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Jingdong release 618 final battle report: Apple, millet, Huawei is the Overlord
奥巴马吐槽白宫WiFi太烂:女儿无法上网被“逼疯” - 奥巴马,WiFi,白宫
Singing always remember words? See how programmers in mind of the Hey,Jude,
中国联通4G商用时间锁定3月18日 - 中国联通,4G
接入免费WiFi手机被锁,短信要价400元解锁 - 免费WiFi,伪基站
山东首个电动车自家用充电桩落户青岛 - 特斯拉汽车,特斯拉电动车,充电桩
亚马逊在欧洲又摊上事了 - 亚马逊,垄断
大脑为何如此耗费能量?真相只有一个 - 大脑
夫妻忙抢红包,将3岁女儿和奶奶忘记锁车上 - 红包,抢红包
揭秘首批网警队伍:私信警示违法,痛并快乐着 - 网警,网警巡查执法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Players in the eyes of a perfect love1
清纯性感的美眉1
Fury xp desktop theme
男人,就要活出棱角
王献之《廿九日帖》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5
Fierce! China's special forces training the devil2
Beautiful Japanese beauty(漂亮的日本美女)2
9.3阅兵全景图8-航空梯队
关于海盗的研究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linux安装大全
Unix video tutorial10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3
Unix video tutorial2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4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3
传奇私服架设教程-chm
传奇私服架设教程
C#高级编程(第4版)
Boxer vs Yellow2
aaa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7/9/1 20:21:57 Edit(编辑)
00后已经看不懂“斑竹”和“大虾”了,你还上论坛吗? - 版主,论坛

00后已经看不懂“斑竹”和“大虾”了,你还上论坛吗? - 版主,论坛

00后已经看不懂“斑竹”和“大虾”了,你还上论坛吗? - 版主,论坛 - IT资讯

“斑竹”、“菜鸟”、“大虾”、“灌水”、“扫楼”……现在还认得这些词语,不知道是该为自己是资深网民而沾沾自喜还是要感叹一番“老了老了”,毕竟BBS似乎已经是上古时代的东西了。

如果说在更新换代飞快的互联网,还有什么产品能称之为长寿的话,大概就只有论坛/BBS和电子邮箱了。这两个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存在的产物,堪称“互联网活化石”般的存在。不过,比起在日常通讯工具中还占有一席之地的电子邮件,BBS的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你可还记得那个板砖与鲜花齐飞年代吗?

BBS和论坛的前世今生虽然1978年2月16日被公认为是BBS的诞生日,但类似的产品形态最早可以追溯至1973年的Community Memory(社区记忆)。它其实是一套买卖信息发布系统,允许用户为信息进行关键词标记,以方便搜索。不过,渐渐地社区的画风开始跑偏,因为人们不再局限于发布交易,还在上面写起了小说、诗歌等浪漫信息。

(运行Community Memory的终端,图片来自:Wikipedia)

然而,在那个微型计算机还没有问世,大型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价格昂贵且速度缓慢的时代,Community Memory最终难以为继,不得不关停。

时间来到了1978年,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条件更加成熟。芝加哥两位计算机专家Ward Christiansen和Randy Seuss共同开发了一套通信系统,并于2月16日正式上线,他们将其命名为“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BBS,计算机化电子公告版)”。

(Ward Christensen,图片来自:Wikipedia)

CBBS的操作相当复杂——由于因特网规模很小且没有对大部分用户开放,使用者需要通过电话输入站台号码才得得以进入;而且受硬件所限,它一次只能接待一台调制解调器的访问,用户只能轮流进入系统。

即便如此,作为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拨号BBS,以及第一个非军事用途的网络社区,CBBS还是受到了大量用户的欢迎,有资料显示,在它“寿终正寝”之前,一共接待了253,301名拨号者。

(图片来自:infostory)

