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冲向超级个体 冲向超级个体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多生”到“少生”的巨大转变。
如今,哪怕已经放开三胎,生育率依旧低迷。
有人提出,既然如此,干脆全面放开,想生多少生多少,人口自然就能恢复增长。
但问题是,真的彻底放开生育,最愿意生的,究竟是谁?
答案是顶层1%和底层10%,今天先说前者。
究竟是谁在生不起?
普通人不愿意生的最大原因很简单——生不起!
我们来算一笔账,以一线城市为例,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家长大概要承担这些成本:
• 基本生活费:吃穿住行每年至少 3 万,18 年加起来 50 万起步。
• 教育支出:学费、补习班、兴趣班,一年 2-5 万,累计 50 万以上。
• 大学费用: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4 年至少 20-30 万。
• 房产支出:如果家里想为孩子准备一套房,光是首付就得 100 万起。
这样算下来,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保守估计要花 150-200 万,如果想“鸡娃”培养成精英,投入 300 万都不稀奇。
对于年收入 10-20 万的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生两个都费劲,更别提多生了。
但顶层富豪的情况完全不同。
他们给孩子的配置,往往是这样的:
• 国际顶级私立学校,幼儿园到高中,学费一年 25 万,总计 400 万。
• 各种高端补习、私教、海外游学,18 年下来,至少 1000 万。
• 世界名校,藤校或英国 G5 学府,学费加生活费四年 200 万起。
• 人脉资源,从小进入上流社交圈,未来的事业和财富继承一条龙。
算下来,培养一个顶配继承人,可能要 2000 万以上。
但关键在于,他们完全负担得起!
如果一个年收入 1000 万的家庭,每年投入 800 万养 10 个孩子,仍然绰绰有余。
如果是年收入上亿的超级富豪,生 20 个孩子都不在话下。
而且,他们不光自己生,还能通过子孙后代进一步扩大势力。
换句话说,普通家庭生一个孩子是“孤注一掷”,而富豪家庭生 10 个是“广撒网、保收益”。
顶级家族的生育策略:多生才能筛选出最强者
生育不仅仅是个体选择,更是家族壮大的长期策略。
司马懿家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一共生了 9 个儿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接班人,而是采用了“多生—多养—多筛选”的方法。
• 司马师、司马昭,两人能力超群,先后掌控曹魏政权,为晋朝奠定基础。
• 其他儿子,虽然能力一般,但各自占据要职,比如掌管军权、州府,形成庞大的家族网络。
• 最终,司马家族彻底取代曹魏,建立晋朝。
如果司马懿当年只有一个孩子,家族命运可能完全不同。
这里摘录渤海小吏的一段原文:
对于顶级的权力勋贵家庭来讲,那更要多生了,生出来就有用。
政治资源这东西,顶级层面对能力要求极高,但中上层面却是中等之才就能坐得住场面的。
司马懿生了九个儿子,大才的有俩,司马师司马昭,剩下那七个儿子不是就去混吃等死了,在他家换房本篡魏的年代那都是上阵父子兵的。
老三司马伷是禁军的屯骑校尉;
老四司马亮是监豫州诸军事;
老五司马干是抚军中郎将;
老六早死,老七司马骏是都督淮北诸军事;
老八司马肜和老九司马伦是我们两晋这季的重要配角。
甭管多操蛋的能力都能把守个要紧岗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位置占住了这就是对家族的最大贡献。
同样的逻辑,今天的顶级富豪,当然也懂这个道理。
他们不会只培养一个继承人,而是用“量产+筛选”的方式,确保最优秀的孩子能继续掌控家族资源。
这意味着,一旦全面放开生育,真正受益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顶层家族。
如果富豪疯狂生育,社会将变得怎样?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全面放开生育,可能会让社会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过去,普通人还有通过高考、创业等方式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
但如果顶层家族靠“生育优势”不断扩张,社会资源就会被牢牢掌控,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会越来越窄。
看看今天的韩国和日本,掌控经济命脉的并不是政府,而是几个超级财阀家族。
一旦形成这种局面,阶层固化将变得无解。
普通人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跨越这个鸿沟。
到那时,社会将进入一个“拼爹”的时代,出生决定一切。
结语:降低生育成本,才是关键
国家至今没有彻底放开生育,并不是没想过,而是承担不起后果。
• 全面放开,不会让普通人多生,反而是顶层家族疯狂扩张,进一步加剧社会固化。
• 真正要解决生育率问题,关键不在于放开政策,而是降低生育成本,让普通人也敢生、愿意生。
教育、医疗、住房,这些配套措施如果不改善,单纯的政策松绑,根本无法改变局面。
想要让更多人愿意生,必须让生育变得更容易、更有保障。
所以,那些喊着“彻底放开生育”的人,真的想清楚后果了吗?
如果觉得有收获,欢迎关注,带你看清更多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