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Charles Zhang in response to Sohu’s video is Tencent shares rumor: this matter does not exist,
微信钱包莫名被扣400余元,联系客服仅退回188元 - 微信钱包,微信
编程语言是这样来的 - 编程语言
创记录:谷歌已购买2千兆瓦可再生能源 -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Alipay launched living social features, some users uploading large scale “photo“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卸任总裁职务 - 汽车之家,李想
Major decisions: Intel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cancel the Atom chip production lines,
Managing Director Terry GOU, Hon Hai: now young men, money is not a problem,
印尼失事客机IL-267残骸找到:生还希望渺茫 - 印尼飞机失联,空难
Wang XING became essential! Can God fly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原子弹轰炸长崎的珍贵照片
色狗系列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8
Men's and women's orgasms
The terra-cotta warriors1
到底是谁撞谁呀?
Sell the barbecue as says father du breul2
The beginning and end
你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
Angie Chiu vijara myth1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JSP+Ajax Web development typical examples
《小姨子》英文版35
《小姨子》英文版36
网络管理员第三版
asp.net技术内幕
Sora aoi - one of more PK
徐若瑄成名作“魔鬼天使”
Ashlynn Video1
圣殿祭司的ASP.NET.2.0.开发详解-使用C#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4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12/3 11:36:47 Edit(编辑)
马云谈东西方文化:欣赏和尊重不同,还要有文化自信

马云谈东西方文化:欣赏和尊重不同,还要有文化自信

马云谈东西方文化:欣赏和尊重不同,还要有文化自信 - IT资讯

12月2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出席《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时畅谈“一带一路”、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融合。面对现场逾300位中外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及投资者,马云提出,“一带一路”更多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更要带着共享、普惠的思想帮助别人。

当天的《南华早报》中国年会以共话“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为主题,马云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作闭幕演讲。

马云首先谈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认为,300年以前是东方文化输出的时代;近300年来,对中国来说主要是西方文化输入。但是中国文化非常独特的一点,就是用欣赏和尊重来观察“不同”,并且学习和赶超。

马云称,“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希望为全世界做的一件事,“不仅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经验,更分享对世界的看法,挑起对世界的担当”。

不同于其他嘉宾从经济学角度切入探讨,马云认为,“一带一路”更多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

“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妨碍融合。你说是东方好,还是西方好?我认为东西方都很好,关键成功者不是纯讲东方,也不是纯讲西方,成功者一定是东西合壁,互为欣赏。”马云举例称,一个企业要走向全球,必须基于本国强大的文化连绵不断地成长起来,一个国家也一样,中国要真正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必须分享东方的文化,尊重西方的文化,去任何国家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带着爱商(LQ)去帮助别人。

马云提醒国人,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同时,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每个国家企业,都有强大的文化作为背景。中国企业要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找到自己的根基。”

他还对全球化作出了新解,称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球化讲的是格局和境界,国际化讲的是能力。国际化可能要懂点英文,全球化事实上不需要太懂英文。“全球化要有全球的担当,全球的视野,非洲小国的疼痛都跟我有关系,你要有这样的境界,‘一带一路’就是全球化。”

最后,马云还谈到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他认为,未来30年,新的技术革命会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挑战,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都必须要学会把自己的技术、资源和能力普惠化。如果不把这些技术转化为社会的动力,社会的麻烦就会很大。

当天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南华早报》中国年会还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等众多嘉宾出席。

以下为马云《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演讲实录:

当东方遇见西方

马云:下午好,我用中文讲,因为有些观点,我早上在矛盾是用中文讲还是用英文讲,但是后来看看这里华人多,我就用中文讲,我觉得翻译会比较难翻译,我自己也不知道有些话怎么翻译。我还是想表达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尽量讲得慢一点,如果有问题也可以Q&A,谢谢大家来参加SCMP的论坛,我坐在下面,“一带一路”,我也考虑了很久,自己想了不少办法,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在杭州的G20期间,我们也推出了自己想的eWTP一系列的想法。今天早上听了特首、董建华先生以及很多专家学者的交流,我也在关注整个会议的讨论。有不少的想法,我觉得“一带一路”,我的理解,我们中国人跟美国人有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美国人把自己想干的事情说成是全世界的事情,我们中国人给世界做成了很多事情说成是我们家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是吃亏在这里,我有时候跟美国人讲话,他有时候就是自己想干这个事情,但说得很伟大似的,人类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就不行。我们中国人做事情觉得应该为人类做很多贡献,但是我们说着说着说得不行了,“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担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对中国是有期待的。原来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国家的经济实力都比较差。所以大家对中国没有什么期待。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对中国是有巨大的需求,也有巨大的期待,世界希望中国担当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

