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These rumors don’t pass on G20 Summit in Hangzhou
石家庄等缺水城市洗浴中心扎堆 私采地下水严重-缺水城市
外交部高官:马航事件凸显海上联合搜救重要性-马航
公安部:严厉打击证券期货领域等犯罪-公安部-地下钱庄
铭记历史 镜鉴和平未来
习近平遍访五大洲:提速中国梦、助力全球梦
Dingqing County in Tibet a 5.5-magnitude earthquake has caused 60 injuries, of which 6 seriously injured
成都交管局回应单双号限行传闻-重污染天气启动-重污染
Police in Inner Mongolia: in tongliao Institute President falls to death ruled out homicide,
美媒称中国人流行喝进口啤酒:富人不喝便宜货-中国消费者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青春清纯美女大集合1
2012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picture7
这年头,找个靠谱的妹子太难了
29 the belle stars after bath figure2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
Forced sex girl living abroad2
Magnificent cloud2
水晶头骨造型的酒瓶
我国房地产真相
Female model behind the bitterness, often being overcharged1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asp.net技术内幕
美女写真2
Professional killers2 data package
Love the forty days
Rio big adventure
传奇私服架设教程-chm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5
Unix video tutorial3
SP3 for SQL2000
Eclipse-CALMSANNY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3/5 8:43:47 Edit(编辑)
李克强就业观

李克强就业观

李克强就业观_新闻资讯
2015年5月17日,李克强总理夫妇在爱尔兰总理肯尼夫妇陪同下参观香农加维农场。

  在爱尔兰香农的加维农场,为了向一个刚上小学的小朋友介绍远道而来的中国总理,爱尔兰总理肯尼选择了他心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你知道吗?这位爷爷去年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就业啊!”


  2015年5月17日,李克强总理夫妇在爱尔兰总理肯尼夫妇陪同下参观香农加维农场。


  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向到访的李克强总理公开寻求最重要的“中国经验”:“尼日利亚年轻人众多、就业压力大,而中国有解决十几亿人就业的成功经验,希望中国也能帮助尼日利亚解决就业问题。”


  当很多人在谈论中国GDP增速放缓的时候,一些敏锐的观察者则把目光聚焦到另一项指标:就业。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着重谈到了一组数据:2015年,美国、俄罗斯、巴西的失业率分别接近5%、6%和9%,欧元区和南非更是高达10%和25%。在全球整体表现不容乐观的就业数据中,拥有13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人口的中国,2015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2016年1月,在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首次从31个大中城市扩大为全国所有地级市的情况下,失业率保持在4.99%的低位。


  斯蒂芬·罗奇就此评论道:“不要低估中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经济走向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对此抱有信心。”


  在春节后的首次讲话中,李克强总理表示,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


  他在2月26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视频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就业稳定,而且有所增加。这表明中国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就业”有多重要?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就业”第一次与GDP、CPI一起,成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照指标。


  2015年底到2016年初,世界几大经济体几乎同步做出了一番遥相呼应的表态。美联储宣布四年来首次加息,其参考指标不是GDP、CPI,而是衡量就业率的“非农就业指数”;欧盟发布2015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调整对当年的GDP增速预期,其核心支撑同样是“就业形势”的变化。


  而在2016年1月的一场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详解中国经济“新指标”,其中“就业”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必须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关注点也要随之转变,对主要经济指标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李克强说,“对于老百姓而言,第一位的就是就业,必须高度关注就业问题。就业下滑,经济增速即便再高也没有意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GDP和CPI是衡量中国经济的核心指标。而现在,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就业”与上述两个指标一起,成为本届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就此评论道,这反映了中国从“火力全开搞增速”,转变为“更强调质与效的提高”。美国彭博社撰文称,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意识到,“确保就业岗位充足,比确保经济增长率更重要”。


  当然,政府理念的转变也曾引起过市场波澜。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之初,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政府没有如市场预期一般“放水”,而是保持定力,迟迟“按兵不动”。


  “人们纷纷猜测,本届中央政府的“底限”究竟是多少?”一篇新闻报道如此记录当时的情景。


  直到李克强总理在当年7月的一番表态,人们才意识到,之前的猜测都“没猜到点子上”。李克强当时明确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他进一步解释,所谓“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这是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区间调控”的理念,也是“就业”第一次被提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两个月后,在大连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就业”的看法:“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是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们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


