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网站5月26日报道,美国海军官员5月25日声称,一艘俄罗斯侦察船最近一直在夏威夷的西海岸来回巡航,进行“航行自由”,期间没有开启各国船舶航行时通常都会开启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广播。
美国海军研究学会进一步表示,这艘侦察船是母港位于海参崴、隶属于俄太平洋舰队的“卡累利阿”号(SSV-535)号侦察船,主要用于截获敌方信号和电磁情报破译。目前,俄海军共有7艘同类的电子侦察船。
据悉,俄罗斯海军在侦察行动中,虽然紧贴美国海军位于考艾岛的导弹靶场,但是并没有进入美国领海,而是在距离考艾岛13海里处活动,距离美国领海仅有1海里。如此近的距离也让美国海军没法提出抗议或者进行驱离,五角大楼只能表示,对这艘侦察船进行了跟踪,俄军的行动合法。
而对于一艘装备齐全电子侦察系统的电子侦察船而言,13海里的距离已经足以有效地接收包括导弹遥测信号、制导雷达信号在内的多种有用信息。通过对靶场与后方基地的通讯进行截获和破译,还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俄罗斯海军这次行动的收获虽然不方便公开,但也足以让美国人膈应上一段时间。如今横亘在美俄两国之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考艾岛等地也随之成为美国试射反导武器和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场所。
仅在去年3月和10月,美军就在考艾岛先后进行了多次C-HGB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同时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在这一区域也进行了多次“标准-3”BlockIIA导弹的试射。相比冷战时期的苏联红海军,如今俄罗斯海军在侦察船规模上已经大大缩减。
现在出现在新闻中的这艘“卡累利阿”号,也因为俄罗斯海军军费缺乏而被长期搁置。这艘满载排水量仅为3470吨的侦察船,是俄海军中为数不多由外国建造的大型舰艇,1986年正式由建造者波兰什切青造船厂移交苏联海军。
但这艘侦察船在服役后随即经历了俄海军的困难时期,从2000年到2014年期间都未出海。直到2014年,“卡累利阿”号才在经历为期3年的修复与改造后,重新投入使用。而在冷战期间,像“卡累利阿”号这样的侦察船不过是个“弟弟”。
在“卡累利阿”号服役3年后的1989年,苏联海军还获得了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3.65万吨的巨型核动力侦察舰,这就是设计代号为1941“泰坦”工程的SSV-33“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舰。“乌拉尔”号采用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舰体,舰桥顶部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圆球形雷达罩,可以担任舰队旗舰、导弹跟踪以及电子情报搜集和通讯中继等多重任务。
不过与“基洛夫”级巡洋舰相比,SSV-33由于更为庞大的舰体,造成太平洋舰队甚至没有能够供其停泊的码头,与当时的“新罗西斯克”号航母一样只能依靠接驳装置漂浮在海上,由此带来的巨大维护成本使得这艘舰最终在2002年退役。
在冷战期间,苏联海军的侦察力量还包括空中的图-95MR/142巡逻机以及数量巨大的拖网渔船。与专用的侦察舰相比,这些无孔不入的拖网渔船承担了绝大多数对美国海军的“盯梢”任务。在冷战高峰期,苏联海军曾装备了24个型号、总数超过100艘的远洋拖网渔船。
无论是美国和北约举行大规模海上演习,还是美国航母战斗群进行部署,在附近都能发现这些苏联渔船的身影。美国海军甚至还为这些渔船单独建立了一个分类,称其为“通用辅助情报船”。
美国人虽然知道这些活跃在己方舰队旁边的渔船并不是来打鱼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渔船还装备了至少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旦美军舰艇敢于直接骚扰甚至查扣,可能就会吃到一两发俄式重型鱼雷作为见面礼,不过好在这样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
相比粗中有细的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中国海军在海上侦察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过相比目前还在靠3400多吨级波兰制侦察船承担主要侦察任务的俄罗斯,目前中国海军使用的是吨位更大的815系列侦察船。
815型侦察船的满载排水量达到6000吨级,在数量上也超越了俄海军的现役侦察船。在美国不再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平洋”演习后,815型侦察船在每次美军在西太平洋进行的海上演习中也总是如影随形,在广阔的太平洋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默默执行着任务!
而今年以来,美军军舰频繁在我领海外挑衅,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俄海军此次行动也给中国上了一课,中国军舰可以前往美国本土开展“自由航行”。