尽管CBBS在90年代停摆,但彼时正值因特网大规模普及,由CBBS衍生出的各种BBS站点开始发展壮大。为了节约成本而采用Telnet协议的纯文字式BBS,应该是我们大部分人接触到的最初的BBS形态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水木清华BBS”,1995年推出时仅支持Telnet连接,虽然后续开发了web版本,但至今仍保留了Telnet功能,其他高校大多也是类似的情况。

2000年左右是高校BBS的黄金期。在没有微博、贴吧、朋友圈、人人网的时代,BBS扮演着新闻门户、通讯工具、文学网站等多重角色,一腔热血的青年学子们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几乎每个BBS都有的“十大热帖”版块大概相当于今天微博上的热搜了。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一塌糊涂、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武汉大学的珞珈山水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如今微博、直播平台成了普通人晋升网红的重要平台,但追根溯源,BBS才是网红的发源地。曾经轰动一时的芙蓉姐姐,2004年正是凭借在水木清华、北大未名等BBS贴出的一批“S造型”个人照片而走红,那时候还没有“网红”一词,更常见的说法是“网络草根红人”。

不仅是网红,文学青年也在BBS上找到了存在感。1998年痞子蔡在台南成功大学BBS上发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炮而红,拉开了网络文学兴起的大幕。

而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又由BBS衍生出了功能更为丰富的论坛。

相比于高校BBS,论坛的用户和内容更加多元,红极一时的猫扑和天涯是当中的两大代表,一度还有“外事问天涯,内事找猫扑”这样的说法。天涯诞生过轰动一时的“周易大战”,猫扑则通过“虐猫事件”、“铜须门”让人们见识到了人肉搜索的威力,天仙MM、奶茶妹妹,网络红人层出不穷,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旗下的论坛也是卧虎藏龙之地。于是,蹲守各大论坛成了媒体寻找新闻热点的新方式。

那时候的论坛,风光一时无两。

由盛转衰如果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统计,BBS/论坛走向衰落是从2009年开始的,那一年是这类服务使用率首次出现下滑,为30.4 %。但事实上,早在这之前,各种BBS和论坛就已经显露出了颓势。

(由每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整理得出)

博客的出现,是对论坛的第一波冲击。虽然各大论坛也顺势开通了博客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但还是抵不住新浪和搜狐等平台的名人效应,流量和用户开始流失。而不久之后出现的微博,其杀伤力对论坛而言更是致命。比起还要起标题、受管理员限制的论坛,微博的门槛和环境无疑要宽松许多,在BBS和博客当道时只能当吃瓜群众的用户,也终于有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外部的冲击是一方面,论坛本身的不思进取则是其衰退的另一重原因。在处处讲究用户体验的今天,不少BBS和论坛都还停留在上世纪的页面设计,交互反人类、广告满天飞,在这样的环境下莫说是发帖、回帖了,恐怕看一眼都嫌累。

(2010年的天涯论坛,图片来自:Internet Archive)

(2017年的天涯论坛)

而作为PC时代的产物,论坛在移动互联网转型上的反应也颇为迟缓,但也与其本身承载的“重内容”有关。过去我们叫“泡论坛”,因为无论是撰写帖子还是看帖、回帖,都可以花上数小时,但移动端却很难满足这样的操作,论坛也就显得与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格格不入了。

论表达,不如博客自由;论传播,不如微博高效;论通讯,不如QQ、微信方便,论坛剩下的,就只有深度和情怀了,但愿意为这份深度和情怀买单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图片来自:搜狐)

论坛/BBS大事记:

1978年,CBBS问世

1995年,水木清华BBS上线

1997年,猫扑上线

1998年,西祠胡同上线

1999年,天涯社区上线

2002年,艺龙收购西祠胡同

2005年,教育部要求高校BBS实施实名制,部分学校关闭校外IP访问

2008年,天涯赴美上市计划搁浅

2012年,千橡互动收购猫扑,猫扑办公室撤离北京,远赴广西南宁,同时启动了裁员计划;

2015年,西祠胡同被转售给江苏紫金汇文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2015年,天涯挂牌新三板

