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All Pictures| All Softwares| All Video| Go home page| Write articles| Upload pictures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articles
C#视频教程_[Asp.Net教程]
使用php的zlib压缩和解压缩swf文件_[PHP教程]
我眼中的Ajax_[AJAX教程]
曹操子孙聚沈阳,家谱难成_网络推广_编程技术
c#.net常用函数列表
c#中GDI+图形图像:GDI+中曲线的填充使用方法
33条C#、.Net经典面试题目及答案_[Asp.Net教程]
HTML 初学者指南(10)_[Html教程]
PHP中session详解_[PHP教程]
JS获取被拖动的对象的ID_JavaScript技术_编程技术
Reading number is top 10 pictures
中国文革时期的色情图片1
影评-疯子,我爱你
So beauty, will let you spray blood7
支持判处贩卖儿童者死刑
如果我是导演...
Shandong jinan is about to dismantle a one hundred-year history of the building
The world first motorcycle will be auctioned for 21000 pounds
黑社会大哥相亲
移民小国也实惠2
程序员的悲哀
Download software ranking
Boxer vs Yellow5
中国结婚习俗实录
Unix video tutorial18
Prostitutes diary
Visual C++界面编程技术
Ashlynn Video4
Sora aoi 120 minutes
软件工程思想
JSP+Ajax Web development typical examples
VeryCD电驴(EasyMule) V1.1.9 Build09081
aaa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3/12/17 7:46:33 Edit(编辑)
了解ASP2.0向其它网页传递信息的方法_.net资料_编程技术

了解ASP2.0向其它网页传递信息的方法_.net资料_编程技术

了解ASP2.0向其它网页传递信息的方法_.net资料_编程技术-你的首页-uuhomepage.com










标准HTML表单(form元素)允许你向另外一个页面或者应用程序传递和发送数据信息,方法是使用表单元素。在ASP.NET 1.x中,网页则利用投递机制,把页面数据提交给该页本身。对于ASP.NET 2.0,它的功能有所扩展,能够允许跨页提交。这周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新特性。




传统办法




为了便于比较,我想花一分钟来回顾网页传递数据的老方法。HTML的表格元素有一个action(动作)属性,用来指定服务器端哪项资源(所谓资源,是指一个网页、一段脚本、程序等)来处理这些提交的数据。下面的代码便是一个样例。







Sample HTML form






















在文本域(名字是fullname)中输入的值将被提交给表单元素的action属性指定的页面或者程序。对于ASP.NET开发者,即使曾经用过标准HTML表单,也是极不多见的。




ASP.NET开发者面对要从一个网页向另一个网页传递数据信息的任务时,方法选择的余地是异常广阔的。它们包括会话变量(session variables)、cookies、querystring 变量、caching(网页缓存),甚至Server.Transfer方法,但是ASP.NET 2.0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ASP.NET 2.0提供的又一办法




在设计ASP.NET 2.0的时候,微软认识到了在网页间交叉传递数据的需求。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就为ASP.NET的button(按钮)控件增加了一项PostBackUrl属性。它允许你在用户提交的时候,指明这张表单和上面的数据送往何方(也就是由PostBackUrl属性指定的URL值确定)。一般来讲,跨页传递是客户端在后台使用javascript进行传送的过程。

<%@ Page language="vb" %>











Cross Postback Example




































中的ASP.NET页面拥有两个文本域(分别表示name(名字)和e-mail(电子邮件)),以及一个用来提交数据的button(按钮)。这个提交按钮的PostBackUrl属性被指定为另外一个网页,这样使得表单提交的时候,数据可以发送到那个页面。注意:这个例子中,表单元素通过设置method(方法)属性,让表单提交时采用post[2]提交方式,但这不是必要的,因为所有cross postback(跨页投递)根据设计均使用post方法。




使用先前页面




ASP.NET页面经由跨页投递的调用而载入的时候,它上面的对象的IsPostBack属性不会被触发。不过,有一项叫做PreviousPage(前一页)的属性使你能够访问和使用那些应用跨页投递的页面。




每当一个跨页请求发生时,当前页的PreviousPage属性就把促发投递的页面引用保存下来。如果页面的产生不是来自跨页投递的激发,或者说页面处于不同的程序组,那么PreviousPage属性将不会被初始化。




你可以通过检查PreviousPage对象来确定页面的载入是否为跨页投递的结果。值如果为null,则说明是普通的载入,而非null值则表明网页来自跨页投递。此外,页面类(Page class)还包含了一个称作IsCrossPagePostBack的方法(method),专门用来确定页面是不是跨页投递的结果。




一旦确定发生了跨页投递,你就可以通过PreviousPage对象的FindControl方法去访问调用页(calling page)上的控件。下面的代码是我们例子中的第二页;它由前面列出的页面所调用。

<%@ Page language="vb" %>











Cross Postback Example 2










这个页先判断它是不是由跨页投递所调用。如果是,就通过FindControl方法访问来自调用页的数值,并把用此方法得到的控件转换为TextBox控件,然后显示它们的Text(文本)属性的内容。




你可以把整个PreviousPage对象转换成触发跨页投递的页面类型。这个方法允许你访问页面的全局属性(public properties)和方法。在我给出这项技术的实例之前,我有必要重写第一个例子,包含进一些全局属性。下面代码是添加了两个属性的第一个清单,这两个属性用于访问域值。

<%@ Page language="vb" %>











Cross Postback Example




































既然现在属性已经建好,那你就能很容易访问它们。要警惕的是,Page类的PreviousPage对象必须转换成正确的类型,这样才能正确访问它的属性。这可以通过把它转换成合适的page类别的对象加以实现。

<%@ Page language="vb"



%>



<%@ Reference Page="~/CrossPostback1.aspx" %>











Cross Postback Example 3










说明了这一点,它在页面头部定义了调用页的一项引用,那样这个引用类型就能在代码中使用。通过这项引用,实际的VB.NET代码使用CType函数把PreviousPage对象转换成了适当的类型。这之后,那些属性就可以像代码示范的那样使用了。




关于上述清单中PreviousPage对象IsValid方法的使用在此提醒一下:前页的IsValid属性保证你对它操作之前,它已通过所有合法验证测试。




总结




在网页间传递数据参数有很多项应用,包括保持个人用户信息。祖传的网页解决方案,像使用querystring和cookies,允许你很容易当提交发生时从一个页面指向另一个页面。




ASP.NET 1.1除了提供额外方法外,对这些方法也能很好地支持,可是,ASP.NET 2.0依靠跨页投递,使这方面又有了长足发展。它让一个网页处理来自另一网页的数据变得简单。在你开发你的下一个ASP.NET 2.0程序的时候,可要好好利用这个新概念的优势啊。






















添加到del.icio.us 添加到新浪ViVi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POCO网摘 添加到天天网摘365Key 添加到和讯网摘 添加到天极网摘 添加到黑米书签 添加到QQ书签 添加到雅虎收藏 添加到奇客发现 diigo it 添加到饭否 添加到飞豆订阅 添加到抓虾收藏 添加到鲜果订阅 digg it 貼到funP 添加到有道阅读 Live Favorites 添加到Newsvine 打印本页 用Email发送本页 在Facebook上分享


Disclaimer Privacy Policy About us Site Map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Copyright ©2011-
uuhomepag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