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CCTV: your overall information may be in the hands of crooks,
Crazy Web cast: 2020 or will move billions of funds
微信“标题党”、“图片党”该收手了 - 标题党,图片党,微信
戴尔否认收购EMC受阻:明年6月完成 - 戴尔,EMC
By super typhoon in the Philippines, Nokia to refuse lending,
The latest micro-open class: top ten issues such as how to obtain the original label,
专家一鸣惊人:汽车尾气检测全是假的 - 汽车,汽车尾气,机动车
神奇工场新CEO:我们要“去联想化” - 神奇工场,ZUK,联想
环球时报:“冯小刚春晚”已成功一半,-,央视马年春晚,冯小刚春晚,
神烦!微信朋友圈最招人厌恶十大狂魔 - 微信,朋友圈,自拍狂魔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Ashlynn Brooke photograph of a group3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9
Go to the national museum2
南昌铁路局攸县车站125户铁路职工微利房终成骗局
BingBingFan apple dew point photo gallery1
Azusa Yamamoto1
Chinese paper-cut grilles art appreciation3
China telecom 114 spokesman MeiYanXu1
擦地板的大叔太好了
陪睡门马睿菈自曝写真 称首拍大尺度照片3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9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8
《小姨子》英文版5
Sora aoi - one of more PK
Call Of Duty2
艳兽都市
金山office2007
虚拟机5.5.3版
卡丁车单机版
《小姨子》英文版19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12/25 9:27:08 Edit(编辑)
十年时间,离开的谷歌给中国互联网界留下了这些人 - 谷歌中国,谷歌

十年时间,离开的谷歌给中国互联网界留下了这些人 - 谷歌中国,谷歌

十年时间,离开的谷歌给中国互联网界留下了这些人 - 谷歌中国,谷歌 - IT资讯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谷歌做过什么恶?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是“退出中国”。

从来没有一家公司,缺席多年,依然被如此怀念。缺席越久,越是让中国网民栏干拍遍。

2006年1月Google.cn上线。为此,几十名员工在位于北京新华保险大厦的谷歌中国临时办公室里忙活了几个月。他们睡地板、睡帐篷,也见惯了凌晨四点的北京……一支来自山景城的神秘工作小组空降北京,前来帮助中国分部打稳地基、传承谷歌文化。同一时间,上海、广州两地的办公室也热火朝天,俨然创业公司。

彼时的谷歌中国有希望,也有梦想。它瞅准了这个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市场,希望让数亿中国人能用上它的产品。

它带来了最高的商业文明理念:在惟利是图的商业世界里,人们景仰它对“不作恶”的推崇;它也带来了最富科技感的办公室。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回忆,在白领们还用邮件而非MSN传播段子的时候,谷歌的健身房、食堂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2010年,谷歌决定在华中止部分服务(俗称“谷歌退华”)。许多人自发地在谷歌大楼门口献花、点蜡烛、签名留念,和它告别。这之后的6年里,谷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服务中国个人用户的机会,它把重心转移到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但是它却从未离开过,也从未忘记每一位帮它在中国市场开辟疆土的人。今年 8 月,谷歌北京办公室挪了窝,开启它在中国的下一个十年。新家里,“Google中国”和“谷歌”的标识已经不见踪影,然而每一位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名字都被刻在了公司的墙上。

作为一家VC,峰瑞资本永远对开拓者感到好奇。他们的创新、热情、永不妥协,是吸引我们在这个行业深耕的理由。他们努力得来的经验和智识,值得被创业社群反复咀嚼、分享。

因此,我们采访了50位在谷歌中国工作过的人,和他们一起来回顾谷歌中国全盛时期的样子,以及一群人风华正茂时刻的模样。

这些离开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xGoogler。他们都像是一面镜子,既映照着谷歌当年的样子,又把曾经在谷歌吸纳的光芒投射到后来的人生。

2000年

01|周哲

工号:103

在职期间:2000-2007年谷歌美国,2007-2008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搜索广告系统第一位工程师

现职位:技德科技联合创始人& CEO

▲当时还在谷歌总部,周哲去超市买酒,准备在同事生日聚会上给大家调酒喝。

我写下谷歌第一行Java代码,成为谷歌搜索广告系统第一位工程师,并持有谷歌的原始股权。可以这么说,我见证了谷歌从创业到上市再到市值千亿美元公司的过程,我人生绝大部分的收获来自谷歌。它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别怕失败,有错误就改进迭代,同时心怀格局。

2000年的时候,雅虎是最牛气的互联网公司,谷歌的商业模式是给雅虎这类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和服务。有家公司还真靠做这个上市了,不过后来门户们自己做搜索技术之后,这家公司就挂了。如果当年谷歌只盯着卖搜索服务,没有转向去卖广告,它可能没有今天。

2003年

02|郄小虎

在职期间:2003-2008年谷歌美国,2008-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全球高级工程总监,谷歌上海研发总经理

现职位:小红书CTO

▲郄小虎与谷歌明星工程师Jeff Dean在办公室做Panel。

2006年,我开始频繁回国。当看到国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很想在这个市场里做些事。开复加入谷歌后,公司上下都非常激动,对中国业务的期望值很高。那几年来自政府的正面信号也很多,让我们感到无限可能。因此,十几名原先在谷歌美国工作的华人同事选择回国,我是其中之一。当时谷歌中国对北京办公室的定位是搜索,上海办公室则是广告。我就落脚在了上海。

