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跌眼镜!网售暑假作业代写,还有这服务 - 暑假作业代写,作业代写,暑假作业
Weakness in the global smartphone market, Sony lowered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of fiscal year 2015,
A massive 250 million Yuan, Foxcon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uild factories,
美ITC判英伟达侵犯三星专利:产品或被禁止进入美国 - 英伟达,三星,专利
数学太差,英国引进中国教材恶补基础 - 英国,数学
Ireland Island sale, at least 500,000 Yuan will be able to do the “island“
人机交互的分支:对话式界面 - 人机交互
IFA2016将登陆深圳成立CE China展会,明年四月首展 - CES2016,IFA2016,MWC2016
《火星救援》中的科学与不科学 - 火星救援,火星
惨剧!20岁小伙露脸领百万大奖遭残忍杀害 - 彩票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人美胸美腿更美4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9
姑娘手慢了,已经走光了
开始让人感动,后来......
美丽的风景--让你目瞪口呆
清纯性感的美眉1
NeedWallpaper4
The real super beauty11
Absolutely shocked. National geographic 50 animal photographys2
The money of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6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C语言教程TXT
I for your crazy
I'm come from Beijing1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Unix video tutorial8
Boxer's Top ten classic battle1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
Red cliff
Rio big adventure
徐若瑄成名作“魔鬼天使”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4/4 6:23:42 Edit(编辑)
为了游戏大业,索尼买买买 - 索尼,云游戏

为了游戏大业,索尼买买买 - 索尼,云游戏

不敢批判大公司?主流科技媒体的症结与解药 - 微软,谷歌 - IT资讯 <br/><p>上周日,风投公司Benchmark的比尔·格利(Bill Gurley)在奥斯汀(Austin)的西南偏南大会(South By Southwest)上发表了一次颇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讲话。</p><p><img src="http://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5/3/20150322_000048_552.jpg"/></p><p>虽然发言涉及面广泛并触及多个话题,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一条脱口而出的评语(引自《纽约时报》迈克·艾萨克(Mike Isaac)的以下推文):</p><p>@bgurley说,我们媒体只知道追逐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这样的噱头,而忽略了企业的核心问题。</p><p>我认为这一点的确值得深思。<strong>如今主流商业记者针对科技公司的批判为何如此罕见呢?</strong></p><p>我们总能隔三差五地读到探讨科技泡沫存在与否的评论文章,但主流商业媒体中鲜有人撰文批评某家特定的公司。</p><p>去年的几个例外跃然脑中,包括Re/Code的卡拉·斯威舍(Kara Swisher)对雅虎公司(Yahoo)的批评(在我看来完全不失公允),还有PandoDaily的萨拉·拉齐(Sarah Lacy)有关优步(Uber)的讨论。彭博视点(Bloomberg View)和路透社(Reuters)Breakingviews也是主流商业媒体中偶尔会针对特定公司发表评论文章的典范。当然,苹果似乎仍然吸引着大量的“末日”评论——无论它发布什么样的新产品。我敢肯定我还遗漏了不少这样的例子。</p><p>但我仍然认为,对科技公司的批判实在少得可怜。我不是指不公正的攻击,而是说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评论,比如对CEO为公司作出的选择提出质疑。比尔格利说的没错,记者们的确就像灯蛾扑火一样热衷于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p><p>虽然不是记者,但作为一名写了很多也读了很多科技评论文章的人,我认为,<strong>主流科技记者之所以不大愿意对具体公司评头论足,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strong></p><p><strong>1、谁都不想因过去的一次预测失误而丢脸。</strong>就在几周前,《新闻周刊》(Newsweek)90年代发表的一篇认为互联网没戏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苹果公司(Apple)设立首家零售店之时,《新闻周刊》也有一篇类似的文章,称这样做不会成功。回首20年前,看好的文章其实丝毫不少于看空的,然而只有看空的那些被我们挖出来嘲笑了一番。我想说的是,20年前的观点也是偏多样化的。如今没人想做傻瓜,于是大家都报道一下新闻,不偏不倚地一分为二。“今天贝索斯发布了一款手机。不要问我有戏没戏。这里是他的原话。也许火,也许不火。你们自己看吧。”</p><p><strong>2、新闻报道比新闻评论简单多了。</strong>如果你是报社或网站老板且需要点击量,你不希望员工整日坐在那里构思观点。有那么多功夫,每个人早就发出5篇报道了。如果作为一名作者,你的报酬与点击量相挂钩,那么新闻稿也比评论稿更容易炮制。</p><p>3、卡拉·斯威舍会批判雅虎,而22岁的年轻人不干,这是有原因的。卡拉·斯威舍在科技新闻领域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记得15年前,我就从Boom Town专栏抠下她的一篇文章贴在办公室墙上。她对科技界了如指掌。她见多了CEO的更替。她对公司的运作方式、披露什么和试图隐瞒什么了然于心。她还知道,一旦批评一家像雅虎这样的公司,她就要付出代价,从此受到该公司的故意冷落。作为报复,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不会在记者会上搭理斯威舍的提问。但斯威舍才不在乎这些。很多初涉科技新闻领域的22岁年轻人就没有这样的魄力。他们会担心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遭到破坏。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对科技界很了解。相对于经验丰富的有关人士,他们可能更信任管理层。<strong>对这些年轻人来说,门路通达对自己的成名至关重要。于是他们就逐渐趋近新闻报道,而疏远批评性文章。</strong></p><p><strong>4、很明显,任何记者只要被指定采访某家特定公司,就很难“恩将仇报”了。</strong>很多主流商业媒体刊物会指派一些年轻记者专门报道某家特定公司——如谷歌(Google)、Facebook、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Snapchat等——的新闻。很明显,如果你的主要职责就是报道这一家公司,你就得识相一点,一旦开始批判这些公司,你的工作就很难再开展下去。<strong>门路,门路,还是门路。对此,这些公司也心知肚明。</strong></p>  <br/>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