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2016IT leaders summit prior to hitting: Ma to help journalists to pick up the pen,
为找到一个网络喷子,他用了4年3.5万美元 - 网络,喷子
十万网友“联名上书”:要求美国最大论坛Reddit CEO离职 - Reddit
Force shutdown the computer exactly what’s wrong with that? ,
Facebook入华有希望吗? - Facebook,扎克伯格
未来就在眼前!2014让人脑洞大开的新科技 - 新科技,科技,3D打印
“Banning power“ won 50 express 800 express car? Shenzhen police response
微信有啥我有啥:QQ公众平台开放注册 - QQ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Debian
董明珠再谈和雷军10亿赌局:小米输定了 - 董明珠,格力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运动的范冰冰3
Wild animals melee moment of life and death2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7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10
擦地板的大叔太好了
Poor doll, hand job was caught the currently in effect by his dad
[猫扑大杂烩]华东师范墙上看到的捐精告示 15毫升3600元
So beauty, will let you spray blood2
Embarrassing things comic collection1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2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matrix3
Professional killers2 for Android
都市狐狸姑娘传
Unix video tutorial12
Proficient in Eclipse
apache-tomcat-6.0.33
SQL2000 For 4IN1
jdk1.5
The Bermuda triangle2
C++教程第四版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8/12 12:13:28 Edit(编辑)
你的公司文化像腾讯,还是像阿里? - 腾讯,阿里,滴滴出行

你的公司文化像腾讯,还是像阿里? - 腾讯,阿里,滴滴出行

你的公司文化像腾讯,还是像阿里? - 腾讯,阿里,滴滴出行 - IT资讯

刚刚过去的一个热点,滴滴和Uber,补贴大战、传言合并、辟谣、再传言、再辟谣、真合并。一如过去两年中国互联网中的合并大戏,滴滴+快的,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58+赶集,美丽说+蘑菇街……

这些“成功配对”的公司都有一个特点,他们身处同一个行业,做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业务,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却往往天差地别,一个很像阿里,一个很像腾讯。这让我们不禁要问,这两种文化各有什么特点,谁优谁劣呢?

笔者作为腾讯和阿里两料前员工,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为例,聊聊这个话题。

一、从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聊起

有朋友说滴滴和Uber的合并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的补贴大战彻底落幕。

我说,君不见饿了么还在pk美团外卖?君不见易到背靠乐视,神州专车背靠联想么?君不见优酷土豆现在背靠阿里,而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依然健在?还有到家配送、短租、医疗、互联网金融……各家厂商都还在磨刀霍霍向猪羊么?

其实商业跟生物的种群生存是一个道理的。每个厂商都希望抢占一个行业生态位,有了这个生态位,他们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哪里有生态位的重叠,哪里就有竞争,就有亏损和补贴,最后一死一伤,或者合并。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且能牵涉出非常多有关商业,有关团队,甚至关乎人性的话题。借着这个话题,有些人就在讨论滴滴和UBER合并的“情怀问题”。

他们说:中国互联网又一次打败了美国对手,感觉像是乡村基收购肯德基。

还有人说“不要把世界,让给我们看不起的人”。

妹妹问我,老是谈情怀的人是不是有点太娇情了。

我说,其实情怀背后都是现实。人总是互相看不上的。

创业,是同类人和同类人的的集合。所以这是一伙人看不上了另一伙人的故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周围的朋友多种多样,有人求近财,有人求远利,有人只求名,还有人只求家人幸福,也有人只图自己开心。

谁对,谁错,说得清楚么?

你只能说谁可能成功,或者谁更可爱——也许你的潜台词就是,谁更像我。

二、腾讯文化vs. 阿里文化

先听我讲一个故事。

2013年底,我加入了支付宝钱包团队,这个在当时号称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团队。而在此之前,我主要的工作经历,是供职于腾讯邮箱和微信团队,从11年到13年经历了微信几乎整个创业期,可以说,我的职场基因打上了深深的腾讯微信烙印。

阿里巴巴是出了名的狼性公司,抄录几条阿里人奉为圣经的“阿里土话”给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拥抱变化”

“生命在于折腾,不在折腾中崩溃,就在折腾中涅槃!”