谷歌是一家技术产品驱动的公司。从两位创始人到下面的团队,不会为迎合销售或运营团队的需要而修改产品。作为工程师,我们对算法的改动都要服从更长远的计划——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体系,不会做一些小的、“聪明的”改动去提高短期广告收入。

03|陆韵晟

工号:≈1500

在职期间:2003-2007年谷歌美国,2007-2010年谷歌北京,2010-2014年谷歌香港

曾任职:谷歌亚太地区地图部门

现职位:技德科技联合创始人

▲2009年,陆韵晟在谷歌地图香港发布会上发言。

谷歌工作很有满足感,因为我知道自己做的产品,哪怕是一个小改动或一个新功能,一上线就有上千万人在用。我个人的技术提升也很快。很多半年、一年后要发布的产品,我能早早接触到,因此可以永远探索、接触到全世界最新的、最前端的技术。

虽然谷歌中国没有达到我们这批人起初从美国回来时,所期待的那种市场份额上的成功,但是它带出了一批人,他们把谷歌的技术和文化理念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发扬光大,从这个角度看,谷歌中国还满成功的。

2004年

04|沈思

在职期间:2004-2007 年谷歌美国,2007-2008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第一个移动广告产品经理

现职位:木瓜移动创始人& CEO

▲沈思(中)在谷歌的万圣节派对上。

加入谷歌之前,我刚从斯坦福硕士毕业,一门心思想创业。有前辈跟我说,如果你想创业,最好先去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经理,等你了解做产品的流程和每一个环节,就能够做一个CEO。于是,我申请了Google,成为第三批“联席产品经理”(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program,简称APM)成员之一,这是玛丽莎·梅耶尔在谷歌创立的项目,旨在帮谷歌培养更多适应谷歌企业文化的管理人才。后来我成为谷歌第一个移动广告产品经理。

谷歌就像一所大学,我学到了很多,这包括对产品、项目的设计、流程、推广、管理,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我看世界、想事情的方式。比如,在谷歌的经历让我想清楚一件事情,我为什么创业,创业我追求什么。至少我在谷歌工作的那个年代,身边的人所谈的事情、所想的事情都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会对世界施加什么影响,也就是围绕如何改变世界这样一个核心。这就是创业的意义。

2005年

05|高恒

在职期间:2005-2011年谷歌美国,2011-2014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搜索、广告系统工程师

现职位:技德科技联合创始人

▲2007年8月18号,高恒在谷歌总部Charlies餐厅外的留影。

我之所以加入谷歌,是因为我之前参与创办的公司被谷歌收购了。在来到山景城的第一天,我就又有了创业的念头。但谷歌对员工太好,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真的很难离开。

2014年,原来谷歌的同事周哲、陆韵晟拉我入伙,于是我加入他们创办的技德科技。我们想基于安卓系统这个生态圈,开发新的操作系统和软硬件产品。虽然我们都离开了谷歌,仍然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现在我的工作重心放在拓展技德科技在海外的市场和合作,谷歌的全球视野影响了我们,创立之初我们就没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国内公司,而是一家全球的公司。

06|张矩

工号:≈ 4000

在职期间:2005-2010年,其中2006-2007年在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System Operations负责人

现职位:峰瑞资本董事

▲张矩与Google笔记本,摄于峰瑞资本办公室。

我在谷歌工作了将近五年,它应该算是我最美好的一段工作经历。在其他公司,我所能获得的成长主要是职业技能上的提升。谷歌给我的冲击在于,它能把人生观和文化融合并且落实到具体的商业运营当中,这蛮了不起的。谷歌的经历让我能够亲身体会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也可以做得很成功。

我清楚地记得,我加入Google没多久,老板就说有些人身上的光环是自己有本事,有些人身上的光环完全是公司的,一定要分清楚。

07|安兴华

工号:≈10000

在职期间:2005-2006年谷歌美国,2006-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地图技术总监

现职位:安的鸡尾酒创始人

▲安兴华(左三)在谷歌中国2007年年会中的合影。

谷歌地图刚进入中国时,市场份额仅占 4%。2009年谷歌地图的市场占有率飙升到 48%,超越百度地图,成为中国地图产品的 NO.1。我们在南方暴雪期间发布的交通路线图,在汶川地震时发布震区灾情图,让谷歌地图产品在中国市场打开了知名度。

当我成了创业者时,回过头来才意识到,谷歌的工程师、产品经理太幸福了。在谷歌做什么新产品都坐拥几十个亿的流量,冷启动不用愁。然而创业公司最头疼的就是冷启动,从0到1,这是谷歌出去的创业者需要有心理准备。

08|王敏

工号:15166

在职期间:2005-2012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销售团队客服部门

现职位:珠宝品类跨境电商万善众力CEO

▲王敏的谷歌工卡。

我经历了谷歌中国完整的生命周期,从它是个小婴儿到看着它快速成长,接着被当头一闷棍,不再伸展拳脚。我怀念我的伙伴,怀念一起拼搏开拓的那些时日子。那时的团队真的很强,我们一起工作真的很爽。

