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李克强点赞河南“秒通关”新模式
最高法:聂树斌案将保障律师阅卷权
中石化原总经理王天普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北京数百商户搬迁至廊坊 不满一年被逼解约关店-北京外迁商户-廊坊
湖南为保护水资源一年移送污染犯罪8起
郑人豪当选广东珠海市长
离爆炸最近的学校:家长不敢让孩子返校开学
我国航班延误红色预警解除 相关空域恢复正常
Secretary of Hubei university bribes accepted a House
“康菲溢油”重大事故环境公益诉讼首立案-康菲溢油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Beautiful Japanese beauty(漂亮的日本美女)3
迷人的靓女
Summer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ng people to travel in China9
9.3阅兵全景图1-抗战老兵和英雄连队梯队
水晶头骨造型的酒瓶
So beauty, will let you spray blood5
NeedWallpaper14
In 2013 hercules Arnold classic2
为什么别人说你是疯子
29 the belle stars after bath figure3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ASP.NET.2.0.XML.高级编程(第3版)
WebService在.NET中的实战应用教学视频 → 第4集
matrix1
好色的外科大夫
功夫熊猫2(下集)
Ashlynn Video2
linux高级编程
Unix video tutorial1
Prostitutes diary
都市狐狸姑娘传
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4/6/19 3:18:52 Edit(编辑)
科技攻关、政府投资,灌溉体系焕发生机-机械自动化-土地流转

科技攻关、政府投资,灌溉体系焕发生机-机械自动化-土地流转

科技攻关、政府投资,灌溉体系焕发生机|机械自动化|土地流转|农民收入_新闻资讯

科技攻关、政府投资,灌溉体系焕发生机


  在大荔县,眼前的大片农田虽然看起来郁郁葱葱,很多人都不会认为这样的田地会有什么问题,但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股长张渭却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样的农田其实也隐藏着看不见的危机。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长张渭:地下水超采越来越严重。现在的话, 机井打到100多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打100多米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长张渭:对。老井吊枯,每年新打机井,从我这县域发展,现在建了一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用水量比群众用水量还大,它井打到200多米,就是和群众已经开始抢水了,机井你根本抽不到水。一到夏季光灌区一个镇,有2万多眼井。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基本上都枯了吗?


  张渭:大部分都不行了,都抽不出来水。


  抢水也带来一个恶果,那就是随着老井的报废,新的机井越打越深,打井成本越来越高,这也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张渭:井越打越深,没办法。这不出水的话,生态环境就恶化了。


  机井干枯,庄稼就要靠渠道来灌溉。但就在渭河边,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保障这片农田用水的抽水站,张渭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个抽水站都处于废弃状态。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长张渭:(当时)地下水比较丰富,用这个灌溉和群众脱节。用机井很方便,打井的话,二三十米就能打出来水,机井一方便,群众就把这个丢弃了。


  就在这个抽水站废弃多年之后,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大量机井干枯,当地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危机,于是大荔县水务局投入大量资金,重新恢复了这个抽水站。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以前的管子。现在粗的管子,是现在新建的。


  张渭:新建的,原来设计的是1.5,现在加到2.5吨每秒。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个渠恢复之后能灌多少亩 ?


  张渭:5万亩。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它恢复起来,把这5万多亩地的灌溉在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建个湖。可以填水补充,调节工业、农业的争水问题。


  在大荔县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当地在快速恢复传统的灌溉体系,并通过一级一级的抽水站,把水抽到不同的高度,来保障农业灌溉。同时也避免了农民花费大量资金打深井,而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项目办主任王辰龙:今年最新的情况打了120多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打一口井的成本现在要多少钱?


  王辰龙:打一口井的成本,在这一块,就是3到4万元。


  此外,在大荔县的调查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由于水资源紧张,当地也开始推广各种节水的设施农业。像我们眼前看到的一个个温室大棚,里面都配备了节水的滴灌设施,和以往的大水漫灌相比,它能节约50%水源。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长张渭:设施农业滴灌一亩地最少得1800元,毛管比在大田里面用量大,这一棚下来就是700米,700米毛管。然后你再加上辅助设施,一亩地得1700元 1800元,光水利设施,光搞这滴灌。


  但是,张渭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样的设施农业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只能用它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在大荔县,像我们看到的大棚往往用来种植冬枣,由于大棚里的冬枣会比山东的冬枣提前一个月成熟,因此也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陕省渭南市大荔县水务局农水股长张渭:人们舍得投资。我投资,我能收回来。


  王辰龙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大荔县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保障农业生产就需要节水设施,而节水设施也需要资金投入,投入的资金更需要靠销售农作物的收入来回收,这也是农业生产中的良性循环。没有这个能够让农民算清楚帐的良性循环,农民就会用脚投票,选择不种或弃耕。因此,保障农业生产,更需要为农民打造能算明白的农业生产模式。