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为全人类做一些事情。但是“一带一路”根本不是什么转移中国过剩生产力,如果这么讲我们玩完了,如果这么想,我们更麻烦了。我给朋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你不能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分给别人,麻烦就大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其实很了不起,在300年以前,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繁荣的,这300年来西方文化做得不错。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全球化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全球化,中国发动的丝绸之路。过去三五十年是美国化,是工业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国家,他用了自己的方式方法进入了全世界,把工业化推到了鼎盛。

但是到了今天,世界经济贸易的不平衡,新技术的产生,新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必须要做一些对世界有贡献的事情。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把我们“一带一路”当作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作中国参与制定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如果是这么做的话,“一带一路”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初衷。如果以前的全球化,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的话,那么我肯定相信未来的“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如果我们这么去思考,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真正21世纪了不起的,中国分享经济成长的经验,中国更要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中国要挑起世界的担当。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么做“一带一路”,我们这一代的人,我也不小了,但是我觉得年轻人会以此为骄傲,我们也会像美国人一样真正为人类做事情,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我们千万不能为自己做事情,但说是为人类。

东西方的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我认为“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大家也知道我们东方人,中国人见面是问你吃饭了嘛,西方人是问天气好不好,这个原因是中国人饿太多了,最关心的是你饭吃了没有,农业社会的问题。但是西方人说天气好不好,你们想过没有,这个在中国,在亚热带地区善于种粮食,西方北温带一带是打猎为主,打猎很重要的一点,天气好才能打猎,所以他们对天气很关心。第二,打猎是需要团队合作的,种田是不需要团队合作的。所以种田不能说王家和李家很好一起种田,没有这种机会。所以东方人的团队合作历史上相对来讲差一点。我们的作战能力也差一点,西方打猎,游牧民族为主,我参加以后才明白打猎,整个作战能力,从打猎到后来抢夺,到今天发展成为足球的发展都很有道理,是团队。我们国足连香港队都踢不过,想想看就是有问题的。人家是11个人踢得像1个人一样,我们是1个人踢得像11个人一样。东西方文化还是有差异的。

但这个差异并不妨碍其他事情。中国的文化从资本投资上也一样,中国人花钱为自己买东西非常小气,但是买股票很大方,没脑子地冲进去,但是为自己买点东西特别小气。西方人刚好相反,买股票极其小心,但是为自己买东西大手大脚。这就是我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

美国人老是担心万一中国搞大了会不会有一天也来控制世界,其实这中间有很大很大的文化差异。我前段时间在美国跟一个西方比较大的媒体高管们交流,大家谈论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讲得特别有道理,这点挺佩服,我看佛经看不懂,但是看《圣经》非常懂,我听得非常有道理。最后我问他们一句话,请问在座所有的高管,有谁看过中国的儒释道,道家的一篇文章?儒家的一篇文章?《论语》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道德经》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我说我看过《圣经》,看过之后我懂得了尊重,我懂得西方文化跟我们的差异,他们的强项和我们的弱项。如果你都不了解其他人的文化,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从哪来,你凭什么说人家一分钱不值。大家说伊斯兰教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说看过《古兰经》,没有的话凭什么去说人家。黑白相争,东方思想道家黑白相融,黑不一定是坏的,白也不一定是好的。东方讲究回避冲突,我小时候只要在外面打了架,不论我是否打赢,我爸都先把我打一顿再说,这是中国历来以来教育的东西。而西方是讲究冲突中解决问题,所以看足球,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个人技术都很好,不讲团队,只讲个人技术不错,但是到了禁区的时候,进不去了,射不进,原因是我们怕冲突,一撞就退。所以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冲突中解决问题,怎么可能这个世界有不冲突呢?所以我们民族除了团队意识中需要在冲突中解决问题,“一带一路”怎么可能不冲突?全球化怎么可能不冲突?