2016年,网易论坛关闭

2017年,搜狐论坛关闭

当初的竞争对手一个接一个倒下,大型BBS社区中,也就只有天涯还撑到了现在,但如今天涯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就只有八卦内容了。

现如今,什么人还在上论坛?论坛的式微,尤其是网易和搜狐两大门户的社区接连停止服务,让很多人不禁感叹:“论坛怕是要死了。”

但这可能又过于悲观了。

综合类的论坛不行了,但事实上,垂直类的论坛还在低调地活跃着。最典型的莫过于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了,这两者可以看作是升级版的论坛,产品形态上也多有相似之处,都是以主题社区的形式吸引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并允许用户自行创建新的主题社区。当然,两者的基调差别还是挺大的。

豆瓣小组虽然形态上与百度贴吧类似,但不同于多以名词为主题的贴吧,豆瓣小组的主题画风清奇,类似于“打垮小三”、“我们单身–找靠谱的另一半!!”这样的“长尾关键词小组”可以说是豆瓣社区的一大特色了。

不过,尽管豆瓣至今未能找到太好的变现途径,但却挡不住小组中各类广告帖的入侵。在广告的侵蚀下,用户纷纷逃离,诸如“咆哮组”、“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小组”等一众人气旺盛的小组最终也走向没落。目前豆瓣小组中,除了“八卦来了”这一流量担当外,人气较旺的还有租房、旅游这类偏向工具型的小组,其他的小组由于内容小众,基本属于圈地自萌的状态。

至于由Discuz!、phpwind等架设的传统论坛,能够长期保持活力的,也多为垂直类论坛,常见的有二次元,如“技术宅”(gn00)、A岛;体育类的最著名的莫过于虎扑;网络文学类,如晋江;纯资源分享类,如书香、Kindle人;再有就是某种不可描述的主题了,这类论坛一直都活得挺滋润。

“可以吹牛啊,”Bastian是国内某知名论坛运营人员,在被问及为什么还会有人上论坛时,他是这样回答我的,“有什么想法,总是想找人交流的嘛。”

确实,我们总是说微信聊天有多么方便,微博分享有多么简单,但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更流行的直播,本质上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可交流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人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想要得到回应,还想知道别人的看法,这个时候论坛就体现出它的价值了。

像如今的知乎,为什么会有大批用户愿意义务在上面写出高质量的答案?在与世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之余,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不然怎么会有那么高票答案里会有“没想到一觉醒来点赞过百/千了”的欣喜之言呢?而知乎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更贴近现代互联网潮流的论坛形式了。

另一方面,论坛的匿名性质,也在无形中给人以安全感,在朋友圈、微博到处是亲朋好友、上司同事,发个状态都要斟酌半天甚至小心翼翼地设置“分组可见”的情况下,以陌生人为主的论坛反倒成了一个可以肆无忌惮吐露真言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天涯里以吐槽同事、吐槽男女友、吐槽父母为主题的帖子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了吧?

所以,只要我们还有与人交流的需求,论坛、BBS大概就不会消失。

“反正,这年头逛论坛的,已经不算太年轻了。”某ACG论坛骨灰级用户总结道,“留存下来的应该是那些PC时代习惯上论坛的人。”

话虽如此,一些较有规模的论坛还是不得不追赶一波潮流,推出了app版本。然而,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论坛的内容偏“重“,其引以为傲的高质量帖子和回复,都是建立在用户付出大量时间的基础上。而把论坛搬到移动端的后,大家在手机上懒得打字,回帖都只是寥寥数字,更遑论在小小的屏幕上码出二货长文了。结果就是论坛的内容越来越水,能够贡献高质量内容的资深用户免不了因失望而离开,这也是不少论坛眼下面临的尴尬。

那些离去的老用户又去哪儿了呢?Bastian给出了他的看法:

年纪大了,要带孩子了,要陪老婆了,要操心买房子了。

扎心了。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