09|廖溪

工号:14162

在职期间:2005-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在线广告部销售运营

现职位:酷乐家副总裁

▲2005年谷歌中国北京团队第一次聚餐,廖溪和李开复挨着坐并合影。

还记得2005年的时候谷歌的中文分词技术做得不太好,甚至会闹出搜索“周润发”出现洗发水广告的笑话,因为中文的分词会把“润发”组合到一起,工程师们需要驯化机器,告诉它周润发是一个人。2007年前后,谷歌的搜索技术逐渐完善,广告销售部门的团队也壮大起来,发展到70-80号人。

2009年6月,我在谷歌工作了快四年,感觉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兴趣。许多项目的推进都很慢,任何一个改进优化都要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审核、排期,我有点厌倦了每天都埋在文山书海里,Email来Email去,有时不能快速对大陆市场做出反应。

比如,我们中国人习惯在网页上勾选北京市朝阳区,再选工商银行,再从一个列表里挑选想找的分行,总部觉得你们应该记住银行的分行名字然后去搜索。我们会需要花很多时间和总部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搜索而喜欢点开菜单栏选一个。

10|王婷婷

工号:17682

在职期间:2005-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大中华区渠道市场经理

现职位:远近集团董事、领远信息执行董事

▲王婷婷,摄于2013年谷歌总部43号楼。

刚加入那会儿,我们这帮学生像进了天堂,吃着哈根达斯、打着游戏,每天也很拼命地工作,看着广告销售部门的业绩蹭蹭往上涨。谷歌决定把服务器撤出大陆之后,我们在大陆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零点。很多人以为2010年之后谷歌在中国就没有什么营收了,其实不是这样。

谷歌退出大陆后,我们开发了“谷歌出口易”这个产品帮助大陆企业做海外推广,成为谷歌中国的关键产品。可以说谷歌招了一群聪明人,他们把一个死局下成了一个活局。去年,这个项目获得了“VP Award”,我们团队被大家叫做“勇敢的企鹅”。谷歌总部觉得我们在做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生意且做得很好,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

11|张 岩

在职期间:2005-2006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大客户部华南区总经理

现职位:骑鹅旅行创始人

▲张岩在谷歌总部轮岗学习时的留影。

2005年我加入的时候,谷歌中国在广州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我们租了一个拎包即走的办公室,陆续找了两三个人,把团队建起来。因为人少,我们不可能去建一个Google式的办公室、餐厅。但起码我们也有一定的预算购买零食、娱乐,尽量去延续当时的企业文化。福利还是会尽量匹配,向总部靠拢。

对于销售而言,早期工作比较难的地方在于解释谷歌是做什么的。对于一家刚进入中国的外企来说,谷歌并不像现在这么家喻户晓。它的商业模型是什么?它是一家IT公司还是一家广告/媒体公司?这些我们都需要和广告主、渠道代理商沟通。相较于我上一份在思科的工作,谷歌无疑让我看到、学到了更多东西,开始知道互联网有这么多新的模型和商业化的idea。

12|王咏刚

工号:18628

在职期间:2006-2016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主任工程师

现职位:创新工场AI研究院副院长

▲摄于2006年的老照片。一群和王咏刚(前排右一)同一天入职或稍早入职的工程师,围坐在Alan Eustace周围。

谷歌,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有道理的、被允许的,没有人会被视作另类,diversity is in the blood。我见到近乎失明的人,眼睛贴着屏幕敲代码。也见到一位高管向所有人发邮件,宣布自己改变性别,从收到邮件那天之后,我们称呼他为“她”。

虽然我好像一直在跨界,但也是在谷歌经历这么十年之后,我才会比较坚定地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追求定义为: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纯粹为了开心而工作。这么大个宇宙,这么渺小个人,短短一辈子如果就干了一件事,好亏。离开后,我最想念的是谷歌的那些人。

13|王晓峰

在职期间:2006-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广告系统华东渠道

现职位: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CEO

▲王晓峰2007年谷歌网络营销巡展演讲照片。

我在谷歌工作了近三年。谷歌给我留下的影响是,常常去思考做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做到更好,实现10x的增长。如果凡事只想着比别人好百分之十,不会产生本质的影响,不会诞生伟大的产品。

这影响了我之后的工作习惯。在Uber工作时,我们常请一些代言人来开车,我会想能不能用1/10的价格把这件事情做好,甚至能不能不花钱。你会慢慢地发现: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最后都是可能的。当看到别人通常通过地推来获取新用户,效率比较低,我就想是否有其他方式来把效率提高10倍或者把成本降至地推的1/10。所以才有了之后那么多影响较大的创新营销活动。

14|李思

工号:17475

在职期间:2006-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软件工程师

现职位:神州专车首席架构师

▲ 李思。照片摄于2007年,背景是Google成立初期所用的廉价服务器,没有机箱,主板直接安装在机架上。

上班第一天,我就在公司邮件组里问了个现在想起来特别小白特别可笑的技术问题:Unix的时间戳是哪个时区的?结果不到20分钟,Rob Pike(Unix系统的最著名的开发者之一)竟然就回复了我的问题。他可是世界顶级的技术大神啊。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儿还是让我觉得很惊喜。

九年的时间让谷歌已经在我的大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比如,每当我想找一个文件却又找不到的时候,我就会下意识地在浏览器内输入“moma”(谷歌内部搜索工具的网址)。这个习惯,我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才逐渐改变。

15|朱凯华

工号:173xx

在职期间:2006-2009年谷歌中国,2009-2013年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主任软件工程师

现职位:百度首席架构师(T11)

