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Ren: NSA monitoring event will not affect the company,
“Trojan horse“ Elop, Microsoft personnel impact of adjustment? ,
大部分的网络内容都不可信? - 互联网
小米被骂的最惨的一次,太直接,-,大神手机,小米手机,
一张PS照片获尼康摄影大赛大奖,被网友玩坏 - PS,摄影,尼康
没有厨师!这家快餐店炒菜的全是机器人 - 机器人
开脑洞:这个品牌要在月球上打广告 - 月球,Space X
Twitter 2016 Q1 earnings: net profit of 107 million Yuan, and rose 491%,
谷歌中国:有15万发布商在这里,我们从未离开 - 谷歌,Google
No roaming fees: Telecom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Beijing tour packages online,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Beautiful vacuum girl1
青涩甜美-王祖贤小时候的旧照片曝光
中国女孩大胆自拍,显露完美身材3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22
A man's favorite things8
随便发几张图
Sora aoi possession photo2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4
Go to the national museum2
Ashlynn Brooke photograph of a group1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双旗镇刀客A
中国结婚习俗实录
金山office2007
美女写真1
Wild things 2
The Bermuda triangle3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9
VC++6.0简体中文版
超级战舰
Professional killers2 data package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8/12 12:13:55 Edit(编辑)
硅谷群侠传:网络时代的“淘金”梦 - 硅谷,谷歌,Facebook

硅谷群侠传:网络时代的“淘金”梦 - 硅谷,谷歌,Facebook

硅谷群侠传:网络时代的“淘金”梦 - 硅谷,谷歌,Facebook - IT资讯

接续上一篇的《硅谷群侠传:半导体风云》,因为军事工业和斯坦福大学使硅谷在科技界崛起,八叛徒创办了快捷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开启了半导体时代。而在1990年以后,网络开放给公众使用,从此掀起了新的风暴。

失败又怎样?

到了1990年代,个人电脑已经步入成熟期,惠普(Hewlett-Packard)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脑品牌,而苹果Apple)则节节败退,最后决定在1997年迎回创办人Steve Jobs,重新振作。PDA和MP3等小型的电子装置开始在这个时间点出现,虽然尚未成熟但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尝试。

图片说明:Steve Jobs强势回归后带领苹果演出大复活的戏码,再创高峰 (Source:Flickr/James Mitchell CC BY 2.0)

不只有著各种成功的案例,硅谷也充斥著失败。有些虽然有相当好的点子,但技术还无法让想法完整呈现,例如曾经震撼过整个硅谷,产品概念堪称iPad前身的GO公司。有些则曾经盛极一时,但在激烈的竞争下逐渐沉寂,像是Commodore推出的Amiga电脑。

图片说明:Amiga 500是过去最畅销的电脑之一。(Source:By Bill Bertram (Own work) [CC BY-SA 2.5],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硅谷,创业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不管是对个人或是硅谷都有著重要的意义。公司的不断出生和死亡,让硅谷有著惊人的弹性,创业想法的快速失败让人才得以重新投入新的公司和产业,让硅谷成为一个能够大量试误的地方。就在这些各种尝试之中,硅谷才能孕育出英特尔和苹果等科技巨擘。

公司的快速起落也加速了人才的流动,当公司本身都朝不保夕,员工自然不需要保持忠诚,而人才的流动又回过头来提供更理想的创业环境。这种快速而大量的创业常识颠覆了科技业的生态,让过去以大公司底下的实验室为主要技术创新动能的时代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创业家分头并进,寻找未来科技的可行之道。

相对的,成功的创业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成为了硅谷甚至是全美国的偶像,为硅谷的创业梦锦上添花,引来无数的追随者和效法者为硅谷增添活力。

图片说明:Mark Zuckerberg因为Facebook的成功而成为硅谷新偶像。(Source:Flickr/Jakob Steinschaden CC BY 2.0)

网络淘金潮席卷硅谷

网络向公众开放之后,网景(Netscape)成了硅谷第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网络公司,并成为浏览器市场的龙头,1995年甚至有90%的网络使用者使用网景的浏览器。

而1995年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推出的Yahoo,则是在第一代网络搜寻引擎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迅速的壮大。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创业家投入网络这块处女地。

