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酷派高层证实与360谈判:距和解仅一步之遥 - 酷派,360
More price-sensitive consumers shopping online: promotions, buy buy buy,
斯诺登:想回自己国家,不愿再过逃亡生活 - 斯诺登
40 under one roof! Apple,Store sixth Apple retail store opened in Shanghai,
标准普尔将夏普债务评级调到CCC+:接近垃圾区 - 夏普,显示屏,银行
Wait for the wind to take you flying: the millet to take? ,
United Kingdom out of the EU, people in Londo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乔布斯的另一面:看他当年是如何“喷”别人的 - 乔布斯
Gionee mobile new face exposure: Feng Xiaogang, Shawn mirror
Reticulocyte PAPI how red sauce? ,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中国女孩大胆自拍,显露完美身材4
这还能睡得着?
餐桌上的鱼
美女和狗狗2
A man's favorite things3--ZhouWeiTong
西游日记4
战场废物2
世界各国15岁的MM有什么不同
中国女孩大胆自拍,显露完美身材2
Look for from human art net, is good--3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Prostitutes diary
Sora aoi, the maid, students' uniforms
Unix video tutorial1
Unix video tutorial19
Boxer vs Yellow3
jBuilder2006
Take off clothes to survival
Kung.Fu.Panda.2
功夫熊猫2(上集)
matrix1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6/17 11:24:43 Edit(编辑)
滴滴优步血拼已久,最后可能这样收场 - 优步,滴滴,Uber

滴滴优步血拼已久,最后可能这样收场 - 优步,滴滴,Uber

滴滴优步血拼已久,最后可能这样收场 - 优步,滴滴,Uber - IT资讯

终于,昨天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股权融资,45亿美元。

之所以用“终于”一词,是因为滴滴现在宣布融资已经不是按照轮次,而是对本轮每一个新加入的重量投资方挨个介绍,比如最近你应该已经看到我们报道的苹果投资滴滴10亿美金、中国人寿投资滴滴6亿美金、阿里蚂蚁金服共投资滴滴4亿美金,这么做除了撩拨媒体老师的神经(当然这不重要)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震慑对手。这里的对手,指的就是Uber。

滴滴CEO程维、滴滴总裁柳青、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从去年各自年会开始,频频以“2016是决胜之年,必须干掉对手”的宣言指涉对方。滴滴和优步的矛盾,已经成为移动出行行业最轰动的矛盾,一些人相信,今年(至少是近两年)移动出行行业战局一定会水落石出、优步滴滴定会决出高下,并由战胜方赢者通吃。另一些人则相信,出行市场不是垄断市场,不会只有一个超级供应方。

无论如何,滴滴Uber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自杀式竞争必须以某种形式收场。

去年2月14号,滴滴快的合并,滴滴注意力从快的身上转移,当务之急是牵制去年1月份刚刚推出专车业务的神州专车,此时2014年下半年推出低价专车的人民优步已经运作半年,三月份开始着重发力,三月下旬,Uber启动了大规模降价活动:从当天开始,本来就比出租车价格便宜的人民优步下调30%。价格低的地方是抢占用户的绝佳位置,用户从滴滴专车大批流向人民优步,在这个后来被程维等公司高管称之“生死攸关”的节点,滴滴先期用“一号快车”做产品试水,后来用“滴滴快车”迅速跟进,与人民优步正面抗衡。5月13号,滴滴宣布滴滴快车项目正式在八个城市铺开,分别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杭州。

自此,开始了滴滴Uber漫长且昂贵的对垒。

滴滴第一次将这场战役的昂贵推向一个业内阀值是在去年9月9号,彼时,滴滴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滴滴CEO程维确认滴滴快的完成30亿美元的融资,这是当时未上市企业融资的最高纪录(后在今年1月份被美团大众点评融资33亿美元打破)。滴滴六月份最初启动这轮融资时计划面向全球投资者融资15亿美金,不过在被超额认购后滴滴增加了融资规模,到7月7号已经融到了20亿美金。

这一轮算算是上市前的F轮,同时也是滴滴快的两家合并后的第二轮,这轮参投机构的名单包括中投公司、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阿里巴巴、腾讯、新浪微博、淡马锡、Coatue Management寇图资本。

再看Uber方面,去年七月份,Uber启动F轮融资,在这一轮融资中,Uber先是搞定了微软的1亿美金战略融资,八月份,Uber接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Tata Opportunities Fund(塔塔集团)的近亿美元(7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融资。九月,百度参投,Uber宣布其12亿美金融资已到账,Uber的F轮融资融完,此时估值500亿美金,投资方包括印度塔塔集团、微软百度、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

第一回合下来,滴滴气势逼人,其刚刚完成的一轮融资——30亿美金,占据滴滴、快的两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融资总和47.1亿余美金的一大半;此时,Uber已成立五年,共融资7次,历史融资总和为80亿美金,刚刚融到的10亿美金不过是融资总额的1/8,按融资迅猛势头来看,Uber的当量远远不够。

而此时,受对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影响,科技公司从创立到IPO需花费的年限从2011年的5.8年延长到了2015年的7.7年,CB Insights指出,出现大量估值超10亿美金然而却未上市的企业,像这样的独角兽已经超过了140头。科技公司不愿在二级市场遭遇股价腰斩,选择在私募市场停留越来越长的时间、并承受走高的估值,成为新公司的一贯做法。