▲ 朱凯华和安卓小人的合影。

谷歌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像戴着镣铐跳舞,而且这副镣铐还不轻。谷歌中国的研发团队面临许多的限制,比如一些核心代码在中国是无法访问的。

谷歌工作初期,我负责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用算法识别网站通过作弊手段在谷歌获得不应该的高排名与点击,第二是负责并行化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作为第一份工作,谷歌对我的工作习惯、做事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良好的编程习惯,对代码质量、算法效果的极致追求等。这些习惯在我离开谷歌之后依然起作用。

16|张莉

在职期间:2006-2012 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的第一名HR经理

现职位:合众人寿人力资源副总裁

▲2008年,张莉在三亚举办的谷歌中国年会中留影。

谷歌里的聪明人很多,他们有独立的见解和想法。公司会更多鼓励大家去表达,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而不是一味地驯服员工。这也造成了另一种状况:如果你在谷歌想做一个决定,你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和数据说服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让别人真正由衷地认同你,愿意跟着你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如果以一个三角形来打比方,我觉得谷歌最底层的是文化,文化决定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决定了是非对错的价值观。文化的上面是人,是对人的关注和重视,谷歌一直在人上面不遗余力地去投入。人的上面才是技术和产品。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也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17|刘媛

工号:24062

在职期间:2006-2014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区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BP

现职位:特斯拉中国区人力资源高级经理

▲刘媛-xGoogler十周年聚会。

我离开谷歌后加入了特斯拉。选择特斯拉一定程度也是因为我身上的谷歌烙印。2014年的特斯拉特别像2006年的谷歌:刚进入中国,扩张的速度非常快,创始人都拥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经历了谷歌的八年后,我希望自己一直能做对人类有意义、有影响的事情。这种偏于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也许就是人生第一份工作,这家我深爱的公司——谷歌,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

18|张宝欣

在职期间:2006-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人事部门

现职位:施耐德IT事业部中国区人事负责人

▲每一名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名字都被刻在谷歌的墙上,张宝欣手指的是自己的名字。

我是第一批加入谷歌中国的HR。在谷歌工作,我有机会参与很多开放性的对话,和总部同事沟通也很多,这锻炼了我的个人的沟通能力。原来需要10句话来解释明白的东西,我能用 3句就说明白。这种能力很受用,特别是在和高层沟通的时候,没人有功夫听废话。

原来在NCI大厦入职的最早一批员工,90%以上都在创业或者在大公司做CEO,在外企打工的已经很少了。我们还发起过一个叫“NCI”的聚会。大家曾经一起吃苦的时光,现在越回味越觉得有意思。

19|李玥

工号:30905

在职期间:2006-2012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财务部

现职位:Informatica大中华区财务行政总监

▲在谷歌中国十周年科建告别会上,李玥回到离职前最后坐的工位留念。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谷歌的员工考核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制度。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乃至我已经把它引入家庭教育。我每周都会跟孩子讨论下周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写在任务板上,并一起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后把相应的分数折现成积分和礼物。

除了在精神层面、价值观上与员工家庭产生连接以外,谷歌更直接的就是通过活动、礼品,让员工家属也有“大家庭”的感觉。比如,对于刚有孩子的员工,公司会送带着logo的婴儿帽、连体装,让小Googler从出生就被打上公司的“烙印”。我现在家里仍然能够看到原来公司发的打着logo东西,T恤,帽子,毛巾,相框、灯、温度计等等。

这样“植根家庭,发动群众”的人才挽留方法真的很有用。我辞职时最大的阻力就来自我爸妈,非常不理解。

20|刘方

工号:17324

在职期间:2006-2011年

曾任职:谷歌中国搜索业务部门

现职位:MIUI生活黄页业务负责人

▲刘方当年的证件照片。

谷歌把我培养成了很合格的工程师,让我对系统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这点是我到腾讯和之后的工作,才有的体会。当一位Googler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上面很少会给安排事情,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你自己来做决定,并对结果担责。

外界一直讨论的开放、自由、包容这些文化价值,我觉得这不光是是谷歌的文化,这是整个硅谷的文化,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自然会接受的一种文化,像Facebook苹果,包括腾讯的很多部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慢慢变成这样。

21|金玮

在职期间:2006-2009 年谷歌中国,2010-2011年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校园招聘项目经理(代理)

现职位:苹果全球人才吸引计划高级经理

▲金玮身着Google纪念衫。

谷歌是一个胸怀梦想的公司,它不仅仅关注人才的培养,更关注是否为教育的平等和多样性作出贡献。其中一个案例是我帮总部调研了中国市场和高校关系,成功在三所顶级高校首次设立了“女性工程师”奖学金的项目,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指引、帮助在校女性计算机学科的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排除学习困难。

22|许丞

工号:17759

在职期间:2006-2010年谷歌中国,2010-2015年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第3位工程师

现职位:心橙互联创始人& CEO

▲2006年底谷歌中国的工程师们一起去美国出差。左一为许丞,他右手边是李开复。

谷歌从offer开始就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它是全彩印刷,很厚一摞,里面算好你的期权、收益、福利、政策,还附上三篇自己员工的论文,公司的10个原则,等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当时相当先进,以至于当我向IBM的老板提出辞呈的时候,他问我是不是要去微软,如果是的话他愿意用更多薪水留我。当他听说我去谷歌时,就只好让我交接好工作,因为他知道自己和谷歌在抢人方面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我在美国工作了五年多,期间经常回国:一方面是出差,另一方面是回家。每次回国,我都会申请以在北京工作的名义待一段时间,因为感觉跟那个地方有很强的亲切感。我觉得自己属于这里。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感觉很熟悉。