“没有坑,就先让自己成为萝卜”

“不要事情找你,而要你找事情”

“很傻很天真,又猛又持久”

“与其怕失败,不如狠狠地失败一次”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不难,要你干嘛?”

腾讯公司的文化就不一样了。由于员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所以这些大学刚毕业就在公司里工作的人,都带着一股非常强的学生气,再加上公司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所以整个公司都非常斯文。

微信团队(曾经的广州研发部)在腾讯公司中又极为特别,也许是因为远离总部,在微信做大之前,这里的升职、调动的机会并不多,人员流动很少,团队里隐藏了非常多低调却才华横溢的同事。在部门群里聊天,总是时不时就有人赋出诗一首,或者来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金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常常少言寡语,默默在做好事情,专心的雕琢产品、代码、设计稿。

腾讯内部有一个叫“瑞雪精神”的传统——不要逆乘电梯,要文明排队等。在阿里,我很快发现,靠“瑞雪”是无法生存的。

比如,我在支付宝大楼21楼办公,每天中午如果我不逆乘电梯是下不了楼的——因为大家都逆行了,楼下的同事先坐向上的电梯上来后再下去;

比如同事几人一起经过一个门,我先推开门的话,我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好过来,但从来没有其他人这样做;

再比如,下午发点心水果,晚上发夜宵的时候,如果不飞奔过去抢的话,你只能闻着别人吃东西时那个香喷喷的味道,独自默默的吞口水。

“斯文”在阿里并不是一个好词。在阿里我“学会了”骂粗口,我发现不说粗口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的上级会说,如果这事搞不定,你就跪下去求他——我不敢想像在腾讯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最典型的一次,我在公司楼下上楼时遇到一个没打过交道的女同事抱着大箱小箱,我主动帮她拿了几个——是的,很小的一件事。后来这个同事说,在公司这么久第一次遇到有人主动帮忙拿东西。这又让我疑惑许久。

在阿里我显得像是个怪人。

曾经有人问我腾讯跟阿里的区别,我说:“书生”跟“土匪”的区别。但我不觉得阿里这样不好。

腾讯人之所以“书生气”,是因为大部分人是需要写代码,需要设计产品,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模式,不断地思辨,思辨之后再执行,这样当然要求非常多高学历的“好学生”,要有理想,有才华,爱创新爱创造讲规则;

而阿里是一个典型的销售、运营导向的公司,一支在电子商务最前线作战的部队,每天跟各行各业的小商家打交道,帮其他需求奇特的传统行业客户解决问题,更多地讲执行,要接地气,要讲结果,要吃苦耐劳,需要每个人都能像独立作战。这样的团队,不“土匪”能行么?

在阿里,所有人都是那么粗野,丛林生态,大家都忙着向前冲,没人有空给你“舔伤口”。

所以你能明白为什么腾讯过去没把电商做好,而阿里也没能做成社交了吧。

九型人格把人的九种性格分为:“思维中心”、“情感中心”、“行动中心”。你总不能让行动导向的人去做思维导向的事的。

业务决定企业基因,决定团队气质。

为什么某度老说要“狼性”,却不可能变得“狼性”。你试试让公司里的程序员每天都排队、集合,跟美发店的小哥小妹们一样,站在公司门口大喊“干!干!干!杀!杀!杀!我们是最棒的!保证完成任务!”

一个月后我们来看看离职率。

三、滴滴文化vs Uber文化

很不巧,滴滴创始人程维同学在创业前长期供职于阿里巴巴的B2B团队和支付宝团队。所以滴滴最大的口号也是阿里那句“拥抱变化”。滴滴是一个典型的运营导向的企业,也很喜欢用重地面部队的方式来进行业务开拓;

而Uber,一个信仰技术的团队,一个来自“高大上”的美国的外企,在中国招聘了大量出身外企的精英,并且使用轻模式、小团队就能保证大规模业务的顺利开展。

这似乎又是两个“阿里”vs“腾讯”式的对手。于是,是否可以说“运营导向”打败了“技术导向”呢?

并没有。

很多人喜欢简单地把企业的并购讲为谁吃了谁,并由此推导出规律,比如文前提到的若干并购案,大家就在说是狼性企业吃了羊性企业,是北京企业吃了上海/南方企业。——那携程并购去哪儿又怎么讲呢?蘑菇街与美丽说的合并又怎么说呢?

