的可运营资源,单纯作为一个工具,又会有多少人用?至少现在这个日活千万级别是绝不可能的。</p><p>Nice:Nice是一个在图片上贴标签写内容,然后再发布图片的APP。很多人又说这是一个极致的点,切入的实在是太好了,Nice就是靠着这个点做起来的。当然我想说的是,试想一下,如果打开nice,上面不是编辑通过运营挑选的优质内容,而是用户随便发的大量无聊图片,还会有多少人用?恐怕都逃之夭夭了吧。</p><p>综上:还是谈的变与不变,手机的便携性,使得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能够组合出各种有创意的社交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任何社交产品离不开中心化,任何切入的创意的小点都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这些小创意是在给某个社交社区提供一些文化调性上的支撑,起不到绝对的作用,最终一切还看运营实力。</p><p><strong>那么社交到现在还有没有机会?</strong></p><p>现在说到各位最关心的问题了,到底现在社交还有没有机会?那么先说不存在的机会。不存在的机会就是想通过一个“点”,建立一个基本不需要运营的社区,那就是不存在的机会。</p><p>其次,手机的特性导致了一定还会有很多创意的结合方式,但是这些创意与能否成功不是关键,这些创意只是在给运营制造一种文化氛围,而要想把社交做成功就看如何运营。如何把这个社区自顶向下的做好,让用户一进来就能看到优质的内容,让用户一进来就能感受到这里有活跃的红人用户,让这些进来的用户愿意为你的氛围留下,甚至愿意成为你的红人用户,这才是社交的核心本质,只要能把这种自顶向下的氛围做好,一切都不是问题。</p><p>此外,每个垂直领域都会有大量的中心化用户社群,一个平台越大,在上面的红人用户就越多,看一个平台能做多大,就看其笼络红人用户的能力。所以每一个垂直领域依然都有机会,只要创始人在运营方面的资源势能充足,绝对能够做好。</p><p>就像美拍的出现间接的让腾讯放弃已经坚持很久的微视一样,腾讯之前打造的微视的逻辑是通过与一些公司合作,购买内容,然后吸引用户。而美拍的逻辑则是,第一步和腾讯一样,先通过明星产出的内容先打开用户群体,接着更重要的是,美拍非常懂得去挖掘草根用户,让更多的草根用户与美拍共舞,通过不断培养更多红人的方式来完善平台,被培养的中心化的红人越多,这个平台也就也越吸引人,这是微视所欠缺的,或者说是没有做好的。</p><p>所以说到底,社交的本质一方面还是拼资源,一方面还是拼对人性的理解,如何让更多普通用户成为红人用户,产生更多优质内容,以及让更多用户留住。另外再说一下,小米做的miui论坛确实厉害,做到了真正的参与感,其建立了一个让中心红人用户不断增多的系统,中心化的红人多了,整个系统的权威就更大,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良性循环。</p><p><strong>结语</strong></p><p>所以社交的本质还是社群,是不断的建立中心化的过程,中心化的人越多,这个社群的势能就越大,这也和传销的本质一样,但传销向恶。社交产品拼的就是一个用户氛围,任何想要靠一个“点”就想把社交做起来的想法都是妄念。通过一个“点”就能吸引海量用户的产品,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工具产品,而这类产品不具备可运营性,就不是社交,如图。</p><p><img class="lazy" src="http://img.ithome.com/images/v2/grey.gif" data-original="http://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5/5/20150511_142854_157.png" /></p><p>另外,这篇文章也从顶层解释了营销和运营的规则。如果你要在一个平台上营销自己,那么就需要去与这个平台更多比你更加中心化的红人结交,最好是与管理者结交,让自己的观点不断露脸,拉动自己的中心化,持续输出内容,比如我在发这篇文章。其次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是在平台做运营,就需要设计好的规则,拉动更多的红人出现,建立更多中心化体系。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基于高质量的内容,如图。</p><p><img class="lazy" src="http://img.ithome.com/images/v2/grey.gif" data-original="http://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5/5/20150511_142854_185.png" /></p><p>我们应该尽早跳出乱象,从文化层面看到社交本质,希望那些还在社交坑里的朋友们能尽早爬出来。</p><p><img class="lazy" src="http://img.ithome.com/images/v2/grey.gif" data-original="http://img.ithome.com/images/ithome/weixin.jpg" /></p>  <br/></P></P></P>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