  王辰龙:首先要考虑到农民能不能接受,降低灌溉成本,它要确确实实认为你这个使用方便,确实还降低了灌溉成本,他就爱护。


  在陕西,水是农业的命脉。黄河滩以及地势稍高的村庄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但在陕西的一些被称为塬的高地上,由于严重缺水,不少土地已经撂荒,成了荒山荒坡。那么当地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陕西,水是农业的命脉。黄河滩以及地势稍高的村庄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但在陕西的一些被称为塬的高地上,由于严重缺水,不少土地已经撂荒,成了荒山荒坡。那么当地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年渭南夏粮总产预计达到107.57万吨,比上年增加10.57万吨,同比增长10.9%。不过作为一个缺水的省份。在陕西有很多被叫做塬的高地,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一直是靠天吃饭,而由于自然降水少,不少都被荒废了。针对这种现象,大荔县水务局也开始通过科技攻关,让这些古老的高地重新焕发青春。


  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塬,是陕西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由于它的地势最高,往往缺乏水源,农业种植只能靠降雨,没雨的时候,农作物旱得叶子打卷、甚至旱死,农民耕种1年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因此,在大荔县不少塬上的耕地被农民废弃,成了荒山荒坡。


  陕西省大荔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兴智: 大荔县这种荒山荒坡有6万亩,都是在偏远山区,偏远山区这一带。


  眼前我们所看到的大荔县段家镇的这个塬,以往就是荒山荒坡的典型代表。


  张兴智:以前这个地基本上就不种,它是广种薄收的。群众说,种下的麦是保种不保收。就无法浇水,就靠天吃饭呢。比如说今年天下了雨,略微有点收入,天不下雨就不收了,基本上就不管。


  但就在这里,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大荔县水保站的一个示范基地,基地门口的牡丹在微喷的浇灌下怒放,附近的西瓜、玉米都在茁壮成长,整个塬上显得一片生机盎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860亩土地,像这样进行一个节水的改造,一共投入了多少钱?


  张兴智:一共投资了打井是5个井,5个井投资下来就是将近100万。高效节水这一块能投资160万。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260万。


  张兴智: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说算一笔经济账的话,这260万投入到860亩土地里面去,这个经济账算的过来吗?


  张兴智:那还是能算的过来。因为你没有高效节水,你这个作物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像我这边的话,1亩地灌溉设施解决掉的话。像大荔县这农业的话,平均一亩地都在5000元以上一年。而他这个解决是永久性解决问题,不是你只用1年。


  张兴智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了解决塬上的农业用水,他们建设了雨水水窖,但由于水量太少,这些水窖只能作为干旱时应急使用。农业用水主要还是靠200米深的机井来完成。张兴智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把荒山荒坡改造成良田,每亩固定投资达到3000多元,目前要快速收回投资,使农民看到效益,最佳的选择就是冬枣、核桃等果树。


  张兴智:高效节水这块,种粮食效益没有那么显著。咱种的这是冬枣,冬枣基本上是第三年开始挂果,基本上现在都上大棚里,上了大棚以后,一亩地冬枣平均的产值就是15000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冬枣上高档的大棚,一亩地一年可以达到6万元(收入)?


  张兴智:那是高效的,要带锅炉的。


  张兴智说,这里的冬枣5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一亩地的净利润一般在1万元左右,如果市场价格不变的话,860亩的枣树1年就能收入860万元,相当于水利设施投入的3倍,也就是说,1年盛果期果树的收入可以再改造3个荒山荒坡,事实上,发展林果业和发展粮食种植并不矛盾,根据果树的特点,在果园里套种粮食,同样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张兴智:上了节水灌溉以后,使它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种了高效的果林、瓜果以及大棚,以及还有养殖业的发展,把800亩的荒沟荒坡真正变成一个高效的良田。


  目前,大荔县的冬枣种植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实现产值20多亿元,张兴智也希望随着当地经济作物的高收入,能够更好的拉动当地的水利建设,当水利建设完成全覆盖后,这也会带动当地的粮食生产,从而进入一个经济作物和粮食生产互相带动、人民收入奔小康的新模式。


  张兴智:它这个荒山荒坡整个绿化起来,利用起来。不管从经济效益,从生态效益方面,也做好了。


  【半小时观察】


  眼下,渭南的夏收接近尾声,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统计,但丰收几成定局。由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入,种粮大户们对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开始大规模投入,上千万的投资在当地并不鲜见。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当地靠天吃饭的农业格局,使得农业丰收有了更好的保障。此外,渭南在资源性缺水的情况下,也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探索农民致富的出路。事实上,渭南的农业生产也展示出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人工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规模化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道路。


(原标题:正在变化的夏收:陕西现代农民机械化种田成潮流)


上一页12下一页


2014年06月19日01:04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