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SpaceX遭前员工诉讼:有钱发火箭没钱发加班费 - SpaceX,马斯克
A hammer, worth 500 million anyway? ,
电动公交车很快就将彻底取代普通公交 - 电动公交车,电动车
Horse to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full program exposure
为什么在游戏里偷东西会令人愉悦? - GTA5,刺客信条,辐射4
中国移动总裁:客户户均流量已超400M - 中国移动,4G,流量
滴滴出行推出“接驾专线”:不怕手机号泄露了 - 滴滴出行,专车
华硕:对HTC很感兴趣,不排除考虑收购 - 华硕,HTC
Unscrupulous businessmen “white“: low with computers sold with high prices,
谁有权调阅你的手机位置记录? - 手机定位,GP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美丽的桂林风光2
西游四格漫画(一)
Beautiful vacuum girl3
壮丽的云彩2
Green sweet joey wong young old photos exposure
NeedWallpaper6
西游四格漫画(二)
去瑜伽会所面试的经过
The real super beauty15
Sora aoi mirror memorial classics3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asp.netWeb服务器高级编程
超级战舰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5集
少妇苏霞全本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3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2集
Eclipse 4.2.2 For Win64
仙剑奇侠传98硬盘WINXP版
C#编程思想
jdk1.6 for windows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7/15 11:57:40 Edit(编辑)
曾经的知乎,再也回不来 - 知乎

曾经的知乎,再也回不来 - 知乎

曾经的知乎,再也回不来 - 知乎 - IT资讯

7月13日,知乎上出现了一则爆料钱晨离职内幕的匿名帖。帖子直指罗永浩和锤子高管在锤子T3、坚果2以及Smartisan OS3.0在产品路线图上的分歧与矛盾。短短一个半小时,该回答已经获得了1800多个赞。

随后,各大媒体开始关注此次事件并追踪报道。

对于这一事件本身,我们不做评论。但是透过此事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公众事件的爆发开始从微博转向知乎。

从“魏则西”事件到老罗的“矿泉水”事件,知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公众事件的引爆点。

当时的“魏则西”事件,当事人曾经在知乎多次发表关于滑膜肉瘤病的看法。

魏则西事件时间轴

在这些引起全民关注的爆发性事件中,社会性话题的传播性,微博、微信以及传统媒体在二次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知乎——事件在知乎上爆发,事件发展的重要信息第一时间在知乎上披露,对事件的关键性评论也往往由知乎用户完成。知乎已经成为继微信、微博、贴吧之后的第四极。

那么,是什么让知乎发生了这样的改变,使得一个原本纯粹的知识分享平台变成了一个“爆料平台”,或者说是一个“大杂烩”?

“蒸发冷却效应”带来的用户量暴增和内容质量的下降

邀请制时期的知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英平台,一些老用户将之视为知乎的黄金时期。

我们无法否认,那个时期的知乎用户远比今天纯粹,更像一个高端的知识分享社区。但在互联网时代,纯粹往往意味着脆弱与不可持续。随着知乎开放注册,那些最受老用户看中的特质开始变得不堪一击,许多老用户也因此远离了知乎。

这样的现象,非常适合用硅谷研究者EliezerYudkowsky发明的名为“蒸发冷却效应”来定义它。

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团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社团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社团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这一现象和自然界中的蒸发冷却现象非常接近。液体在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在社交团体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因此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

然而,知乎作为一家商业网站,开放注册是一种必然。毕竟,只服务于少数精英人群、小而美的小型社区缺乏商业上的价值。在获得投资之后,所有创业者必然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变现以及盈利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社会性事件”和“爆料”在知乎被挖掘出来呢?

第一个原因是,用户量的暴增使得知乎具备了引爆一个事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也使得知乎从专注知识分享转向关注公共事件乃至八卦。

第二个原因是,知乎的知识来源来自于用户自发分享,自己并不生产内容。因此竞争壁垒并不在知乎本身,而依托于高端用户。用户不会永远忠诚,他们永远在“路上”,很容易根据平台和大环境进行转移。此外,这些能够提供高端知识的用户,基本上也是行业内的精英,是用户中的少数派。这些用户的内容生产是有瓶颈。

第三个原因是,知乎为了增加自身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一直在不断地做热点事件的运营。这点从“知乎日报”就可以看出,它一直在紧跟热点事件。比如前段事件非常火热的“南方日报记者强奸事件”,日报头条就是“女生该如何保护自己”。

最后一个原因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以及知乎影响力的提升,很多人甚至会把知乎当做一个公关工具。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爆料者选择知乎?

知乎拥有的条件,微博似乎也同样具备,并且微博的用户数量还要远大于知乎。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爆料者选择知乎作为首选平台呢?

首先,是知乎的匿名机制。相比于微博上的爆料,知乎的匿名机制给了爆料者更多的保护。知乎匿名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快捷。

其次,是知乎的推荐机制。在微博上,如果你的账号缺乏足够的关注,你的爆料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淹没在大量的同类信息中。而在知乎上,利用知乎本身的推荐机制,爆料者可以为该问题找到足够的关注者与回答者。

一旦爆料者的问题或答案引起了一定关注,这个问题或答案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推送到更多的人的首页上,这是一个链式反应一样的过程,也是知乎运行的基本原则。

正因如此,在知乎上爆料的成功率要远大于微博,安全性也更高。

知乎未来会成为另一个微博吗?

有人认为,知乎已经变得与微博无异,到处都是抖机灵的段子手与营销号。用户从“上”知乎到“刷”知乎,浏览内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娱乐取代知识分享成为知乎的主要功能,知乎已经完全庸俗化了。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相较于其他网站,知乎对“蒸发冷却效应”的抑制其实是相当成功。即便现在,知乎用户的受教育水平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中依然处于前列。知乎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双方对“关系”的设计与利用。

现在的知乎事实上在向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发展。在知乎用户的浏览行为中,“问题(或者说话题)”与“关系”并重。用户对另一用户的关注,大部分时候并非出于社交目的,而是出于对该用户所在领域的关注。但在微博上,用户关注一个人或许更多是因为这个人有趣。

今天的知乎大V相比于早期的、“受人膜拜”的知乎大V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知乎大V更像是一种人肉推荐机制。

普通用户通过关注相关领域的大V,可以获得该大V在浏览过程中筛选出的内容。当然,这个依赖被关注者品位的机制并非十全十美,采铜就在自己的知乎简介中注明,“点赞全凭个人趣味,不接受点赞问责”。在知乎上,点赞是推荐,是广播,但很难说是一种交流。它甚至不能算是一种赞同,它是一个更接近于Quora上的Upvote的概念。

一个过分纯粹的社区必然是脆弱的,只有一个丰富的生态才能让社区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不曾开放注册,知乎或许早已经运营不下去了。

同样,一个过分庞大的社区也必然存在各种问题,甚至违背其建立之初的目的。但知识本来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吗?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