中国的运动很有意思,我们的大球,球越大冲突性越强,小球就搞得很好,中间有一张网我们搞得更好。所以只要有规矩中国人还是做得不错的,连排球都搞得很好,只要人与人之间不碰撞,这中间没有对错,只是我们怎么看这些问题。中国的道家哲学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是讲究改变自己,中国的儒家思想讲人改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中国佛家讲究改变自己的行为顺应内心的发展。儒释道三家哲学并没有出现对抗的思想,或者是一定要当领导。当然儒释道不是为了领导,如果你做企业要讲领导力那就要道家无为思想,请记住无为思想不是不作为,而是明知道没有结果仍为之,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讲究社会阶级的管理,所以管理大型企业必须以儒家思想的体系,如果你企业做得非常大,你没有佛家思想四大皆空思想你怎么做得大?我可以讲企业越大麻烦越多,我以前一致认为老板做大了以后每天就是抽雪茄和沙滩,没有这么一回事。唯一雪茄和沙滩是在佛家思想里面去享受。西方的拳击以打倒对方,中国的太极哲学思想以不伤人而致胜,太极把人打伤了是低手,所以在商业竞争中如何让人家知难而退,我们真正的竞争很有意思,对抗性的竞争已经是下策,而让对手根本不知道怎么杀进来那叫高手。

所以中国的儒释道思想我受益匪浅。我十几年前跟日本的企业家交流才发现,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后来因为学语言的关系,我看了《圣经》之后,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销售书,条例之清晰,讲得你特别感动,其他的不听,听上帝的就行了。我们佛家讲究悟就麻烦了,每个人的想法、境界和能力不一样。所以我的看法,有些东西我们是很有道理,中国的文化里面,所谓文化自信是不能自负,要自信,满清倒塌之前是文化自负,太自负了,被打垮以后我们又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啥都不是,西方啥都很好,其实也未必。我觉得上兵伐谋,作战之前必须要想清楚你的战略是什么,决战于庙堂之下,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几个决定,当年有几个重要的决定我是到寺庙去开的,在菩萨下面讲打打杀杀,讲赚钱,讲多少利润多庸俗,想想怎么去帮助别人,超度世界,帮助更多人,做事情就会好很多。但是打打杀杀,出战之前你必须要明白为什么去做,你必须想到中国担当起责任,你这个企业到其他地方去能够做什么事情。

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带一路”我个人认为是全球化,全球化讲的是格局和境界,国际化讲的是能力。我们很多人讲的企业能力和个人能力讲的是国际化,但是全球化是全球的担当,全球的视野,非洲小国的疼痛都跟我有关系,你要有这样的境界。国际化可能要懂点英文,全球化事实上不需要太懂英文。毛主席懂英文还是尼克松会讲中文?1972年这两个了不起的人做出了人类最重要的全球化的格局布局,影响了未来多少年的东西。有时候我想一想,那时候尼克松1972年来到中国,假设毛主席1972年去美国看一看,你觉得会怎么样?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对世界问题的看法,全球化,“一带一路”必须有全球的格局,那就是全球化。但是你自己的企业出去的时候要有国际化的能力。

另外一个,中国和西方另外一个很大的区别,我只是讲讲我自己的看法,我想讲严肃的话题太累,讲一些开心的事情。当中国非常独特的东西,中国是用欣赏和尊重来观察不同,并且学习和赶超,这是我们东方文化。一个美国的官员跟我讲,如果中国当老大的话怎样怎样,我说放心,汉民族不在于打仗,在于太极的化,你过来慢慢把你搞成跟我们一样,我们没法攻击,我们汉人讲究君子动嘴不动手,嘴巴讲得很厉害,真正动手的时候到一边了,我慢慢潜移默化地改变你。你今天看看中国很了不起,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是比较浅薄的。人类成功以后往往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过去300年西方是知识驱动的,300年以前东方是智慧驱动,何为智慧和知识?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我个人粗浅的理解,聪明是看见别人没看见的东西,智慧是看见当不看见。