资本操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企业、产品和业务之间的竞争更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是基因决定,那我们做这个企业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命运,我们在商海、在人海中不断奋进又为了什么?

生活、工作、创业的乐趣其实正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像“出行服务”这样的O2O业务,公司初期的运营非常需要“运营导向”(个人业务)或者“销售导向”(企业业务)来保证生存,并进行业务模式校正;而公司发展到中期、成熟期,却特别依赖技术和产品,需要通过大平台、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建立规则、模式来优化体验,提升效率;同时,O2O业务不像过去的电商一样模式相对确定只需要改进运营策略,它需要不断地创新产品、更新模式,不断地针对线下业务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的设计。

也即是说,O2O企业需要“阿里”和“腾讯”两种基因同时存在。

从打车大战数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滴滴的技术、产品团队也很优秀。滴滴和Uber的区别,只在于谁的运营基因更强一点罢了。

四、文化之争,孰优孰劣?

中国历史上,不断有朝代更迭,有非常多的战争,但这些战争之间却大有不同。

有一种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败。

秦国曾经是偏居西陲之地的一个弱国,资源匮乏且长期处在戎狄的威胁之下,但最终它却一统了天下。转折点在“商鞅变法”。这个变法后的“集权强国”打败了“分封诸侯”。变法之后,只有秦国打各国的份,各国基本上是不敢招惹秦国的。

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这是“现代火器”打败了落后的“传统兵器”,更是“现代国家”打败了落后的“传统帝国”。同样的,大清一见英国人的军队,是绝计不敢再去碰他们的,逢战必败。

这样的战争,是“高低战争”,是模式高的打模式低的,是先进打落后的“降维攻击”,是不可逆的,是高者必胜的。

另外一种战争,像楚汉之争,刘邦是流氓,项羽是贵族,最后流氓打败了贵族。

这样的战争,只是“平面战争”,大家站在一个平面上,谁成谁败在初期并不能下定论,一切只有到最后才有分晓。

这种战争是组织方式、经营策略的区别。他们是同一个模式上的两个团队之间的“肉搏”,最后谁更灵活、更聚人心,甚至“更无耻”,谁胜利。

滴滴快的们打败传统出租车行业,就是一种典型的“高低战争”。但Uber打滴滴,却不是,这只是一场“平面战争”,在这样的一个战场上,需要血拼,所以Uber跟滴滴打仗注定是一场血腥无比的肉搏战,这场战争如果杀到最后,两败俱伤都不为过。还好他们收手了。

也许如果Uber的人工智能真正的准备好了,针对滴滴的这块战争可能会变成“高低战争”——可惜还远没有。

也许Uber会觉得滴滴是屌丝逆袭,但打不死对手,意味着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并没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对手。

中国古代一直有一种屌丝:北方少数民族,凭借他们的骑兵优势,不断南下进犯,打击南边的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屡屡战败。但有两个人反其道而行,向胡人学习,并主动出击把他们打败了——赵武灵王和汉武帝。

赵武灵王,他为了抵抗北方的胡人侵袭,提出“胡服骑射”,脱下中原人的长衫,全民穿上胡人的衣服,练习骑马射箭,终于训练出一支非常强悍的骑兵,用他们打败了胡人,并且开拓了北方的领土。

汉武帝时,汉朝已经受到了几十年的匈奴之苦,所以他学匈奴之法训练骑兵,数次北伐,夺回了河套之地,“封狼居胥”,把匈奴彻底打垮,使得终汉一朝,再没有匈奴之患。

……

这个时代世界科技大变革,“奇点”即将来临,科技变化很快,而中国也经历着社会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我们面临着各种思想冲击,价值观必然混乱,会有无数的对错之争,却不会有多少对错之分。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好事,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之幸。

回想盛唐气度,包容天下,不择细流。愿有生之年,得见如此。

滴滴和Uber的事情已经到一段落了,而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更新自己的企业文化,坚持自己合适的企业文化。我们也可以更了解对手,包容他们,学习他们,学他们之所长,成为比他们更优秀的公司,做比他们更好的产品。

所以,你的公司,更像腾讯,还是阿里呢?

(全文完)

*我对以上各公司的评论只限于过去,并不代表现在和未来,企业总是在成长和变化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IT资讯立场。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