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大校长履新央行副行长 此前无金融业背景|央行|陈雨露_新闻资讯
本报记者 杨志锦 北京报道
10月30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陈雨露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在此之前,陈雨露的职务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任命发布后,此前关于其履职央行副行长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10月29日至30日,陈雨露以央行副行长的身份出席了国家开发银行第16届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并致辞。
此前央行的领导构成为:行长周小川,易纲、潘功胜、范一飞和郭庆平为四位副行长,王华庆为纪委书记,以及张晓慧、杨子强、殷勇三名行长助理。陈雨露任央行副行长后,将形成“一正五副”的格局。
据 人民大学官网“教师风采”一栏,现年49岁的陈雨露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后留校工作。自1997年开始历任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及院长、 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等职。2011年,时年45岁的陈雨露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部属高校校长之一。
人民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学院院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陈雨露为人沉稳,对于此前其短信确认任职一事,不太理解。”
从履历来看,陈雨露此前并无金融机械从业背景,而是一直专注于学术领域及大学行政工作。此前,陈雨露和央行的交集是其在2012年3月到今年6月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 国人民大学“教师风采”栏目介绍称,陈雨露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该栏目还介绍称,陈雨露全面论证了“大金融”理论 体系的整体框架并明确提出“大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政策规则和制度设计。陈雨露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兼具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自从央行推出定向降准、MLF、PSL等定向工具后,关于货币政策的是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的争议就一直不断。在履新央行副行长之前,陈雨露在公开场合也谈过相关的观点。
今年3月29日,还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陈雨露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现在执行的是新常态下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陈雨露解释称,“所谓的非常规,即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流动性是充裕的,但是还不得不断地放松货币,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很难守住(经济增速)”。
“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调控工具,但是现在呢?”陈雨露表示,“我们货币政策委员会天天讨论的就是挖掘一切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外推,如定向宽松等等。”
陈雨露对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研究颇多,曾多次主导相关课题研究以及撰写相关论文。在陈雨露的主导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近年连续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在今年7月《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论坛发布上,陈雨露表示,可以预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落地,特别是资本账户稳步开放等政策的推进,人民币两年之内成为第四位国际货币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在今年7月,陈雨露在《国际金融》上刊文称,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而在此之前需要解决诸如货币篮子的筛选标准等技术问题,更需要消除文明冲突。陈雨露认为,人民币尽快纳入SDR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1月,IMF执行董事会按计划将正式讨论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专注人民币国际化的陈雨露履新央行副行长正值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刻,市场对今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抱有诸多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