  2013年9月10日,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明确表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


  2015年3月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更明确地把“就业”作为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指标:“如果速度影响就业、收入,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我们会在稳定政策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


  可以说,在本届政府的诸多决策中,“就业”始终是重要的参照指标之一。在处理中欧光伏产业争端时,李克强特别强调,这一产业涉及40万人的就业;谈到减税,他条分缕析地说明,给小微企业减税涉及到600万户市场主体,上千万就业人员;而在说明自己对出口的认识时,他说,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多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能带动大概1亿人的就业。


  “就业”一直是贯穿在本届政府执政理念中的一条主线。在2014、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明确表示,“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有媒体统计,本届政府的前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中,“就业”一词共出现了150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支持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等,都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这一“国家治理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的议题。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专题研究更加科学获取失业率数据的调查方法,确定由统计部门依法适时发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弥补现有“登记失业率”统计的不足。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调查失业率真正变成权威数据,这对判断整个经济形势至关重要。”总理说,“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就业”为何这么重要?


  让经济增长从抽象的“数字”,转化为每位国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既要“国强”,更要“民富”。


  一些人认为,李克强之所以如此重视就业,是因为中国政府“挥之不去的劳动人口压力”。但辽宁省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回忆起一段往事,或许可被视为李克强“保就业”思想最朴素的注脚。


  2005年履任辽宁省委书记之初,李克强前往抚顺一处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走访看望几户“零就业”棚户家庭。其时,因为资源枯竭、企业破产等多种原因,辽宁一些资源密集型城市出现了明显“失业潮”。大街随处可看到四处游荡的失业人群。当李克强最初提出前往棚户区调查走访时,一些工作人员觉得“很危险”,想要阻拦。


  2005年履任辽宁省委书记之初,李克强前往抚顺一处集中连片棚户区,走访看望几户“零就业”家庭。


  但李克强执意走进这片衰败的棚户区,现场不堪的情形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他坐在一户棚户区炕头前向“零就业”家庭居民当场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住上新楼房!”临行前,他专门掀开垃圾箱盖子,仔细检查垃圾。


  “垃圾箱里连一片菜叶都没有。”一位工作人员回忆,“他们的生活条件太差了,能吃的、不能吃的部分,他们全都吃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次考察的触动,李克强在辽宁大力推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并在2014年将这项工作写入了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总理在报告中说。他在那一年的记者招待会上进一步表示:“我在基层曾经访问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


  一直以来就存在一种批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时期,并没有转化为同步的就业增长率,“中国许多家庭似乎错失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李克强似乎更看重,把经济增长从抽象的“数字”,转化为民众实实在在的红利。


  在就任总理后的首次经济座谈会上,李克强明确提出,必须把力气更多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而在两年后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造福了人民,人民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有报道称,在辽宁工作期间,为了真实了解“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李克强曾照着记录本给实名登记的家庭挨个打电话,一一询问:“你就业了吗?现在情况怎么样?”而在2015年4月考察吉林、“督阵”东北经济时,李克强曾严肃要求东北地区负责人,要更加主动作为,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在此前一天的考察中,一位农民工告诉总理,他不远千里从重庆老家来到长春打工,只为了每天能“多挣30元钱”。来长春两年,他天天干完活累得倒头就睡,“连长春市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2015年4月9日,李克强在长春南部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与农民工交谈。


  “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只为一天多挣30多块、抛家别子的农民工兄弟。如果我们的经济没有一定的增速作保证,那靠什么保障百姓就业?靠什么改善民众生活?”李克强的声调不高但掷地有声。


  在2016年1月的一次座谈会上,总理更加明确地总结道,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内部差距也比较大。因而必须确保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不光要‘国强’,更要‘民富’!”总理说。


  怎么保障每年1000多万人“就业”?


  通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GDP方面看虽是“慢变量”,但在就业方面却是“快变量”。放开手脚的创业者们,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李克强品尝了一杯创业者递给他的拿铁咖啡。这一发生在去年5月的场景,被视为总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直接的身体力行的支持。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与年轻人边喝咖啡边聊创业。


  “一杯咖啡的力量。”一家企业次日便打出这样的广告。


  “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才有创业创新。就业是基础!”总理当天一句简短的表态,与考察创业大街的消息一起,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


  此前两个月,李克强刚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这一数字曾引起很多观察人士的惊叹。英国BBC在晚些的一篇报道中发问:“要怎么安排这1000万人?”