大家想想今天中国了解西方还是西方了解中国?是美国了解中国多,还是中国了解美国多?我们先做一个比喻,如果你今天到纽约去,在街上找100个美国人,你说的10个中国城市他们全部晕倒,除了北京、上海以外,连杭州都不知道。你跟我讲10句中文估计找不到10个人,哪怕到哈佛去。但是你到北京、上海找100个中国人,你让他们讲10个单词都能说得很溜,连美国的事情也很关心,川普的事情每个人都懂,每个人都关心。很多美国人认为这就是世界中心,跟我们当年清朝有什么区别?但是美国有很多了不起的精英,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很多精英,真正的精英是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欣赏新的文化,不断改造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我认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试图去改变世界。

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谬论”。你说是东方好,还是西方好?我认为东西方都很好,关键成功者不是纯讲东方,也不是纯讲西方,成功者一定是东西合壁,互为欣赏,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尊重去看的时候你会做好,如果你带着欣赏的眼光跟对手竞争的时候你会越来越强,如果带着仇恨的眼光不行。商业没有竞争多可怕,但是有人把竞争搞得很可怕,竞争是让对手越来越难过,我们很多人竞争把自己搞得越来越难过。竞争是很有乐趣的,所以要让对方跳,而不是自己跳。

过去300年以前,东方的智慧驱动,刚刚过去的300年是知识驱动,知识驱动,西方确实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我们认,我们学习,我们提升。东方的很多国家,如果没有过去两三百年科技的发展,人类知识的进步不可能的。但是人类不是300年,几千年的文明在知识科学出来之前,大家把科学也不能神化,我的观点是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证明真理的,别把科学太神化,有些问题科学没有解释不等于不对。所以开放思维。

我还是要提醒各位,在东方里面,我们有很多了不起的东西,做生意到一定程度多看看佛家书对你是有帮助的,企业到一定规模儒家思想对你是有帮助的,然后你要想领导力请大家关注道家思想出奇制胜,这中间其乐无穷。我从日本、美国、俄罗斯这些企业家交流以后,一个企业要真正起来,必须基于本国强大的文化里面连绵不断地起来,你才能不断地成长。一个国家也一样,中国要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必须分享东方的文化,而不是说东方文化,过去几百年来都是东方人来到西方,西方人来到东方,未来一定要东西方互相尊重,去任何国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我觉得可能更有机会一点。

今天早上大家还讲到中国经济怎么样,中国的内需,我听了董建华先生今天早上讲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其实看法大家都不一样,在西方眼里面,经济如果下滑老百姓就不花钱了,东方人刚好相反。中国人是世界上忧患意识最强的,一有钱就存银行,50%的存款率。我们的钱都是以备为难之机用。现在中国的存款率那么大,经济即使不增长中国人都有钱花,美国人是花明天的钱,甚至花你们家的钱,中国人永远花自己的钱,这点我们要向西方人学习。所以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中国依然有钱可花,更何况今天6%的增长挺吓人了。我一直这么觉得,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10%以上,你在18岁以前每年长四五公分是可以的,长到一定程度长的是脑子,长的不是身体。中国真正的内需,中国强大的积累。有人讲中国的消费起不来,因为医疗保险制度等各个制度都不完善,所以人们有恐慌心理。真正的消费是只有好东西,确实吸引你,确实关注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消费是被激发起来的。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国家要把医疗、健康、保险完美了以后再去消费的,更何况建立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机会。

我觉得中国从产品的数量走向品质的质量,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中国经济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称之为实体经济,走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是必然的过程,是社会进步之需求。现在是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实体经济如果以制造业为主,真正的服务性经济才是中国必须走向的方向。银行、互联网的一些东西只是服务产业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你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打掉。

