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时速61公里,男子骑自行车超速被罚6460元 - 自行车,交通安全
揭秘刷屏的“立体巴士”,可能是个大骗局 - 中国最牛巴士,立体巴士
IFA2016将登陆深圳成立CE China展会,明年四月首展 - CES2016,IFA2016,MWC2016
南京市民滴滴顺风车接单,被罚9000元 - 顺风车,滴滴顺风车,黑车
酷派任命乐视CEO贾跃亭为公司执行董事 - 酷派,乐视,贾跃亭
视频实时美颜,QQ新功能戳中谁的痛? - QQ5.6,视频实时美颜
The network on the other Red: Youtube as a video host open Studio entity,
强力战略武器:蚂蚁金服发布金融云产品 - 蚂蚁金服,支付宝,阿里云
投资400亿:京东方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线 - 京东方,液晶屏
United States the biggest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ISIS and cyber attack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Beauty ZhiHuiLin2
上传几张色图
美女浴室写真1
Steal to eat bacon bird
A man's favorite things8
传几朵花
采访谢楠
The real super beauty2
Soldier saw beauty after the reaction
Averag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1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天龙八部十二宫服务端
Adobe Flash Player(IE) 10.0.32.18 浏览器专用的FLASH插件
apache-tomcat-6.0.33
Unix video tutorial2
Sora aoi 120 minutes
圣殿祭司的ASP.NET.2.0.开发详解-使用C#
《小姨子》英文版3
Red cliff
Unix video tutorial7
Proficient in Eclipse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10/23 10:54:00 Edit(编辑)
微信“朋友圈”拯救不了你的社交孤独症

微信“朋友圈”拯救不了你的社交孤独症

微信“朋友圈”拯救不了你的社交孤独症 - IT资讯

工人日报10月23日刊文,近日,一份“略显过时”的美国社交孤独症大数据报告,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网友间引发了热议,许多人直呼被戳到心坎里去。这份由美国杜克大学发起的调查报告显示,1985年平均每个美国人有2.94个可以密切交流讨论的朋友,而2004年这一数据已降低至2.08,同年感到无人可交流讨论的美国人占比最多,从1985年10%上升至了24.6%。为何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今天,网络社交无处不在的时代背景下,社交软件中的“好友”越来越多,而知心的朋友却似乎越来越少?人们反而越来越感到孤独?

“心情被朋友圈绑架?”

“社交孤独症,我觉得自己就有呢。”1995年出生的李楠是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的大三在校生,聊起社交孤独这个话题电话那头的她颇有兴趣。“我们宿舍八人间,却经常是静悄悄的,甚至有时候大伙宁愿在微信里问去不去吃饭?也不会喊一嗓子,感觉怪怪的。”

作为一名低头族,李楠每天花在手机屏幕上的时间要超过5个小时,而这其中又有大半的时间用在了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她看来,自己似乎并不能从中获得多少信息,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种心理依赖与习惯。“有的时候感觉朋友圈一刷,一堆别人的状态,虽然时刻了解他们的动态,却完全没有存在感和交流,就是潜水党,只是被动接受了一些信息,好像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就是为了看看别人的生活和向别人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真正真诚的互动,获得的就是一些点赞的冰冷的符号。”

“有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几个共同好友互动了,自己就也上去说两句,可能只是为了应和一下,刷下存在感,表示自己好像很合群,融入了大家这个群体。”她坦言,与同龄人交流过程中发现这种刻意刷存在感来证明自己合群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前两天因为国庆假期,几个在北京的高中同学聚了一次,几年没见了,聚会玩的很开心,回来之后,发现那几个同学都陆续更新了朋友圈,底下点赞评论很多,一开始看到第一个同学发的时候自己还觉得很新鲜有趣,互动了几句,后来发现几个同学陆续发了相同的状态,照片一样,配的文字也差不多大同小异。李楠认为,只要大家玩的开心就很好了,也不必一个人发微信几个人就一起跟风。现在许多人什么事都爱往网上晒,反而限制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表达。

然而,不被朋友圈左右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我有的时候发一个状态,如果点赞评论的人多了,就会觉得很开心,如果没人评论就会失落,产生一种孤独感和不被重视的感觉。但是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啥必要,可能就只是你发的内容别人不感兴趣而已。”李楠说,自己经常有一种被朋友圈绑架心情的感觉。

