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Japan's female net friend for to show their pictures, highlight the whole on the other side
太平洋岛国汤加企图借债不还!!!
世界各国对嫖娼的处罚
美女写书法,请先把衣服穿好!
鹤岗爆火的原因没人敢说吗?
Brazilian model bobo lactation ono calf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中国功夫VS泰拳百年悲惨交战史 几无胜迹
美军为何执迷于侵犯日本女性?
亚马逊的这场大火,烧到了中国头上。。。。。。
“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发明者是谁?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天安门景物系列(一)
Take you to walk into the most true north Korea rural4
黑社会大哥相亲
Fuck you! basketball dream!
Athena chu perspective cheongsam shine with New York
程序员的悲哀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8
要拆迁了,赶紧结婚,双喜临门
在加油站厕所门口看到的告示
赵惟依写真2
dongta23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24/6/26 16:24:08 Edit(编辑)
中国刚开启“通缩繁荣”时代

中国刚开启“通缩繁荣”时代

原创 古尧 FT中文网


“通缩繁荣”根源是全球化和创新,西方全球化进程改变结束近半个世纪“通缩繁荣”进程;中国则仍棋处中局,结构性繁荣仍将超越周期繁荣。

文丨独立经济学人 古尧

我嗅到了“通缩繁荣”的芬芳。

“通缩繁荣”是长期视角下对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描述,意指利率持续下行下经济延续较长时期的持续繁荣;由于经济长期繁荣带来的增长动力持续积累,通货紧缩环境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可达到相当的高度,即存在很高的周期高点。

1. 何谓“通缩繁荣”

作为超越周期的经济学解释,由于实践中短期商业价值不显著及历史数据的不完整,“通缩繁荣”显然不是当代经济学“显学”,该说法通常分布于西方经济学的各类经典著作中。综合各类“通缩繁荣”解释,该学说实际上属于货币经济学范畴,是货币流通学说在全球化和创新浪潮时代的一个经济学推论:全球化和创新双演绎时期,竞争和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使得产品价格难以提高,货币和通胀之间的联系弱化,在不引起通胀情况下央行有持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的倾向,导致的必然结果是货币流通规模(MV)的快速提升,从而商品和服务量(Q)的快速增长,即较高的实际经济增长;显然,“通缩繁荣”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持续资产通胀,即资产泡沫的长期化。

按“通缩繁荣”学说的解释,“通缩繁荣”是一个好时代:物价平稳、经济繁荣。但是由于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带来的资产泡沫长期化,生活可能并不轻松;“通缩繁荣”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发展和创新浪潮的双快成长。西方经济历史上的三个时期——1700-1720、1800-1913、1970-2010,通常被认为是“通缩繁荣”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差异巨大的持续时长看,显然“通缩繁荣”不是一种经济周期;第一个“通缩繁荣”显然是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全面扩张初起之时,欧洲在工业革命初期的短暂和平发展窗口期;第二个“通缩繁荣”正是西方殖民扩张全盛时期;第三个“通缩繁荣”则是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期,其中“重头戏”显然是中国的融入世界。这三个时期,西方世界的利率运行整体上都呈现了持续下行趋势,中间尽管受经济周期影响有波动;经济的巨大进步和资产价格水准的显著提升,更是显见的。

2. 西方“通缩繁荣”时代近尾声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经济“脱钩”论在西方世界兴起。西方经济至今未完全走出2008危机的影响,西方世界在对2008金融危机的反思中,认为全球化的利益分布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西方世界仅是资本受益,广大劳工则要承受工作机会流失和收益下降的代价;“逆全球化”在西方某些国家不仅是思潮,更是一种政治实践。近年来“供应链稳定”、“友岸外包”等新名词和新政策实践的屡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西方世界对危机前全球化快速发展态势的“踩刹车”行为。除非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发展能够消除全球化放缓的影响,否则西方世界在全球化放缓后必然带来通胀水平的持续提升。

以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的美国中心主义兴起为标志,2010年后西方世界全球化进程发生了实质性改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部分经济体进入了“负利率”状态,市场普遍认为西方世界将进入持续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但全球化进程的改变,快速消除了西方经济体普遍的“零利率”状态,这意味着西方世界的“通缩繁荣”时代被人为改变。尽管有着AI技术、机器人技术的伟大科技革命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带来的创新浪潮还能延续,但欠缺了全球化,“通缩繁荣”终将终结,何况信息技术带来的科技创新浪潮是带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按照熊彼特的“五新”创新理论(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新组织),当前的AI技术发展,在可预见将来,只会带来“新方法”方面的创新;这与“新经济”时代初起时信息技术带来“五新”全面创新浪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 中国的“通缩繁荣”时代刚开启

“通缩繁荣”的核心是利率水平的下降,衡量市场利率水准的最为公认的核心基准是公债收益率,当前市场较为一致认可的是10年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水平。从西方世界看,主要经济体公债收益率水平在第三个“通缩繁荣”期都经历了持续的下行。从中国对应的公债收益率变化看,直到2020年之前,长期视角的中国公债收益率水平一直运行平稳,10年国债收益率水平长期以来持续运行在(3.0,4.0)之间,除了受周期波动影响的个别时期外。从中外主要经济体利率变化的趋势看,基于国际经济运行环境变化,疫情只是加速了中外间利率变动的分化:2020年后,西方经济利率上行,中国利率则延续了下降态势。

尽管西方世界某些经济体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采取了阻碍措施,但中国对外开放发展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变,如努力将BRI倡议落实到实处,甚至对西方世界单边开放等。全球化和创新延续双进步的结果,是国内经济运行将继续演绎“宏观稳、微观差”的经济组合表现——更多的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感受到日益紧张的经济竞争压力、经营境况分化,同时宏观经济运行却稳定。由于微观经营主体竞争压力上升,物价自然也难上涨,通胀稳定甚至持续低迷,从而导致货币宽松环境的持续,随时间延长利率的传统平衡运行区间将被打破,市场将逐渐认识到利率水平的持续下行趋势,最终将带来各类资产价格估值基准的抬升。一言蔽之,经济将难中趋增,资产上涨步伐仍将坚定。

“通缩繁荣”时代,结构性繁荣将取代周期繁荣。对资本市场上的金融投资人来说,需要对以通胀为核心的周期思维作出根本性改变,只有树立以“利率”为核心的结构性思维,才是适应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新投资视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