所以我觉得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现在有3亿中等收入人群,但是我们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水平还是极其低弱。我们的消费人群,3亿,相当于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再过15-20年左右,就是按照5%的增长,我们将成为拥有5亿中等收入人群,但是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太差。我们过去几十年来以投资、出口、内需这三驾马车,其实是两架马车,还有一架是被拖着走,因为出口中国政府有本事,基础设施中国政府有本事,要求各个银行把钱拿出来建路,出口补贴一下,一个政策就起来了,消费比较难搞,消费要从老百姓口袋里面掏出钱来,这个活政府干不了,这些活是我们干的。真正要干是市场经济。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走向好转,以前做生意,70年代靠胆量,80年代、90年代靠关系,靠资金,现在靠本事,那时候我们真没机会。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商业环境在走向反腐倡廉,我觉得中国共产党,两件事情很了不起,一是反腐,你们能找到一个国家反腐反的力度这么大的吗?中国历史以来,大家一开始觉得走走过场就过去了,越搞越狠。反腐是巨大理想主义。第二2020年全面脱贫,还有7000万人。中国13亿人口要全面脱贫,加上把反腐做成全世界的力度,这个党还是很了不起的,至少有相当大的理想主义。你别说一个国家反腐,有多少大公司能把腐败打得干干净净?你能够真正解决到你们家隔壁邻居的贫困问题吗?所以我觉得理想主义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拥有的东西,强大的文化底蕴,加上中国人善于学习,但是我们更需要有全球的境界去思考一下这次的“一带一路”跟过去30年巨大的差异是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不是问当地有便宜的工人嘛,当地有便宜的原材料吗?而是我去的话做什么事情可以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是当地独特的价值没有的。你这样思考不仅会成功。

我认为做企业有三个关键,大家说情商、智商,我讲成功靠情商,EQ极高的人很容易成功,但是IQ一般不太高,因为聪明的人不太学习,所以IQ是保持不败,EQ是保持成功。大家想一想所有成功的创业者EQ极高,人性的问题把握得很好。但是你这个公司不倒必须有一批非常聪明,极其保守小心的人,一步一步,你要打垮他是很累的。一个优秀的将军不在于冲锋陷阵,而在于撤退的时候你是否把阵布好,冲的时候大家往前冲。所以我觉得情商和智商是保证一个企业成功的,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点是LQ,爱商,你没有爱商,你哪怕很有钱都不会得到尊重。做企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赚钱,有什么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我们没有对世界有担当,没有这个LQ,有一天我们跟某些国家一样。我觉得LQ和EQ是有差异的,EQ是对人的了解,LQ是你对世界有大爱之心,大爱之心也不是滥爱之心,是有原则,有底线。

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今天有的东西,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很多香港的年轻人觉得大陆土了点,不管多土,过去30年,这样的成长全世界都佩服。这个成长绝不是光靠学几个知识,他有强大的文化背景,我以前也看不起这些东西,什么儒家、道家、佛家,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发现咱们家祖宗还真牛逼。知识是容易学习的,但是智慧是通过苦难得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好东西,我们善于学习,我们有大爱之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福利。

另外大家现在反全球化很厉害,全球化是多好的东西啊,是没有做完美。200年以前的全球化就是贸易政治化跨境贸易,是被几个皇帝决定的。过去的四五十年的全球化是被全世界6万家大企业决定的。过去的全球化是政府决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讨论,我也认为WTO总干事,他要把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放在一个房间里达成共识几乎不可能。WTO的条规现在写得比《莎士比亚全集》还厚,有多少是关于贸易的?没有,他们不努力吗?他们很努力。我一直觉得贸易不仅仅是买卖东西而已,东西本身带着对方文明和文化以及价值体系。如果说今天发展中国家没有得到好处,年轻人没有得到好处,大批的小企业没有得到好处,假设我们完善一套体系能够让无数的小企业,无数的年轻人,无数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做跨境的贸易,你觉得全球化好不好?大家记住,200年以前的全球化就三五个国家,包括英国也一样,东印度公司,基本上就做生意,枪炮在后面,就是打开你的门做生意。

过去的四五十年6万多家大型企业以及他们所在的国家是最大的收益者。如果我们搞动1000万家企业做生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跨境贸易,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今天的互联网是有这个机会的。我没有在这里给互联网做广告,但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中午吃饭跟他们讲全球化有一些行业,最早最牛的企业,最早的物流公司是什么?镖局,押货去了。到火车来了以后不需要镖局了。再后来轮船来了,然后跨国贸易,董先生家族。后来飞机出来了。我觉得没有汽车、火车,没有高速公路,我们浙江嘉兴,原来杭州到上海大概8个小时,中午一定到嘉兴停一停,逛一逛,这个城市就发展起来了。那时候说建高速公路,从杭州到上海2个小时,到嘉兴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以前湖州这个城市是码头最了不起的,货堆在那,有货就有钱,有钱就有人,变化了,河道没有用了,湖州就败了。胡雪岩就是湖州出来的。航海一样的道理。

