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Expert: middle-income “demographic pit“ traps drag o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北京昌平区委书记辞职读哈佛-科研梦常伴左右
末任铁道部长盛光祖这三年-肃清刘志军负面影响
Beijing police said shipping for donation organ for help
XI Jinping: China in the Netherlands establish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少将罗援-军人不问政毒瘤何以剔除-军内腐败
Building sales limited property rights inconsistent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Two to four leading cadres turned bonus gift 3,709 in Hunan province
揭秘屠呦呦美国推荐人-2010年起年年推荐-诺贝尔奖
北京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明日部分地区阵风达8级-天气预报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青涩甜美-王祖贤小时候的旧照片曝光
2012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picture5
Beautiful Japanese beauty(漂亮的日本美女)
Street street fighting
Sexy women in 2013--2
Ashlynn Brooke a group sexy photo1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1
NeedWallpaper2
The household of rural style is designed
Black and white also sexy--YanLiu2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2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9
SP3 for SQL2000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9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2集
天龙八部十二宫服务端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8
Eclipse 4.2.1 For Win32
变速齿轮3.26
塘西风月痕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10/7 10:53:43 Edit(编辑)
屠呦呦个人获奖曾引发争议:对团队的人公平吗-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个人获奖曾引发争议:对团队的人公平吗-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个人获奖曾引发争议:对团队的人公平吗|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拉斯克奖_新闻资讯

  本文发表于2011年


  前不久,拉斯克基金会把2011年度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这一迟到的国际认可在国内引发的,除了自豪、兴奋,还有不绝于耳的争议,和值得倾听的反思。


  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座奖杯。透过这面多棱镜,探讨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现象与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的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无裨益。


  “不能把团队的成果归于一个人”;“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自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以来,类似的言论就不绝于耳。


  我们不妨对青蒿素研究的历史稍作梳理——


  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科研人员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找到令 人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该项目。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该小组最后把焦点锁定在青 蒿上。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 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 召开的抗疟药内部会议上首次公开报告的全部内容,引起参会人员的极大兴奋。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启示、鼓舞下,云南药物所的罗泽渊与山东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 兴,也分别提取到含量更高的青蒿素。在此后的临床应用、结构测定和新药研发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中科院上海药 物研究所的李英等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难看出,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的确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故此,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一再表示:“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 “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


  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杯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以“第一”论英雄,也是其他国际科学奖项所遵循的共同原则。在历届诺贝尔科学奖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提出“测定生物大分 子质量原始思想”的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比他晚一两个月发明更有效的测定方法的德国化学家米夏埃尔·卡拉斯和弗伦茨·希伦坎普只好望洋兴叹;2008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首次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另一位为“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盖洛 则名落孙山;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光纤通信的发明者高锟,而不是后来突破光纤工艺、实现产业化的美国康宁公司与日本仙台大学的学者……


  以“第一”论英雄,并不是推崇“个人主义”、否定其他参与者的功劳,而是旨在强调第一发现者在科学研究中独一无二的贡献。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黑夜中, 是第一个发现者或发明人开启了希望的大门,为后来者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试想,在青蒿素研究中如果不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 方法,之后的结构测定和药物改良就无从谈起,“东方神药”不知何时才能诞生。


  科学研究不是“记工分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不折不扣的智 力冒险。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创”,才能激发更多的勇者不畏艰难,向着光辉的顶点执着攀登。如果在科技奖励中采取“人人有份”的平均主义,不仅不 公,而且有害:这样做不仅消解了第一发现者或发明人的价值,也会打击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阻碍重大原创成果的产生。


综合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