23|吴卓浩

在职期间:2006-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用户体验团队负责人

现职位:INWAY Design 创始人、铂诺理财联合创始人

▲吴卓浩(前排右一)在Google管理层领导力培训GoogleEdge 2008中的留影。

在我看来,谷歌谷歌文化不能完全划等号。Google作为一家公司会犯错,会出现各种问题,Google文化则是无数Google人共同努力塑造,并且不停进化的。我真心喜欢谷歌文化。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谷歌要裁员,也要关掉一些产品,“问答”也在关闭之列。有位中国工程师直接给CEO写邮件,解释为什么中国市场需要这样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取得了什么成绩,基于这个产品有多少副产品可以支持到其他的产品和团队。结果,这个产品就被挽救了。

24|邓远辉

在职期间:2006-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广告部客户经理

现职位:上海云客创始人

▲2006年谷歌刚搬入科健大厦时,邓远辉在开幕活动中的留影。

广告部门是谷歌少有的与外界紧密接触的部门,社会对于谷歌“不作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不作恶”体现在赚钱的事情可以做,但还是要有底线。比如有一些广告主的业务即使不触犯法律,但是处于灰色地带,对于社会发展弊大于利,一旦发现了我们也会果断砍掉,即便一单可能就有几十万美金。

25|李大海

在职期间:2006-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软件工程师

现职位:知乎技术VP

▲李大海在谷歌北京的留影。

我是李开复先生“50个关门弟子”中的一位。在谷歌中国的早期员工中,我的加入是戏剧性比较强的。当时开复来宣传他的书《做最好的自己》,我听到消息后,把在北大Linux俱乐部所做的一些事情连夜排版打印成一本书,直接带去签售现场,把这本书(当然还有简历)直接递给了开复并介绍了自己,随后简历被转给了HR部门。就这样,我成为了北京这边比较早拿到offer的人。

谷歌给了我两个方面的培养,一方面是「硬件」,也就是技术能力和技术视野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是软性技能,包括如何做自我管理与自我驱动,如何与同事沟通、合作,等等。很多优秀的同事会自己做好计划,思考哪些事情有潜力值得做,什么事情优先级高,很少有人会说“某某某你今天要把这个事情做完”。

26|庞见维

工号:25186

在职期间:2006-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负责招聘

现职位:优信拍执行总裁

▲庞见维2006年10月摄于Google纽约办公室。

进入谷歌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施耐德学到的企业管理理念被全部推翻了。谷歌完全用市场化的流动机制管理人力资源,工程师和项目之间可以相互选择。谷歌还会组织全球雇佣委员会来考核应聘者,每一位员工都要担任面试官。

2008年,我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推动HR决策,帮助谷歌打破了组织内部的墙。到了优信拍,我借鉴体育联赛制度,设立优信争霸赛,自由分配每位员工手头儿上的业务资源。谷歌“不作恶” 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优信拍:严守规则,过了卖家的保留价才能把车拍卖出去,从而保证卖家设定符合心理预期的保留价。

27|李雍

在职期间:2006-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Unix系统管理员

现职位:经营香港家族企业

▲在谷歌工作期间,李雍和太太相识相恋。

我在谷歌中国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我们通过朋友介绍相识,追求她的时候,她起初觉得一家企业为员工提供健身房、食堂里有龙虾鹅肝简直是天方夜谭,认为我在忽悠她。参观后,她也开始喜欢谷歌这家公司。2009年离开Google之后,没几个月我们就结了婚,所以我在北京因为去了Google找了个老婆回来。

28|施京松

工号:19588

在职期间:2006-2008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直销部

现职位:飞书互动北方区总经理

▲施京松与印有谷歌标志的飞镖圆盘。

加入谷歌的时候我刚30岁,这家公司带给我的互联网精神一直影响我到今天。离开谷歌后,我在几家公司都搭建过新的部门和团队。这些公司的大环境可能各有不同,但我将自己在谷歌学到的原则贯彻到小团队中,比如平等、分享、不约束,自我驱动等等,而这些都是我自己对谷歌精神的理解。

29|杨 蕾

工号:18564

在职期间:2006-2007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销售总裁行政助理

现职位:南京易米云通HRD

▲杨蕾职业照。

加入谷歌那年,我怀孕生下宝宝,现在孩子和谷歌中国一样,满十岁了。

谷歌工作,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不再拘泥于之前传统行业的条条框框。最难忘的事情是,我刚入职还没满两个月,周韶宁就让我来负责谷歌亚太区的销售大会。我当时很震惊,刚入职,压根儿没想过能接待这么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当时 Google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谢丽尔·桑德伯格是与会者。幸运的是,100多位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的与会者对吃的住的以及会务安排很满意。

30|宋中杰

在职期间:2006-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大中华区销售

现职位:嘀嗒拼车的CEO

▲宋中杰。

我在谷歌中国工作了4年,入了互联网的门,想做点自己的事情,就离职创业了。当时团购很火,我和原来在谷歌中国的几位兄弟一起创立团购网站嘀嗒团。嘀嗒团没有做成,因为整个产品没有创新,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Groupon有什么我们有什么,整个市场都在互相copy。也就是在我反思嘀嗒团这段创业时,才真正理解到谷歌创新基因的可贵。

