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网信办发布“约谈十条”:屡教不改要重罚 - 网信办,约谈十条
小学数学题在美国社交网站吵翻,为微积分奠基? - 微积分
Couple photos of you are weak and explosive ...
腾讯哭晕!微信红包照片就这样被支付宝玩坏了 - 朋友圈,红包照片,微信红包
盘点科技公司们牛哄哄的奇葩专利 - 谷歌,专利,亚马逊
Men with A4 paper printing hundred Yuan counterfeit money, fraud 6 days 3 times,
外媒:三星Samsung Pay不支持Root过的手机 - 三星,三星支付
松下拟关闭北京电池工厂,解雇约1300名员工 - 松下,电池
交通部官员:发展网络预约租车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 专车
滴滴司机反锁车门逼乘客好评:不给五星送回原地 - 滴滴出行,司机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沙漠里的美女
2012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picture5
乳娘帕梅拉安德森5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8
徐若瑄展示美丽胸围2
Forced sex girl living abroad2
A man's favorite things14
西方气质的东方美女3
大人物的礼物
Earthquake hedge common sense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The Bermuda triangle1
C#COM编程指南
jdk1.5
SQL2000 For 4IN1
Ashlynn Video1
Boxer vs Yellow3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5
Red cliff
Prostitutes diary
Twenty piece of palm leaf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8/17 16:39:59 Edit(编辑)
拖延症是病吗?别拖了,快看这里 - 拖延症

拖延症是病吗?别拖了,快看这里 - 拖延症

拖延症是病吗?别拖了,快看这里 - 拖延症 - IT资讯

“拖延症”一词,现在几乎已人尽皆知。看着这个词在使用中被泛化,成为许多人的自我标签,看到它的盗版定义比正版传播得更广。

我想借这篇文章,好好说道说道我所理解的“拖延症”。

“拖延症”不是病

常会听到人说,“我强迫症犯了”,有时还顺便黑一下自己是处女座,但这种“强迫症”,多数还未达到诊断标准,最多算是个强迫现象。

同样,多数人说自己有“拖延症”的时候,也并没有到生病的程度。

不同的是,强迫症至少还是个医学名词,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拖延症”却完全是个发源于网络的生活用语。

可以说,“拖延症”从一开始就是个网络名词。在最新的《中国精神疾病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当中遍寻,你也找不到“拖延症”这一提法。

有人会说,英文“procrastination”就是“拖延症”的意思。其实那个英文单词只表示拖延的现象,并不含有“症”的意思。

某些所谓的“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将这个词条归入“医疗名词”的行为,一点也不“权威”,反而造成了很大误导。

要强调的是,一些真正的精神疾患,如强迫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焦虑症等,很容易存在拖延。对于这类由精神疾患导致的拖延,“治本”才是关键,即及时干预精神疾病本身。

所以,假如你有不可自拔的拖延症状,有必要先请精神科医生诊断一下,你是否存在更严重的问题,而不是开玩笑似的说声“嗐,拖延症而已”,就忽视了它们。

至于“拖延症”,以后会不会纳入标准、成为一个新的诊断名词?估计难。不过,假如有一天,科学家突然发现,这种现象背后是有独特的神经通路或者结构基础的,那么,也许会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谈到的“拖延症”或是“拖延现象”,都不是由于真正的精神疾患引起的,而更多是大众的误读或自我解嘲的说法。

真性拖延与假性拖延

怎样才算是拖延?研究者们对拖延现象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心理学家Timothy Pychel强调:

所有的procrastination(拖延)都是delay(推迟),但delay(推迟)并不一定是procrastinaiton(拖延)。

而《教育心理学杂志》指出,限定拖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降低效率

-无必要

-推迟

在这里,我给“真性拖延”下的定义是:只有后果有害,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才能算是真性拖延

如果一项推迟没有造成有害后果,或者无法避免,即使它被当事人看成是拖延,也只是假性拖延。这样定义,可以帮很多人澄清误解、减少自责。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次推迟是真性/假性拖延”,而一般不说“我是真性拖延/他是假性拖延”。我们区分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人。

“全民拖延症”是怎么回事?

那么没有精神方面问题的普通人中,怎么也有那么多人“自我诊断”出拖延症呢?

这个问题,既涉及拖延问题的成因,也涉及大众对“拖延症”的理解。

我们置身其中的时代,遍布着拖延的温床:

-细分工让我们难以看到整体,难以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吸引力;

-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与淘汰机制,让我们为成果患得患失,压力重重;

-许多任务需要漫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成效;

-网络更是带来致命一击,当我们有逃避眼前任务的冲动时,它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庇难所:微博、微信、淘宝、游戏……

我们被期望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务,但大部分人并未从心理和管理上,做好面对这复杂內容的准备。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经常需要调整进度,作出改动,也包括,推迟。

在主流文化的暗示下,我们很容易把拖延当做问题、当做能力低下、当做个人缺少价值的表现,甚至当做不可饶恕的过错。由此产生的自责,看似能让我们避免拖延,却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的拖延被坏情绪加剧,进入恶性循环:拖延-坏情绪-更加拖延-更坏的情绪。

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害怕失败、害怕成功、对抗心理、早年经历和教育当中的问题等,的确会造成拖延的发生。

另外,大众对“拖延症”误解,也是“全民拖延症”现象的重要根源。

“拖延症”一词的解释力太强了。很多人会把自己没达到预期的原因,统统怪罪到拖延的头上。

在大部分人眼里,“拖延症”的确就是一种妨碍自己成功的外在之物。许多人都会对工作有理想化的预期表现。当实际表现与其形成明显的落差时,“拖延症”就成了一种方便的解释。而这种解释行为本身,又伴随了一种不甘于此的幻想:等着瞧吧,等我把拖延症完全克服,就可以开始崭新的生活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络时代,“拖延症”成了标签。一张自我标签,也是一种社交标签。自称“拖延症”很容易与人产生共鸣。

原来你也这么拖拖拉拉啊,哈哈哈~

这种带自黑、戏谑效果的时髦热词,真是瞬间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于是,“全民拖延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