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复星海航近期密集表态 在传递什么信号|复星|万达|海外投资_新闻资讯
来源:侠客岛
不学诗,无以言。
高温烧烤模式下,总有人喜欢吟诵“七月流火”这几个字。殊不知,老祖宗说的是火星自西而下,天气转凉。一个朋友说,这件事情表明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事物跟真相之间可能隔着一条银河。
风口浪尖之上的海外并购恰是如此。
自2016年底以来,监管层踩下急刹车,整顿非理性海外并购的力度之大,意志之坚决前所未有。现在看来,监管的成效已经显现。
7月31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来自商务部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同比下滑超过82%,只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
表态
7月29日,等不及飞机落地,复星郭广昌就从巴黎回上海航班上表态称,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最近对海外投资、中国金融乱相的梳理和规范,非常必要和及时。
这是他半个月来第二次通过内部信对外发声,且两次均在海外出差途中。半个月前,一则关于他失联的消息四处传播。后来,证监会查处了传播谣言的机构,郭广昌在飞机上发出了《谣言止于智者》的感慨。
无独有偶。7月21日,甩卖了近700亿元资产后,万达掌门人王健林主动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而在之前,王健林曾对外宣称“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
以前,安邦集团董事长吴小晖还公开表示过,安邦海外投资的钱都是自己从国际市场上找来的,没有花一分钱的国家外汇。但没多久,吴小晖已经因“个人原因暂不能履职”了。
海航集团虽未直接表态,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关注到,海航官网首页上挂着的一篇文章是《不忘初心跟党走》,还有一篇《让党旗在非公企业高高飘扬》,透露些许别样意味。
这些资产动辄以万亿计算的超级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密集表态?
监管
看清真相往往需要多个角度。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已经联合定调,高度关注海外非理性投资倾向,防范风险。
今年,从央行行长周小川、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原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等均反复强调了类似的说法。
刚结束不久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严控风险点。在此次会议前后,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又再次重申对非理性海外并购的态度:要防范对外投资风险,遏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五大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密集的严厉发声之后,是全面从紧的实际举措。上述领域海外并购几乎全线叫停。这些被叫停的海外并购有很明显的特征:既不能带来什么紧缺资源和新兴技术,也不能扩大国内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相反,这些高度依赖国内银行“内保外贷”的高杠杆并购不仅给国内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且很可能存在假借并购之名行资产转移之实。
所以,在监管部门要求下,各大银行摸底排查海外并购高杆杠风险,万达、复星、安邦与海航皆首当其冲。上周五,国家外汇管理局罕见点名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九家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批评其在处理外汇交易时存在违规行为,总金额约达3.6亿美元。
若果真如王健林之前所言,海外投资的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那他人自然不容置喙。然而,稍微翻看一下各大并购案的资金结构,就可知道国内银行资金是其主要来源。国内举债,海外并购,过高的杠杆是监管层与各相关方对海外并购民企的共同担忧。
重重压力之下,降低杠杆率也就成为万达、海航们共同的行动。
看起来,万达最为急切。7月里,万达一把卖掉了近700亿元的国内资产。王健林说,回收的现金将偿还银行贷款。他还表示,这次交易就是响应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去杠杆、降负债不仅是国家政策,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复星也在“卖卖卖”,今年已经回笼300亿元资金。郭广昌称,这几年复星在保持企业以适当速度发展的同时不断降低负债率,增强财务实力。“截止去年年底,我们的资本负债率是50.7%,这很健康。”
海航集团也异口同声地强调,在快速并购之时,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却实现“七连降”,从7年前的82%降至59.5%。尽管资产负债率并不高,关于银行抽贷的消息仍不时传出。7月20日,海航否认了关于国外多个大银行对其停贷的说法。
多个主管部门给出的共同建议均是:有关企业要审慎决策。
理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海外并购被全面叫停。相反,被精准打击的只是特定领域的非理性投资。有些人质疑中国资本“走出去”战略转向,甚至牵扯到国家借机打击民企,就把正常的监管联想太过了。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7月31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我们都是鼓励的。”
因为“走出去”是大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对外并购不仅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放宽了对外投资的限制,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越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净对外直接投资元年。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感受最是敏锐。
作为中国中车的核心一级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2008年以来先后收购5家海外企业,2016年318亿元的营收中,海外收入占比近四分之一。
谈及这些年海外并购环境的变化,中车株洲所总经理李东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并购英国SMD为例,“从2月份签订意向协议,然后向国家部委上报材料,4月初就实现交割,间隔不过2个月,速度非常快。”
英国SMD是全球领先的深海机器人制造企业,这次收购让中国进入深海装备领域的时间大幅缩短。
今年以来,各部委在关注非理性海外并购的同时也始终强调,继续支持真实、合规的海外投资,支持有利于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跨境并购。
那么,为何要叫停房地产、影视等五个领域的海外并购?除了这些领域高杠杆、高溢价收购,以及担心资产转移与外汇流失等风险,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曾一语道破,他说,“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也就是说,走出去的企业还要引进来,对国内实体经济有益的并购才是国家支持的方向。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对瑞士农业化学和种子公司先正达的收购案堪称其中的典型。
先正达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农药和种子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与8%。今年6月底,中国化工集团宣布该并购案完成,为此项收购实际花费高达490亿美元,巨额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然而,经此一役,不仅中国化工集团大步转型,而且一举构筑了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曾提出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并购时应当遵循的“三个标准”:要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技术创新,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做到“走出去,引进来”。
这三个标准,适合于“走出去”的国企,同样适合于万达、复星、海航等“走出去”的民企们。郭广昌说,整合全球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发展。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责任编辑:刘光博
文章关键词: 复星 万达 海外投资 海外并购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新浪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