虽然它骨子里的不安分常常让许多之前工作经历丰富的“老油条”苦恼,因为它总是在挑战你过去的经验和认知,总在刨根问底,它不认为你之前在其他公司的做法就是最好的,希望员工找到可以创新的点。

31|薛荣升

工号:37857

在职期间:2007-2016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行政总厨

现职位:奇萨卷创始人

▲薛荣升2013年在总部参观无人驾驶汽车。

加入谷歌之前,我是山东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厨,起初听说要去公司食堂还有些犹豫。传统的酒店行业等级分明,一下子转换到谷歌这种氛围自由平等的环境,对我来说跨度很大。虽然他们说我是最像工程师的大厨,但刚加入时还是显得格格不入。我是做西餐的,英文还可以,但和身边的全球顶尖人才和总部的美国人比还是差太多了,每次和总部沟通写邮件时我都胆战心惊,生怕词不达意。每次发送前,我都会请同事帮我修改润色,没有一个人拒绝我。这种包容和接纳是我之前在酒店行业工作二十来年不曾感受到的。

Google是家不创新会死的公司,我们是个不创新就会死的食堂。每周五下午我们都花时间研究菜品,一种原料我们会琢磨出几十种做法。有一次前谷歌CEO艾瑞克·施密特到中国分部访问,我给他做了牛肉火锅三明治。

32|孙宇聪

在职期间:2007-2010 年谷歌中国,2010-2015年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IT支持

现职位:创业中

▲孙宇聪谷歌上海办公室的IT团队。

我所在的SRE部门当时负责整个亚太区的运维。2010年谷歌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后,我们的系统管理权限也遭到了一定的降级。于是,我申请调入了谷歌美国总部做开发。IT部门里像我这样申请调往美国的还有六七个人。到了美国后,我们各自在不同的部门,但是经常见面聊天。

2014年起,谷歌的SRE部门抽掉了前后将近100多人参与了《SRE:Google运维解密》的写作,介绍谷歌运维的工作方法论。我从今年五月开始进行翻译工作,前后花了四个多月,翻译完了这本550页的文集。

33|余玄霞

在职期间:2007-2014年

曾任职:谷歌中国广告销售团队

现职位:特斯拉销售团队高级经理

▲余玄霞(右)2013年在谷歌办公室前与同事合照。

我现在在特斯拉担任销售团队高级经理。虽然同为美国公司,但是这两家的文化很不一样,并且客观上从互联网到汽车企业的跨度也很大。但谷歌留给我很多内生的东西,让我在另一个环境中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我能够有时间和机会与我的上级沟通,参与不同的项目,并与别的部门领导工作和交流。我把这一点也带到了现在的管理当中。

34|刘超

在职期间:2007-2009 年谷歌中国,2009-2011年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工程师&产品经理

现职位:乐动力创始人& CEO

▲刘超。

我加入谷歌 APM项目时的导师是日后雅虎的CEO Marissa Mayer。Marissa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干。美国人在形容一个人聪明绝顶时,喜欢用“sharp”这个词。当我第一次和Marissa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词简直是为她设计的:当她被逗乐的时候,发出的笑声频率很高、音调很尖,听起来就觉得这个人很犀利,脑子转得很快。

2012年我离开谷歌创业。很多人觉得Googler离职后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外界环境,让自己变low一点,不要那么洋气。这是对谷歌的误解。其实公司内部的文化非常务实和狼性。谷歌早期的全员大会,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卖了多少钱的广告——一个非常实在的指标。千万别以为谷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乌托邦,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理想主义,它是非常务实的。

35|李珲

工号:54980

在职期间:2007-2012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产品经理

现职位:LinkedIn产品总监

谷歌决定离开中国后,团队老大 Jared Smith(右四)在回美国前,带着产品经理团队去越南做了最后一次团建。左五是小米创始人洪峰,李珲身着桔色外衣。

2007年,谷歌中国正在建立上海分部的团队。在谷歌面试时我挺意外,只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岗位,谷歌中国产品总负责人杰瑞·史密斯电话面试我,Google现在的CEO桑达尔·皮查伊视频面试我,那时他是Google总部的产品总监。那时候,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还处于被定义的阶段,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产品经理,我记得前几年还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6|王俊煜

工号:37398

在职期间:2007-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师

现职位:豌豆荚联合创始人

▲王俊煜在谷歌中国办公室。

我离开了谷歌中国。我至今仍然觉得这个决定很荒谬。谷歌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让人们能够更便捷的获取信息,并且坚持这种价值,这才是它核心的文化。当时加入谷歌,我就期待着能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后来意识到这事儿不能寄托到一个对中国并不了解的公司,于是带领豌豆荚的兄弟们创业。豌豆荚的创始团队里,有不少xGoogler。

豌豆荚的团队,还是会沿用谷歌的OKRs管理方法、IT系统、在线协作工具。我们还孵化了一个叫“InnoKit”的产品,相当于把谷歌的OKRs管理方法SASS化。

37|段侠

在职期间:2007-2010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广告运营部客服代表

现职位:华为开放平台运营负责人

▲段侠2007年刚入职时在谷歌办公室的照片。

我来谷歌之前没有什么梦想,上班努力工作下班宅在家里。加入谷歌让我接触了很多牛人,让我觉得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去做一些之前不敢想的事。在谷歌也让我有幸跟一些挺酷的人一块工作,慢慢发现原来人跟人的差距没有那么大。能有机会和很酷的小伙伴一起做很多的事情,这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收获。