  李克强总理的不二武器是:“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就任总理之初,李克强就曾强调,扩大就业仅靠大企业、国有单位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致辞中,李克强进一步表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新登记市场主体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带动了千万人以上的就业。


  也正是在这次致辞中,李克强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倡议激发了众多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拼搏热情,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持续不断的“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2000家。放开手脚的创业者们,不仅创造了“新的第一桶金”,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效果堪称“立竿见影”。


  2015年,在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新增749万大学毕业生,打破历史记录,但就业情况却逆势上扬。人社部对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调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市场的求人倍率是1.09,也就是说,平均每位求职者对应着1.09个工作岗位。


  “通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GDP方面看虽是‘慢变量’,但在就业方面却是‘快变量’。”李克强总结道。


  有媒体评论说,以增加投资提供就业机会,可能出现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把就业与创业、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激发民众的创造力,推动新兴行业加速成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创造就业岗位。


  这篇评论称:“这背后包含着李克强总理的创新精神、民生情怀和经济逻辑。”


  “新经济”对“就业”支撑超出预期


  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中国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


  因为李克强总理的到访,位于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名噪全国。这个被誉为“网店第一村”的小村落,户籍人口不到1500人,却吸引了超过1.5万人在此从事电商业务,2014年,这里全年的电商成交额超过40亿元。


  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来到被誉为“网店第一村”的浙江义乌青岩刘村,考察电子商务、快递等新业态。


  2014年11月,李克强在这里走访了一家批发货物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家销售亲子装的网店,还跟一位快递公司的“90”后小伙子聊天。有媒体注意到,在每个考察点,总理最先发问的不是销售额等具体经营状况,而是创业者来自哪里、是否大学毕业等与就业相关的问题。


  “这从中可以看出,总理对新业态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作用寄予厚望。”一篇记者述评这样写道。


  李克强从不掩饰对新生事物的浓厚兴趣,也不回避对新业态的包容和支持态度。在青岩刘村,他与网店店主探讨他们的模式是“B2B”还是“C2C”;在早些时候的一场座谈会上,他对地方负责人说,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大幅增长是个趋势,也带动了大量就业,要扶持这种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他曾公开表态:“为了增加就业,增加人民的收入,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支持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


  一个更为明确的信号是:2015年3月,“互联网+”和“新产业、新业态”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


  在当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是否网购”的提问时透露,他最近在网上买过几本书。“书名不便说,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


  2016年初,这些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被李克强总理更为清晰地界定为“新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一阶段,传统动能的上升幅度已经有限,但新经济、新动能却正在蓬勃兴起。这对我们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说,“现在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就业”是衡量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把标尺


  就业数据不仅是衡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把标尺,也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在为2013年第十六次全国工会代表大会所做的“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总理曾引用过这样一组数据: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GDP增长1%,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短短两年时间,这一组数据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2015年的经济数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1%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90万人。


  “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反而加速增长,这与过去需要高增长、高通胀才能带动高就业情况不一样。”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执行理事长王远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在新的层次得到了发展。”


  2013年~2015年,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6.1%一路上升至50.5%。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向好变化: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这些新的变化是我们努力推动并乐于看到的”。


  一个月后的座谈会上,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的就业率在全世界都是高水平,这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


  “中国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总理说。


  持续走高的就业数据不仅是衡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把标尺,也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2016年初,李克强在山西太原召集15部委负责人、4个产能过剩省份负责人和24家钢铁、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


  他强调,本届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去产能”,主要与新动能的培育形成有关。


  “我们会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尽可能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他说,“这不仅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是为化解过剩产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大转型开始了》的文章中写道:“去年中国的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GDP整体增长的一半是由服务业、而不是重工业贡献的,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尽管GDP增速放慢,但中国的就业仍然坚挺。”


  文章因此认为: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在加快进行。


  李克强总理则用技术进步的“S型曲线”模型进一步作了说明:在这一模型中,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条独立的“S型曲线”。一个旧的技术走向曲线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推动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


  “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也是如此。”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再让传统动能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高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但只要我们坚韧地挺过来,让‘新经济’形成新的‘S型曲线’,就会带动出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中国政府网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