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最高检发布指导案例规范指导案件追诉-最高检-案件追诉
安徽无户口人员新政有待落地 “黑户”已能落户
鲁甸板房小学加紧建设 教育局承诺9月1日开学-鲁甸地震
美媒:中国经济基本面没问题 还未释放全部潜力-中国经济
China’s opportunity to visit wineries crash bodies recovered after six months
天津港爆炸中损毁严重轻轨站拟3月重建
美国国务卿克里参观八达岭长城(组图)-克里
Three Chinese maritime police vessel on the Diaoyu Island boat cruise, Japan shouted a warning
Free guided tou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ourism law mantra, shopping area
今年已7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高最低省差920元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The cat shit
From China fortress sora aoi1
A man's favorite things5
The most popular girls welcome eggplant
到南昌西站了1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6
A man's favorite things4
Beauty ZhiHuiLin2
贩卖儿童者必须判死刑
Sora aoi mirror memorial classics4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linux初级教程
Unix video tutorial10
Boxer vs Yellow2
jBuilder2006
Tram sex maniac 2 (H) rar bag1
圣殿祭司的ASP.NET.2.0.开发详解-使用C#
好色的外科大夫
1400篇各类破解文章
电车之狼R
VC++6.0培训教程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3/17 11:18:09 Edit(编辑)
仇和官场往事-27岁跻身副处曾是白恩培眼中红人-白恩培

仇和官场往事-27岁跻身副处曾是白恩培眼中红人-白恩培

仇和官场往事:27岁跻身副处曾是白恩培眼中红人|白恩培|仇和_新闻资讯

  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中纪委出手打虎,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查的消息发布。


  当天中午12点5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58岁的仇和,是近20年来中国官场颇具争议的“明星式”人物。从江苏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和云南省委副书记,在仇和20余年的仕途中,其从政轨迹无不与“拆建修”三字相关。


  27岁跻身副处级


  仇和25岁时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农科院。27岁,他便成为副处级的院团委书记。


  1996年,本隶属于淮阴市的宿迁县,被撤县组建地级市。在农科院和科委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仇和,终于有机会真正从政一方了。他被从科委直接派遣到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


  同年,仇和成为副厅级的宿迁市副市长,不久后,兼任辖区内沭阳县县委书记。


  正是在沭阳,仇和的名字开始传播出去。


  在沭阳,仇和做了四件事:修路、种树、推广城镇化和发展工业园区。据当时媒体报道,全县黑色路面只有五六十公里。而在仇和主政三年后,包括黑色路面、砂石路在内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200余公里,是三年前的几十倍。


  大兴土木,必然财政紧张。如此倍增的修路计划,底气来自之后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那个决策: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的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


  当时的一篇媒体评论认为,仇和的做法,即便真的是想通过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推动中国农村基层负重难行的落后现状,但他的行为模式仍然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工作规律。


  至于种树,至今仍可寻到当年仇和广泛推广的杨树林的影子。起初,很多农民反对种树,理由是先解决口粮问题。宿迁一位退休干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际上,当年的种树计划,为之后沭阳木材工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沭阳县官方描述,仇和时代,林木发展成为整个沭阳经济的抓手。出身植物保护专业的仇和,彼时,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了极致。以至多年后,其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在改造当地一处小商品市场之时,仍不远万里,从江苏调观赏树木入滇。


  相比修路和种树引发的争议,城镇化改造和工业园区的推广,最大的问题是拆迁引发的矛盾。彼时当地顺口溜说:“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拆了你莫哭,没拆你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但仇和曾自诩,每一次争议都伴随着仕途上的惊喜。


  忙得忘记纳言善听?


  2006年,在宿迁十年之后,仇和升任江苏省副省长。次年底,仇和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伴随着外界的争议,昆明当地官民商都对仇和抱以热望。


  “纳言善听”这四个字,是该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对仇和的最初评价,杨维骏曾举报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严重违纪违法已经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上任之初,仇和便来到已经退休的杨维骏家中征求意见。杨维骏当时提出,要带四个专家与仇和探讨三个问题:如何治理滇池污染;如何建设现代新昆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随同仇和前来的官员表示,仇书记最喜欢听取不同意见。抱着很大希望的杨维骏开始等待,但个把月后仍无音讯。当年八月十五,仇和特意安排人给杨维骏送了两盒月饼,然而,听取上述三个问题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安排出来。最终,杨维骏得到的解释是,仇书记太忙。


  当时,白恩培正大力推广“大云南”策略,这曾遭到杨维骏的极力反对。杨维骏也最担心仇和到来之后继续这一方针。


  杨维骏的担心不久就得到了应验,相比白恩培的“大云南”计划,仇和推行的政策更进一步,首先发起了昆明历史上最大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先后启动了8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昆明一位房地产商告诉本报记者,仇和到任之时,昆明财政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属于中低水平,“向土地要财政,是仇和最大的从政经验,城中村改造正是为此铺路”。


  仇和也曾向各路商人推介昆明的房地产市场,他如此分析:首先,看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饱和,要看这个城市的居民能够住上永不拆迁、永不搬迁的标准化住房的比例有多高,如果达到89%以上说明房地产市场基本饱和,而昆明不到50%,仅城中村中就居住着100多万人;其次,省内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很多州市的居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昆明购房置业;三是昆明适宜人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外、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人来昆明购房。


  一时间,全国各路房地产商云集昆明,其中难免裹杂着与仇和熟悉的“关系户”。杨维骏表示,多份举报材料都表明,仇和在其中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


  云南滑铁卢:祸起螺蛳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昆明采访期间发现,至今,城中村改造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比比皆是,很多处于烂尾状态。


  仇和主政昆明期间,最为知名的项目是螺蛳湾。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昆明市城市改造需要,在昆明市青年路路边摆摊的大批个体工商户搬迁到螺蛳湾。以此为基础,螺蛳湾成为昆明乃至云南最大的百货批发商业中心。


  2008年,仇和到任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成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为320亿元,其形式是借鉴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模式。


  其实,早在仇和主政宿迁期间,便曾复制过义乌模式,即投资超过26亿元的宿迁义乌商贸城。


  此次相比宿迁而言,更被全国舆论认为“罕见”。新螺蛳湾项目计划占地12000亩,建筑面积超千万平方米。


  新螺蛳湾项目引发了重重矛盾,例如暴力拆迁事件、非法占用耕地问题、动迁补偿和安置问题。知情人士表示,仇和被查的主要原因是在城中村尤其螺蛳湾项目中存在官商勾结。


  另有知情人表示,新螺蛳湾项目绿化当中,很多价值不菲的观赏树木均是远路从江苏运抵昆明,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有待权威机关调查。


  2011年12月,仇和卸任昆明市委书记,转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杨维骏表示,当时白恩培离任云南省委书记已成定局,按照白的部署,省委书记之职由仇和接任。这一方案遭到省委很多老领导的坚决反对,最终未能如愿。


第一财经日报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