38|黄博文

在职期间:2007-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广告业务在线销售

现职位:内容创业者

▲2009年李开复老师离职时,黄博文向他求的字。

加入谷歌之前,我在安永做咨询。咨询公司比较装逼范儿,需要西装革履,规规矩矩做事。但谷歌的文化极其鼓励创新和颠覆。你可以不遵从原来的流程制度,将一件事更合理、有效地完成。公司管理上的豪放,对待创造力的支持,是外界无法想象的。谷歌从来不会要求你做一些无用的东西,它会让你自己去安排去判断要做哪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甚至说你可以否定掉你的老板。

回头来看,互联网在快速地更新换代,我在谷歌学到的那些硬知识都已经被更替掉了,但是Googler做事的格局、思路还一直在影响我。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什么人一起做。在谷歌工作的两年中,我潜移默化地从他们身上不断的学到了各种优秀的品质。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39|崔岷

工号:45480

在职期间:2007-2009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高级产品专家

现职位:美人记App创始人

▲崔岷2008年在谷歌中小企业营销论坛上发言。

面试时,谷歌中国人力资源的同事一上来就跟我谈降薪,这让我措手不及。面试官邓涛、岳伟伟循循善诱:“你在一个朝阳行业当中高速成长的最牛公司的最核心的岗位上,一年降25%这点钱算什么?”他们挖掘到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渴望,我好像被点燃了。不过回头看第一年降薪也没啥,第二年调薪我的薪酬又超过了我原来的。

离开谷歌后后的十多年里,我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公司,百度、奇虎360,还有我2014年创立的医美问答平台美人记App。从公司的治理结构来看,谷歌是管理最扁平化的公司,它吸引了一批真正做事的人,通过好的产品来满足用户并实现商业价值。

40|李晓玢

在职期间:2007-2008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DSO大客户部客户经理

现职位:无双科技高级副总裁

▲李晓玢与谷歌T恤。

我印象中,2007年那会儿我们大客户团队特别拼,业绩在亚太区排名都算是比较靠前的,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记得有一回,有位同事的老公来接她下班,结果等得太晚,就躺在办公室里我们搭建的帐篷里睡着了,露出两条腿在帐篷外面。

得益于在谷歌的工作经历,我创业后也会鼓励团队成员比较自由的选择工作方向和工作岗位,不会在和部门之间设置太多的壁垒,激发员工发挥潜力。我特别愿意看到员工有新的想法、新的尝试。即使有些员工想创业,如果他们的条件适合,我也会鼓励。

41|何薇薇

在职期间:2007-2008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产品及市场团队

现职位:众安保险HRBP

▲何薇薇在谷歌美国总部的留影。

很多人对Googler的印象就是工作狂,但殊不知我们玩得也很疯狂。谷歌中国内部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包括舞蹈、摄影等等。公司不仅会定期赞助这类俱乐部,也会主动组织一些活动。每次活动下来,你都能发现潜伏着许多能人,比如太极冠军、钢琴达人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咏刚(详见上文第12位Googler)。他是公司摄影协会的会长,还自己写诗。

Google有一种理念,说大了是改变世界,说小了是做一些能够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东西。对我自己而言,谷歌让我以更创新的视角去看自己的工作,工作并不在于完成任务本身,而是找到方法提高效率,让完成任务这件事变得更好。

2008年

42|李 斌

工号:31133

在职期间:2008-2014年

曾任职:谷歌中国软件工程师

现职位:技德科技技术核心骨干

▲李斌在谷歌中国2010年年会上,年会安排了穿正装走红毯的活动。

谷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特别多的朋友,大家志趣相投,离职后也会经常联系、聚会。在同事们组织的 G2G(Googler to Googler)活动中,有人教会了我画画。除了G2G这种相互传授技能的活动,同事们还常常一起打牌、玩滑冰。大家既度过了很多欢乐时光又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43|那 盟

工号:67941

在职期间:2008-2010年谷歌中国,2010-今谷歌美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产品经理

现职位:谷歌美国产品经理

▲ 2011年初,那盟在谷歌悉尼办公室的留影,那时她是谷歌地图的产品经理。

2008年从清华毕业后,我先在谷歌中国工作了一年多,现在还在谷歌总部工作。这是我为谷歌工作的第8个年头。我仍然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新鲜感,每天都会面临新问题,永远都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去Google,我也许现在正在研究机构做研究,或者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到的。但在谷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2010年

44|那力

在职期间:2010-2011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人力资源部

现职位:瑞池咨询合伙人

▲ 照片是在谷歌每周五的员工活动 Thank God It's Friday上,和同事玩桌游拍的。

作为一个经常穿梭于不同国家和组织的观察者,谷歌是我经历过的在面包和开心之间冲突最小的地方,也交到了一群极聪明有趣的好朋友。对于谷歌的很多感受,是离开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的。有些在谷歌做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在外面做起来就有点难度。仔细想想,这和开放的沟通方式、人才密度、尊重多样性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因为《重新定义团队》的广受推崇,OKR开始火爆起来。很多公司因为OKR无法落地来找我咨询,包括一些巨型制造企业。其实谷歌与其他公司最大的差异并不是机制,而是文化。表面的规则好学,而文化恰恰是变革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在我看来,《重新定义团队》就讲了两件事:一,尊重人性;二,数据说话及工具化。这两点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硅谷企业的认同。