线上交谈自如,见面却没话说

“两个人,在网络上关系非常亲密,真正见面了却没话说,感觉很陌生尴尬,但是在微信上却可以自如交谈,这算是一种社交孤独吧?”面对社交网络,在上海某文化传播公司工作的周伟也有自己的困惑。

这位来自湖北的85后,是个典型的宅男,武汉、南京、北京、上海四地的短暂工作经历让他的朋友并不多。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他孤身一人,不知如何安排闲暇时间,经常抱着手机、IPAD看视频找网友聊天打发时间。长此以往,让他担心自己会不会有自闭倾向。也试过离开电子屏幕到外面去与人交际,不曾想,一次网友见面就让他打了退堂鼓。

“来到线下好像都不会聊天了,全程下来都感觉很拘束。”聊起中秋假期前后和网友的见面经历,周伟说和原本料想的完全不一样。“两个人坐在南京路上一家星巴克咖啡厅,却始终放松不下来,有一句没一句的接话,实在尴尬了还会各自翻手机,最终满怀期待的聚会草草收场。”为什么线上交谈自如,见面却没话说?周伟百思不得其解。

针对周伟们的这种尴尬,心理学专家给出了答案:人们喜欢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弱人脉暂时排解孤独,找到归属感。弱人脉往往不重视个体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价值观、兴趣和需求成为建立社交的主要原因。通过这种高效精准的社交模式,人们可以变身理想中的自己并轻松地找到“同类”,通过网络来维系友谊。而现实中的友谊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面对面交谈比网聊更容易出现尴尬,因此人们对待现实社交的态度渐渐冷淡,社交隔离愈演愈烈。

李楠告诉记者,在虚拟社交里的好友私下没有交集的原因不一,有“只想找个人陪伴而已”、“向陌生人倾诉不会受到伤害”等等。但其本身的不真实性、随意性决定了网络社交本质上是脆弱的。它无法代替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在某种情境下,这种虚拟的感情寄托一旦断开,只会加深身在其中人们的孤独感。

摆脱社交孤独的第一步

不同于周伟的宅,同在上海的大龄女青年的李子叶则是个坚定的“线下派”。喜欢真实感的她笃定,点赞之交淡如水,网络人际关系太脆弱。“社交软件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们交流越来越方便了,但走心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即使是之前关系还挺铁的朋友,如果仅仅只停留在网上聊天,可能渐渐就关系淡了,然后真正的朋友就越来越少了,甚至会让一个有多年现实感情交流的朋友退化成一个纯聊天网友。”她认为,见面深聊一次,比朋友圈点一百个赞管用。“多年未见的同学一起吃个饭,面对面聊天瞬间就能化解陌生感。彼此朝着对方大笑的时候,不再是那个标准的网络表情,而是能看见彼此眼角的鱼尾纹。这感觉多棒!”她感慨,放下手机,走出去,或许是摆脱社交孤独的第一步。

在李子叶看来,现如今,虚拟社交经常会把现实社交逼向角落。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深度介入虚拟社交,不经意间也就会打破现实社交的人际平衡,比如朋友聚会的饭桌上,所有人都划着手机,却无人说话打破这种尴尬场面;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和千里之外的某位不具名好友聊得火热,却把近在咫尺的家人晾在一旁。李子叶认为,从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情况看,网络社交似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交孤独,而愈演愈烈的过度网络社交依赖却又加剧了现实中的社会隔离。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周伟曾流露出这样一种情绪:一般来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被认为社交劣势群体,是高危“孤独患者”。可像他这样的青年人的孤独又有谁懂?这些世人眼中的“中坚力量”看似在社会上拥有更广的人际社交网络,可承压在他们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社交孤独感又找谁诉说。

网络的虚拟性制造了这样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我们彼此连接,又可以相互隐身,沟通似乎变得轻松了,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非只是那么简单。李子叶坦承,友谊的形式,正在被高科技时代的社交网络改变,人们耗费在依附网络的弱人脉上的时间正越来越长,对现实社交反而采取一种消极态度。人们沉浸在微信朋友圈的时间越来越多,真正的社交圈子却日渐萎缩。

与此同时,现实社交的瓦解导致了冷漠忽视,人们习惯通过网络社交来再呈现和弥补。打开社交网络,你能看到风趣幽默的段子手现实中沉默寡言,粉丝万千的人手机通讯录里没几个人。当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无法让人满意,网络社交就开始协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