图片说明:网景的Navigator曾是浏览器霸主,如今已成为时代的眼泪。(Source:Flickr/Gabriel Saldana CC BY 2.0)

互联网这个新媒介的出现带给创投无限的想像空间,再加上老一辈的创业家刚好也已经退休,提供创投更多的资本、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提供新创公司的成功机会。

网络带来了全新一波的创业热潮,也让科技业股票在华尔街成为股民追逐标的,为硅谷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进而吸引更多人投入网络产业。如果说前一波的半导体创业风潮都源自同样的根,是一棵树的不同枝干,那网络时代的创业就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互不隶属而平行发展,但共享同一片沃土。

硅谷创业上的成长也反映在人口和经济上,90年代湾区的人口成长了13%,圣克拉拉谷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全美国的两倍。实际上收入的分配并不平均,蓝领劳动者的收入依旧不高,拉高水平的是工程师以及握有科技公司股票的创业家和有钱人。

1998年网景在与微软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被美国线上所收购,这也敲响了硅谷网络业的警钟;但就在同一年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创办了Google,后来成为业界最耀眼的新星,也暗示著硅谷网路业未来的再起。

图片说明:同样是斯坦福校友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共同打造了新的硅谷企业典范。(Source:Flickr/Joi Ito CC BY 2.0)

曲终人未散,网路梦未完

网络产业无比美好的前景带来疯狂的人潮和钱潮,但也埋下了泡沫破灭的种子。

2000年网路业迎来了举世闻名的.com泡沫破裂,多数的网路公司市值崩跌到最高点的25%左右。硅谷地区的网络巨头在风暴中也难逃一劫,如Webvan、eToys和Pets.com等公司宣布破产,其中Webvan的倒闭更被视为最大的网络破产案之一。

图片说明:作为网络配送业先驱的Webvan曾是硅谷的超级明星,破产后公司的货箱多数沦为居民的置物箱。(Source:By Binksternet at en.wikipedia (Transferred from en.wikipedia by SreeBot)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网络泡沫虽然最后以破灭收场,但大量的资金提供网络公司进行各式各样的尝试,让网络得以深入人们的生活,也为下一阶段的网络产业奠定基础。

eBay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买卖东西的门槛;Google则让人们无比方便的使用网络,而且成为网络广告的超级霸主;全美最大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则提供大众一个轻松找到各种讯息的平台,甚至被曾被评为最佳社会网站。硅谷网络公司的成功不只带来商业利润,更重新塑造了人们生活的方式。

图片说明:Craigslist虽然密密麻麻的只有文字,却是美国人最爱用的网站之一

在这次的重创之后硅谷损失惨重,甚至出现了硅谷将从此一蹶不振的言论。但实际上不断增加的网络人口象征网络的时代才正要开始,经过经济萧条的淘洗之后,人才和资金重新回到新创的网络公司当中。2000年前后创立的公司自此开始崭露头角,像是后来被eBay收购的第三方支付PayPal和搜寻引擎的代名词Google

除了新公司之外,没有被网络泡沫破灭毁灭的旧公司,在存活下来之后也变得更加顽强,包括入口网站Yahoo和拍卖平台eBay都成为第一代的硅谷网络巨头。而在大片的网络声浪之外,其他行业则起起落落,惠普购併了康柏成为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苹果推出了iPod准备卷土重来,英特尔和超微的战争则持续进行。

硅谷非主流:生物科技与能源科技

硅谷拥有的不只是半导体和网络业,其他不同的科技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其中又以生物科技和能源科技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奈米技术,雷射科技和机械外骨骼等各式科技产业。

斯坦福大学生物实验室在DNA方面的研究是硅谷生物技术产业的推手,并早在1970年代就初具规模。生物科技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产业,但在硅谷始终佔有一席之地,并在基因相关的研究上不断有所进展,拥有许多相关的专利。在2000年初,湾区已经有高达90家生技相关的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820亿美元。

在2001年的恐怖攻击之后,为了美国能源的供应,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等能源产业成为硅谷的新亮点。而石油资源的来源和价格的不稳定让能源相关科技持续进展,硅谷的创业者投入各种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特斯拉。