2011年

45|王成仓

在职期间:2011-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大客户部行业经理

现职位:宜信宜人贷战略合作副总裁

▲王成仓2015年到谷歌纽约总部出差,在谷歌大楼前留影。

谷歌的几年间,我对公司的两种理念印象很深。首先是以用户为核心,“user first, money will follow”,有了用户才有商业变现的机会。比如搜索服务坚持文字广告而不用影响用户体验的品牌专区;在YouTube上首创“可跳出广告”,给真正有兴趣的客户看广告,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广告直达内容。

其次是鼓励员工有大想法,所谓10X Thinking。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每年增长10%,这个目标完成难度不大,可以工作得很舒适,但自己就不会去想很多创新的办法。通过OKR机制,销售员工会被鼓励制定定量完成销售以外的目标。虽然听上去有点像销售给自己挖坑,但也确实激励我在业务过程中有一些不同的思考。

46|李霄斌

工号:153707

在职期间:2011-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销售部门

现职位:电商创业中

▲ 李霄斌。

2011年,也就是谷歌宣布把服务器撤出大陆后的第二年,我决定离开IBM,加入谷歌。说来也巧,那年正好是IBM 100岁生日。当我向当时的老板提离职,他就问我:“IBM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的经济周期,仍然发展得很好。你为什么要离开一个这样的公司,转投谷歌——一个目前在中国有些大麻烦的公司?”

我的想法比较简单。首先,作为一个IT从业者,我知道谷歌的技术含量与历史意义。不管它在中国有什么问题,它永远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此外,我和许多同事一样,都是Google Fans。我并不介意公司出现这样的状况,甚至觉得既然遇到问题,我们更应该去参与推动一下。

47|杨喻荔

工号:129489

在职期间:2011-2013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负责企业文化运营

现职位:连锁民宿品牌“三秋”创始人

▲杨喻荔2012年出差到新加坡,在谷歌新加坡办公室前的留影。

外界常用Googley来形容谷歌人的气质,但这是个很难具体描述的词。就连我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都很难形容Googley是一个什么样的词。这是一帮最优秀的人。他们不仅有想法,而且也愿意去把很多的想法付诸于现实。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公司也没有任何的条例来约束他们。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斗争,大家都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

谷歌中国有非常浓厚的创业文化。离开谷歌的xGoogler经常聚会,分享一些新的想法,丝毫不会吝啬。如果不是在谷歌工作三年,目睹离开的同事纷纷投身创业,我自己也不会在2014年选择出来创业。我正在筹备一个连锁民宿品牌,叫做“三秋”,预计明年春天开业。

48|刘磊

在职期间:2011-2013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软件工程师

现职位:创业中

▲Display Ads达到了年度目标,公司给每人发了一件纪念衫。

我离开谷歌创业后,为我的新公司带去了很多谷歌管理公司的理念:所有的代码都放在一个Repository里让大家看,并且大家都可以去修改;比如管理者是一个帮助员工去找到正确的方向并给他们提供资源支持的角色……这些都是谷歌教会我的理念。

但我也并不会完全信奉谷歌的教条。需要承认的是,这些方法并不100%适合中国公司。当你追求技术的纯粹时,视野很容易变小。比如我做汽车方面的创业。如果单纯做一个分析数据的生意,可能在中国很难生存下去。只有通过运营、BD把整个上下游都做了,才能拿到想要的数据。

49|殷建波

在职期间:2011-2012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负责谷歌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战略拓展

现职位:东方嘉禾创始人

▲ 2012年谷歌在789举办业务展览,殷剑波与Youtube展位合照。

谷歌是家很不一样的公司。它之所以如此伟大,主要是因为两位创始人有魄力,敢想敢做。在惠普、诺基亚这样的纯商业公司,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会那么多,员工也不会去思考如何让公司氛围更加灵活。此外,谷歌一直积极地思考:互联网公司如何通过技术创造更大的利润,避免一味地亏损烧钱。这与时下的创业公司是不一样的。当然,谷歌强调人性化、民主、自由、创新。这些价值观对我之后的创业也很有帮助。

2012年

50|高茵茵

工号:162636

在职期间:2012-2015年谷歌中国

曾任职:谷歌中国产品经理

现职位:腾讯产品运营

▲高茵茵2013年夏在谷歌总部所在的Mountain View出差,骑的是Google自行车。

谷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点,就是它的OKR制度。KPI和OKR不仅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OKR更注重创新而不是计划性。我经常看到工程师把很有挑战性的目标写到自己的季度OKR里。大家不会计较OKR里面写的东西是不是最终被完成,因为目标都是人定的,只是表面的手段而已。OKR是公开透明的,关注的焦点是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影响力,而非表面上是否达标。“OKR is set to be missed.”

总结在谷歌的感受,就是在全世界最有意思、变化最快的产业里的一家顶级公司,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一起工作,挑战和刺激并存。谷歌让我更加自信,同时也更加谦逊,怀有敬畏之心。很难用言语描述,但是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