10月份,距离Uber启动F轮融资刚刚过去3个月,Uber启动新一轮G轮融资(考虑到Uber刚在九、十月份宣布完成上轮融资,这几乎是马不停蹄),Uber计划融资10亿,按700亿美元估值。如果一切顺利,Uber将成为世界上最名贵的一匹独角兽。

不过事情显然不会那么简单,一方面是来自投资人和市场的反弹——上面提到,一级市场充斥着估值虚高的独角兽,与此同时公开交易科技股股价却表现糟糕,这让不少投资人开始重新掂量一家公司真正有几斤几两,哪怕它是最当红的Uber。

12月,Uber向特拉华州提交申请,详述了公司经过调整后的G轮融资计划,Uber计划筹集21亿美元资金,估值625亿美元,同时计划发行4300万支新股,每股价格48.77美元,这样Uber融后估值约在680亿美元。

当月,Uber确认已获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金融集团T. Rowe Price投资;2016年1月份,广汽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约投入1亿美元,同时曝出的路透社投行文件显示,优步的投资者还包括一些此前未披露的资方,包括民生银行、宽带资本、万科集团以及中信证券等,累计投资金额接近20亿美金;2月12号,俄罗斯亿万富翁米哈伊尔·弗里德曼(Mikhail Fridman)旗下的投资公司LetterOne宣布向Uber投资2亿美元;5月下旬,Uber正式对外确认获得丰田公司的战略投资。以及最近的6月2号,Uber获得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单笔资金,沙特阿拉伯主流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的35亿美金。

从去年10月份正式启动G轮,历时八个月,Uber的G轮总融资截止目前累计高达60亿美金,远超过它最初计划的10亿美金。在融到其史上最大的沙特35亿美金后,Uber也没再着重强调“估值”这个概念,此时,Uber估值无论是700亿美金、625亿美金、还是680亿美金,与它融到的60亿美金天文数字比起来,都是被调低了的。

滴滴这边的融资军备竞赛不输Uber。去年9月份融了30亿美金的滴滴再拿大钱显得轻车熟路,有板有眼,每加进一个体面的融资方都要郑重宣布一下。5月13号,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金投资;5月25号,阿里发布2016财年年报,媒体挖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分别认购滴滴出行2亿美元优先股,总计4亿美元;6月13号,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昨天,滴滴出行宣布本轮融资完成,将上面的融资事件收了个尾,加上此前的原有投资方追加投资,滴滴宣布本轮融资包括45亿美金股权投资。

滴滴还特地强调,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股权债权投资加一块,这轮一共融了73亿美元。

Uber也有!Uber近期又在准备在高风险贷款市场融资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据称,Uber目前已经在与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莱展开沟通。如能顺利完成,Uber的G轮融资也是70亿-80亿美金。

融钱融到这个份上,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本质问题,即,出行市场是不是一个垄断市场?这个市场是会选择Uber、滴滴们之中的其一,还是会长期支持他们共存下去?如果是后者,融资如此疯狂,市场如何回归理性?

这样宏大的命题以我一己之力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比如《Uber:为什么成不了垄断者》这篇文章里的观点,即出行市场作为物理存在,其一,实际边际成本不低,即即使用户足够多后,再增加一个用户Uber仍要为此担负成本,而不是成本为0;其二,没有需求端的网络效应。

所谓需求端的网络效应,通俗讲即用户之间的协同网络效应,以我们熟悉的微信为例,每新加入一个新的用户,都会立即(立即、立即)使微信这个App变得更加好用、更有价值,因为你可能在微信上去连接你的朋友,或是被你的朋友连接到,如果使用微信的人足够多,像Facebook那样拿下十几亿用户,那它的连接价值就会非常大,它也就进入了垄断。——即使人们从Facebook逃离到Snapchat,等于另立山头,同样是向着建立连接演变。

而Uber则不是这样,它不具备用户之间的协同网络效应,你使用Uber,不会立即让Uber对其他用户变得好用,而是存在一个从需求——供给之间的传导机制。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模型,最初,某一个打车平台的用户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平台,此时,会吸引大量供给端的司机/车辆涌向这个平台,但这个流动存在一个阀值,阀值源于这样一种关系,即假设一位司机平均每天能服务4位乘客,那么,这个平台上的司机与乘客的健康比例是1:4,在乘客数达到一个尽可能大的情况下,此时司机再多会工作不饱和,司机再少会运力不足,司机数量会稳定地向一个数据回归。司机回归的过程就伴随着司机/乘客向其他平台迁徙。

这个模型比较粗糙,但是它可以宣示一种情境,即出行行业的供需无法像数字世界的软件一样,互为指数地互相刺激增长,而是需要传导、有时滞。如果这类时滞模型对应的不是垄断市场,Uber、滴滴代表的市场也可能不是垄断市场,而是可能会几个玩家并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个市场可以容纳几个玩家,Uber凭什么估值比滴滴、Lyft、Ola、Grab等等高出许多倍?反过来如这篇文章所说,如果你相信Uber估值合理(或至少接近),那么为什么Lyft,滴滴和GrabTaxi估值比它低很多?

是给滴滴们涨估值还是给Uber降估值?

也或许没这么麻烦,Uber的E轮投资方老虎基金在G轮再度回归投资Uber,同时它还是滴滴快的、印度Ola、新加坡GrabTaxi的投资方,实在太费钱并了算了。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