图片说明:近年来引发众多话题的电动车Tesla

江山代有人才出:新时代与新挑战

虽然硅谷的创新数十年不断,影响力日渐扩大,但还是有其需要面对的困境。相对于过去创业的长期经营和投资,近年来有些创业者倾向在短期内冲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并脱手获利。这样的转变提高了硅谷的资金和人才流动性,却使需要长期经营的项目乏人问津,公司决策时也容易过度偏向融资方而非长远的发展。

硅谷涌入的财富也造成了日渐严重的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的不安感和冲突。扩增的人口则使硅谷和东京、纽约和巴黎等一般的都会区越来越像,越来越拥挤和沉闷。高涨的房价和物价等生活成本,让中产阶级难以负荷,部分移民人才也因此却步。

硅谷公司的更迭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原先称霸网路界的Yahoo在近几年被Google打得节节败退;创立不到20年的Facebook已经成为多数人每天必上的网站,而对手MySpace则快速消亡。

在现在这个智能手机遍地,没有无线网就会死的年代,硅谷经过了新一轮的洗牌。来到硅谷壮大发展的社群网站Facebook和湾区土生土长的影音串流网站YouTube与点评网站Yelp成为新一代硅谷企业的代表,而苹果Google则早已晋升世界级的企业。随著科技的变革,硅谷的企业也经过一波波的淘洗,而始终不变的,是硅谷不间断的创业动能。

西部文化孕育创业生态系

科技的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而硅谷是这场革命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虽然硅谷并没有最大的硬体公司也没有最大的软体公司,也没发明积体电路、个人电脑、网络、搜寻引擎和社群软体,但硅谷却让这些东西改变了世界。

相对于学术界和大公司的研究室,硅谷不是一个有著伟大技术历史的地方,却能让这些技术深入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够有如今的发展,硅谷不是只靠一大堆高科技公司,而是一整套的体系,包括大学和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工程师和创业者、创投和法律顾问,构成了一个创业的生态系。

借用生态系的比喻可以理解为何硅谷难以被复制。要让一个生态系生生不息的运作,需要的不只是几个重要的物种,更重要的是地理、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相关环境的配合,以及大大小小不同的动植物和细菌,构成一个複杂的循环。

创业的生态系也是一样,不是把大学和公司放在一起就能复制出硅谷,需要考量的还包括当地的环境和大的历史脉络,以及对内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对外的国际关系,不是砸钱或是政府一声令下就能将硅谷搬到任何地方。

图片说明:硅谷的创业环境如同一个生态系,各个因素之间环环相扣,难以全盘复制。

硅谷之所以天独厚,并非源自于单一因素,而是在整个美国、西部乃至于加州的文化、地理和历史条件,以及整个时代的背景之下共构而成。相较于欧洲和美国东部受到世俗礼教拘束,个人被家庭和阶级背景所束缚,美国西部在大拓荒驱逐原住民的残酷历史之下,成为一片地广人稀的土地。

在开拓潮和后来的掏金潮之下,这个缺乏既得利益者和传统权威的地方,孕育出重视自由和个人的文化,而来自各地的多元移民则让社会气氛相对包容。硅谷历史学家Leslie Berlin认为:

“美国西部勇于开拓而不畏失败的传统,深深影响了硅谷的创业精神。”

也因为这样的背景,加州成为一个愿意创新和挑战权威的地方,这些特质不只表现在硅谷的创业和不穿西装上,也实践在社会和生活中。

1964年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学生Mario Savio发起了校园言论自由运动,成为美国六零年代社会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州也是早期的同志运动和嬉皮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些反抗主流文化和体制的运动带给当地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反叛精神,也影响了硅谷的文化,甚至连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 Jobs都曾经是个嬉皮。

图片说明: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和嬉皮文化影响深远

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硅谷会有著创新和勇于挑战的文化并不足为奇。再加上早期有着政府资源的吸血而无政府官僚的钳制,让高科技产业得以有良好的发展。

而美国的资本市场机制让成功的硅谷创业家靠着公开上市,就能在数年之间赚取惊人的财富,使更多怀抱梦想的人愿意投入硅谷。美国的民主法治则保障了创业者的私有财产,而无须担心被国家强取豪夺。对移民具有吸引力的法律、环境和文化,让进入硅谷的人才源源不绝。

这些种种历史,文化和制度上的因素,塑造了今日的硅谷,让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