未来是什么东西呢?如果互联网数据出来以后,包括今天购物的道理是一样,原来市中心百货楼密密麻麻的,现在出来淘宝、天猫以后,这些百货公司都没了,都在骂我们,其实跟我们没关系。假设有关系,你想想在市中心最贵的地段上,最昂贵的地价你建了一个仓库,你觉得公平吗?由于这些新兴行业出来,未来30-50年城市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城市的定位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会对全球化,对贸易发生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50年时间,前20年是技术公司的争论,后面30年是技术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应用。刚刚互联网过去的20年,全世界不好说格局完全定下来,但是我告诉大家基本定下来了。七八年以前,十年以前,互联网公司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没有一个企业活过多好时间的。现在全球大的互联网公司格局基本定了,要把这些公司翻掉有点难,这些公司要做好必须要学会把自己的技术、资源和能力普惠化。如果不把这些技术转化为社会的动力,社会麻烦就大。我不是危言耸听,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出现大量的就业失去,但是每一次技术革命又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每次技术革命最大的挑战是制度的挑战,不是技术的挑战。

第一次技术革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技术革命,大家想想看,因为每次技术革命抓住的国家和没抓住的国家不平衡,只要出现不平衡问题就来了。所幸的是这次的革命跟前两次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把人的体能释放,第二次能源革命使得人类进攻的速度,飞机、大炮越来越远了,这次革命是大脑的释放,用数据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共同的目标,人类就会自己打仗。只有共同的目标,就像香港一样,我们必须用香港的愿景,这样就不会打架。如果大家的愿景不一样就会互掐。

所以我想未来的30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30年,我们很幸运早上董先生讲,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年龄,新的技术革命,世界格局的变化,每个国家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有可能你昨天很成功的人会变得很倒霉,我上次在乌镇会议上讲,大家知道有一个红旗法案,汽车最早是什么国家出来的?是英国出来的,英国搞出汽车以后第一个反对的是马车夫,特别生气,汽车来了,本来我们马车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夫是白领工人,那时候修皮鞋的是白领工人。马车夫抗议汽车,政府听着也有道理,这些就业怎么办呢?最后搞一个红旗法案,每个车前面要有人摇着红旗,汽车的速度绝不允许比马车快,如果超过,马车是30码,汽车是20码,如果一超过吊销牌照。30年的红旗法案,德国、法国学会了汽车,美国彻底把汽车拿过来以后完全开放,最后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红旗法案,今天听起来是一个笑话,但是今天有多少人在做?你要想改革,我们要想进步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人转型是不付出血的,是要疼痛的。这是我们这个国家,也是这个地区,世界经济的疼痛,我们避免不了,如果你想要有明天,也告诉大家,刚刚讲修皮鞋是白领工人,他们最生气是流水线出来以后,原来一双鞋很贵,流水线出来以后鞋不行了是换一双。所以未来的30年是我们非常疼痛的30年,未来的30年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这件事大家不要去想。汽车出来的时候,机器出来的时候一定比人的力气大,飞机出来以后一定比人跑得快,电脑出来以后一定比人聪明。电脑从来不会忘,插上电永远都能干活,没有情绪,它永远给你干,算得也比你快。所以我告诉大家这个时代的变革,过去二三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这是肯定的。

但是人类一定会过去,我们一定会找出解决方法,我们这帮人担心,孩子们不担心,永远是我们年纪大的人在担心,年轻人会找到方向的。不要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孩子们一定比我们聪明。人类是有智慧的,机器是有知识的,根据这个想法将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后你再去教知识为主的死记硬背这个玩意麻烦大了,机器比你聪明,比你背得更快。所以你要干的东西是机器干不了的,琴棋书画,教和育是两回事,过去我们的教育差,中国的教是非常好的,请问中国教差,去哈佛考试谁考得过我们?我们的育很差,知和识是两回事情,学和习是两回事,我们过度关注学,没有习,所以教育的整个体系20年内必须发生变化,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可以努力,但如果失去了,下一代的人思考问题就大了。我提出一些胡思乱想,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我自己其乐无穷地认为这是对的。谢谢大家!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